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原本想用绚烂点亮天空,最终却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艺术家蔡国强和户外品牌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艺术创作”,成了一场真实的生态噩梦。
事情要从选址说起。
蔡国强最初想在日本富士山燃放烟花,却被日方明确拒绝,理由包括可能干扰火山灰活动、影响濒危鸟类繁殖等。
法国圣维克多山也以环境风险为由说了“不”。
然而,这两次被拒的经历,并没有让团队反思艺术的边界,反而让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
他们带着“环保材料”“可降解烟花”的说法,拿到了当地县乡的批文,承诺“燃放后彻底清理”。
表面上看,一切合理合规。
可真相,往往藏在烟花散尽之后。
现场的画面,让人心惊。
央视记者赶到日喀则江孜县的燃放地时,看到的不是被恢复的高山草甸,而是满地狼藉:燃放后的烟花筒、电线、塑料桶、引火用的紫铜重金属,散落一地。
那些号称“可降解”的材料,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依然是需要数百年才能分解的污染物。
更触目惊心的是草甸的伤痕。
为了固定烟花,工人在脆弱的草皮上挖出一个个洞,沿着山体蜿蜒分布。
人群来回踩踏,草毡层被碾碎,裸露的土壤像伤口一样张开。
有植物专家指出,这种高山草甸的恢复需要至少50年,甚至上百年。
而这一次燃放,就可能让几代自然生长的努力付诸东流。
爆破点距离最近的水体只有30米,离冰川仅6公里。
重金属污染物可能随水流渗透,进入冻土层,长期污染水源。
当地村民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式——肩挑背扛,甚至动用无人机,一点一点把垃圾运下山。
而承诺“会清理”的主办方,至今未见人影。
事后,蔡国强和始祖鸟的回应,更像是一场公关表演。
团队声称“已清理现场”“材料环保”,却被央视镜头直接打脸。
始祖鸟甚至被网友扒出“中外两版道歉信”:在国内强调“敬畏自然”,在国外却暗示“与品牌价值观不符”,试图甩锅。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公众。
有网友翻出旧账:蔡国强此前在甘肃长城的火药项目,也曾留下污染,至今未彻底清理。
而这一次,在生态如此脆弱的青藏高原,他们依然选择了“先斩后奏”,事后“敷衍了事”。
艺术可以追求极致,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喜马拉雅山不是谁的“创作画布”,而是关乎水源、气候、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屏障。
当蔡国强在烟花落幕时说“感谢这片土地”时,或许忘了问一句:这片土地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
法律也不该被架空。
《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令禁止在生态脆弱区进行破坏性活动。
如果只因披着“艺术”的外衣就能绕过监管,那法律的尊严何在?
眼下,调查仍在继续,但留给高原的伤痕已经形成。
村民和志愿者还在艰难地清理垃圾,而被破坏的草甸、可能被污染的水源,需要更长时间的修复。
公众期待的,不只是道歉,而是实实在在的追责与补救。
这场烟花,照出的不仅是夜空中的龙形图案,更是人性中的傲慢与侥幸。
当艺术忘了敬畏,当品牌丢了责任,再绚烂的烟花,也只会成为自然日记里的一页污迹。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