本报记者 李延平
5月16日,走进西宁市城西区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区,传统美食与潮流新味在此交织,墙面上,一幅幅印有青海人记忆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过往岁月;斑马线上,画满了粉白色的丁香花;树下,“阿门了”“波膝盖”等地道的青海方言镂空刻在盖板上,引得路人驻足……
上午11时,“寻味西宁 市井新生”活动在众人期待中准时开始。《飞龙呈祥》开场舞融合了传统文化与艺术张力,舞者以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模拟巨龙腾跃、盘旋、昂首的姿态,伴随鼓乐铿锵的节奏,传递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看!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区的商户儿女们携(手鼓)铜锣踏歌而出,他们满怀欣喜,手中的锣(鼓)声,是祖辈走西口的吆喝声,是文旅兴城的美好期许……
“快看是机器人!”“这跟春晚上机器人一样会跳舞呢!”舞狮表演更是眼前一亮,市民游客纷纷拍照。只见雄狮身披锦缎,眼含金光,在锣鼓声中踏节而来,与之同舞的是机械灵狮,身披鎏金战甲的机器人雄狮时而昂首而立、时而欢快舞蹈,这场融合了AI智能、机械仿生技术与传统舞狮美学的精彩演出,让传统民俗与科技浪潮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在西宁,从莫家街的百年老字号,到唐道637的时尚潮流;从力盟商业巷的烟火气息,到新千夜市的民族风情,每一条街区都承载着西宁的城市记忆,也诠释着“多元、包容、创新”的发展理念。今天,这位“熟悉的新成员”——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区,承载着西宁人的美食记忆,以全新的姿态华丽绽放。
交通巷特色文旅街区立足“保留城市记忆 激发商业活力”,通过系统性规划,对交通南巷、北巷、西巷、东巷四条街巷进行焕新,在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引入多元业态,实现从传统商业街到规范化、品质化新型文旅街区的蜕变。目前这里共有236间商铺,涵盖特色餐饮、非遗文创、民俗体验等丰富业态,不仅延续了老西宁的市井风情,更融入潮流消费场景,市民、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市井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统美食的深厚底蕴。
品尝青海老酸奶、酿皮、手抓羊肉等传统美食,体验各类新兴美食带来的舌尖新惊喜。走进董董美食店,店中蒸腾着烟火气,食客围坐桌前,服务员端来一口铝锅,掀开锅盖的瞬间热气裹挟着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焦香与鲜香相互交织,尝一口,羊肉酥烂不腻,土豆绵密软糯,配菜吸饱肉汁,回味无穷。“这条街好吃的有很多,统一升级后更加美观了,我们商户也得跟上节奏把店里的卫生、服务提上去,欢迎大家常来。”董董美食店负责人马志明说。
城西区文体旅游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焕新升级后的老口福街既保留了老街的烟火气,又打造了多个特色打卡点。城西区也将继续通过举办特色节庆活动、优化服务配套等举措,将交通巷打造成为展示西宁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旅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