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不住了,中国管控稀土之后,西方纷纷做决定:生产线要对华转移


自四月份咱中国商务部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雷科达公司CEO每周开两次会应对稀土困局,最终把生产线搬到了中国。这不仅是企业选择,更是全球产业链向稀土源头的集体迁徙。

8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一则报道震动欧美商界:在中国严控稀土出口的背景下,大批西方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迁往中国

美国电机制造商雷科达公司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平克姆坦言,这是他们现在的“唯一手段”:通过在华组装稀土磁体成品规避出口限制。

当德国媒体还在指责中国“利用稀土勒索世界”时,聪明的企业家早已收拾行囊,飞向全球稀土产业的唯一高地

生产线搬向中国,欧美国家三大替代方案

平克姆的焦虑代表了许多西方企业的心声。他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透露:“过去四个月里,我每周都要参加一两次会议,与团队共同应对当前形势。”

这番感慨背后,是雷科达公司最终将稀土磁体生产线迁至中国的现实选择。

更典型的案例是德国博世集团。该企业原本在慕尼黑生产伺服电机,如今将最后组装环节全部移至苏州工厂。

博世工程师私下解释:“我们的磁体供应商在宁波,若在德国组装需申请出口许可,周期长达45天;而在中国直接生产成品电机,物流时间缩短至7天。”

中方的出口管制政策制造了精妙的“磁场效应”:稀土原料及磁体出口需许可证,但内置磁体的成品(如扬声器、耳机)可获豁免。

规则一出,西方企业纷纷将最后组装环节移入中国。

面对稀土困局,欧美国家寻找过三个替代方案,但这些替代方案却被一个一个毙掉。

第一个方案是缅甸矿场。美国副总统办公室曾收到提案,建议开发缅甸克钦地区稀土矿。

但智库专家阿玛拉·蒂哈毫不留情泼冷水:当地既缺技术又少物流能力,连采矿设备都依赖中国供应,根本不可能商业化。

第二个方案是格陵兰岛。特朗普曾看好这片冰封之地,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考察后给出绝望结论:当地矿场每天只能开工半天,基础设施落后推高成本,开采“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

第三个方案是澳洲方案。澳大利亚政府向Iluka矿业公司提供10亿美元贷款,豪言2030年挑战中国稀土地位。

但澳洲网民心知肚明:该国稀土生产成本高出中国三成,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经济学人》更点破残酷现实:多家澳洲稀土企业已在撤离。

当替代方案全数破产,某些西方媒体开始转移焦点。德国《南德意志报》刊文指责中国稀土产业“破坏环境”,却故意忽略三个关键事实: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早已改头换面。通过电驱设备和绿色浸取剂,氨氮排放削减95%,空气达标天数超八成,周边植被恢复面积扩大三倍。这些成就源于持续投入,今年中国稀土业环保支出占比再创新高。

技术创新彻底改变游戏规则。中国稀土分离技术从化学主导转向物理生物结合,废液减少七成;磁选法优化使回收率从70%提至90%,能耗降三成;激光辅助分离纯度达99.9%,效率高出西方四成。

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环保,一边重启加州污染严重的山口矿。该矿产量仅历史峰值六成,成本却高出中国三成,这种双标暴露西方真正的软肋,技术代差

稀土走私问题;生产线转移潮引发的连锁反应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已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后,一条危险的稀土走私链悄然形成。

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有3834吨中国稀土通过泰国、墨西哥中转流入美国,数量比前三年暴增3500%!

这些稀土被精心伪装:混入铁砂瓷砖、灌进饮料瓶、甚至用铅板包裹躲避X光扫描。

走私链暴露西方军工的致命依赖。一架F-35战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一艘核潜艇要用4吨。五角大楼库存仅能维持60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因缺料每天损失2.3亿美元。

巨大压力下,美国买通泰国和墨西哥的“内鬼”建立转运通道。

中国随即利用法律手段和科技措施进行反制。

根据2025年实施的新《矿产资源法》规定:走私矿产资源的行为将面临最高十年监禁并处货物价值五倍罚金的刑事处罚,

全国范围内已建立稀土全流程数字化追溯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每克稀土材料赋予唯一可验证的电子标识码;

深圳海关就依托稀土元素成分光谱分析技术,在近期查获25吨以工业废料名义申报的钕铁硼磁粉走私案件。

企业迁徙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证实:“部分延迟与启用新审批系统有关,而非中方阻止出口。”行业协会反映紧急需求后,中方会为最迫切企业加快审批

这种灵活调整创造出奇特的双轨现象:一方面,美企对华投资增加: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半数会员企业的稀土申请处于待批或被驳回状态;另一方面,6月稀土磁体出口已恢复至前年同期六成。

更深远的变革在产业生态。中国不仅是稀土供应中心,更是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的最大市场。

外企迁入后,能就近满足需求,物流成本降低三成。这种磁吸效应让中国从资源输出国升级为技术集成中心,改写全球制造业版图。

稀土始终是中美贸易谈判的隐形王牌

7月15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宣布放宽对华AI芯片出口时,直言不讳道出原因:“让中国企业对美国技术上瘾,他们就会继续购买芯片。”这份交易背后,是双方在稀土领域的默契妥协。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管制政策实施后,出口审批周期从两个月缩短至两周,累计批准超千笔申请。

大众等德企通过专用通道,交付周期缩短一周。这种精准调控既保障国家安全,又维系正常贸易。

中方政策目标始终清晰:新华社明确强调“规范出口而非禁止出口,促进便利合规贸易而非切断商业往来”。

当西方陷入“脱钩断链”焦虑时,中国正通过稀土供应链的稳定供给,为全球产业链提供安全保障。

其实,如《金融时报》所言,外国公司搬来咱中国进行生成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方便了咱中国的监管,可以更简单的避免中国出口的稀土被用来制作武器装备。

这种说法与其说是规避了稀土管制令,倒不如说是方便了中国的稀土管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中方正严管稀土囤积,外企开始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

2025-08-15 19:55·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稀土   中国   生产线   美国   磁体   管制   方案   企业   技术   澳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