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利亚这个日本餐饮品牌,很多中国人一听就知道,那家卖便宜西餐的店,披萨才12块,牛排套餐40多就能搞定。别看它现在在中国到处开花,门店都快600家了。
其实从2003年第一家店落地上海到现在,整整22年,它一直坚持低价路线,还公开用预制菜做菜品。按理说,现在大家对预制菜挺敏感的,好多品牌因为这事儿被喷得体无完肤,可萨利亚不但没事儿,生意还越做越红火。

萨利亚的根儿在日本,创始人正垣泰彦本来是东京理科大学的学生,1968年他接手了千叶县市川市一家叫萨利亚的西餐厅。那时候日本西餐还挺高端的,吃一顿得花不少钱。正垣泰彦一看生意不行,就把菜单改成意大利菜,结果客人还是少。
他一咬牙,直接把价格砍到原价的三折,这招儿管用,店门口开始排队,人气上来了。1973年,他正式注册公司,叫玛利亚努株式会社,后来改名叫萨利亚。总部搬了好几次,从千叶到埼玉,1998年上市,1999年上东京证交所。到现在,日本本土有750多家店。
关键是它的生意模式,从一开始就注重降成本。萨利亚建了自己的农场,在福岛有4200亩地,专门种生菜,叫“萨利亚18号”,一棵能切5到7份沙拉,产量高,成本低。还有澳大利亚的工厂,生产牛肉和奶酪酱这些核心材料。
中央厨房把菜品半成品做好,门店只要加热组装就行。这套体系让它能把价格压得很低,还保持味道稳定。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大家消费理性了,萨利亚这种平价西餐正好对上胃口,门店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几年就开了400多家。

2003年12月,萨利亚把第一家海外店开到上海。那时候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一线城市中产越来越多,西餐开始流行。但萨利亚的低价定位一开始不讨好,高档西餐厅到处是,强调氛围和正宗,萨利亚被当成廉价版,部分门店门可罗雀。
周边那些中高端店还得排队呢。中西部城市更别提,西餐是新鲜事儿,大家更爱5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又实惠又熟悉。萨利亚卡在中间,价格敏感的人不选西餐,爱西餐的人不看价格。
不过萨利亚没慌,它坚持自己的路子。选址上,有个“113策略”,意思是一线城市、一线商圈,但不挑街边旺铺,专找地下室、商场角落或写字楼负一层,租金便宜,只占营业额13%,行业平均是20%到30%。这省下一大笔钱。运营也抠门儿到家,设了个“工学部”,不是搞高科技,就是优化流程。
餐盘设计成服务员单手能端3个,拖把加喷水头,每块地砖只拖一次,清洁时间从1小时砍到30分钟。后厨没菜刀,披萨厚度误差控制在0.3毫米,加热精确到秒,9分钟出75道菜。

最牛的是预制菜这块儿。萨利亚从头到尾没藏着掖着,90%的菜品都是预制半成品,到店加热。蔬菜从日本农场或本地合作地来,牛肉奶酪从澳洲进口。中国有七大配送中心,生鲜0到4度冷链,一线城市次日达,二线2到3天。
半成品零下18度冻着,风味不走样。其他品牌用预制菜还偷偷摸摸,怕消费者知道生气,萨利亚倒好,直接拍纪录片,写书分享经验。消费者一看,12块披萨、14块意面,值啊!尤其现在菜市场牛肉40多一斤,萨利亚牛排带配菜才40多,谁不觉得划算?

这套玩法在中国慢慢发酵。2010年前后,还水土不服,门店不多。但到2010年代中后期,中国消费者变理性了,不爱为仪式感多花钱。高价西餐厅关门的关门,萨利亚开始起势。核心客群是20到35岁的年轻人,还有学生,上班族中午简餐,朋友小聚。
数据显示,2024财年,中国区营收25亿元,利润4亿元。门店到2025年8月有580家,比去年多不少。新增门店40%在非核心城市,逐步下沉,但不瞎冲,先稳住一线。
为什么萨利亚用预制菜没被骂?因为它不骗人。其他品牌像西贝,用预制菜还卖高价,消费者觉得上当。萨利亚明码标价,低价绑定预制菜,消费者知道花的钱对得上东西。意大利博主测评过,萨利亚的菜比必胜客、达美乐还正宗。环境干净,服务周到,人均30块就能吃饱,吃西餐变成日常事儿。

萨利亚在中国扩张没停。2007年进广州,2010年开北京店。2025年7月,在武汉设子公司,2026年广州投3000万美元建厂,本地生产更方便。社长松谷秀治说,要复制日本90年代经验,在中国快速增长。计划2035年门店破1000家。现在香港业绩双位数涨,台湾地区新加坡也稳。全球看,萨利亚营收827亿日元,资产610亿日元,员工1400多。
这22年,萨利亚从上海一家店,到全国580家,靠的就是实打实的低成本和高透明。餐饮业2024年上半年中国关了105万家店,萨利亚逆势上。不是运气,是模式对路。中国预制菜市场在加速,政策支持,消费者习惯变。萨利亚证明,用预制菜不丢人,关键怎么用。未来它还能走多远,得看市场,但目前看,生意只会更好。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