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对祖国一毛不拔,转头捐美6亿,潘石屹夫妇现状如何了呢?

前言

中国地产界风云人物的潘石屹与张欣,疫情时对祖国一毛不拔,转头慷慨资助美国名校6个亿。

此事一出,原本是无数人眼中的传奇夫妻,一下子跌落神坛,备受国人质疑。

这对忘恩负义的夫妻俩,现在过得如何?

编辑:AJY

人设这东西,最怕对比

一切的转折,都始于那笔高达6亿人民币的慷慨捐赠。

这笔钱将潘石屹与张欣夫妇曾经光芒万丈的形象彻底打碎,他们不再是那个从甘肃贫困村庄走出的奋斗者,也不再是那位在香港流水线上攒钱留学的励志女性。

他们从商业神坛的偶像,一步步滑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963年出生的潘石屹,是真正意义上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从兰州培黎学校到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再到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

可他偏偏不甘于此,1987年他辞去公职,一头扎进南下的浪潮。

海南岛的热风,不仅吹热了房地产,也点燃了他的野心,受到牟其中的启发,他与冯仑等人成立万通,靠着高息借贷的千万巨款,在地产泡沫中淘到了第一桶金。

张欣的剧本同样精彩,1965年生于北京的她,14岁便随母亲到香港谋生,在工厂流水线上,她埋头苦干了五年,硬是攒下了3000英镑。

这笔钱,连同她随身携带的一口炒菜锅和一本英汉词典,成了她叩开世界名校大门的全部家当。

从萨塞克斯大学到剑桥大学,从高盛到华尔街,这位昔日的厂妹完成了惊人的蜕变。

1994年,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北京神奇地交汇了,潘石屹的草根智慧与张欣的国际视野一拍即合,相识仅数日便决定闪婚,一段商业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1995年他们联手创办的SOHO中国,如一颗新星在中国地产界冉冉升起。

潘石屹主抓运营,张欣负责设计与资本运作,夫妻俩配合得天衣无缝,1999年,一个名为“SOHO现代城”的项目让他们名利双收。

此后SOHO中国一路高歌猛进,专注于高端商业地产的开发。

2007年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一举融资19亿美元,创下当时亚洲商业地产IPO的最高纪录。

潘石屹和张欣的财富也随之暴涨,一度逼近千亿大关,他们成了无数创业者眼中的“模范夫妻”与励志偶像。

然而公众形象的崩塌,往往是从一个不起眼的裂缝开始的。

2014年7月,SOHO中国基金会向哈佛大学捐赠了1500万美元,这笔巨款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波澜,但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

同年10月,他们又向耶鲁大学捐赠了1000万美元,并宣布整个捐赠计划总额高达1亿美元。

这笔钱的名义,是资助那些在中国接受教育、家庭年收入低于6.5万美元的贫困学生。

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敏锐的公众很快发现,这个时间点与他们的儿子们进入哈佛、耶鲁的时间惊人地吻合,一时间为子买门票的质疑声甚嚣尘上。

更致命的是对比,人们翻出旧账,发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这家千亿帝国仅仅捐款200万元人民币。

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SOHO中国更是没有任何公开的捐款记录,潘石屹本人,也只是在社交媒体上轻飘飘地留下了一句“武汉加油”。

两相对比之下,那6个亿显得格外刺眼,更火上浇油的是,他儿子还曾发表过“口罩都发不明白还想碰我钱”的争议言论。

与此同时张欣的国籍问题也被扒出,持有美国护照和香港特区护照的她,让“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指责不绝于耳。

为了平息风波张欣名义上退出了管理层,但舆论普遍认为她仍在幕后操控,这一系列操作,彻底击碎了他们早年精心构建的“草根奋斗者”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精致利己的负面标签。

钱是会跑的,但跑不远

其实那笔备受争议的捐款,不仅仅是一场公关灾难,更像是一个撤离的信号弹。

2014年他们一边向美国名校慷慨解囊,一边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地抛售资产,从上海的SOHO静安广场到凌空SOHO,再到外滩地块的权益,一个个核心项目被摆上了货架。

这种“清仓式”的套现,显露出他们离场的决心,到了2012年,公司甚至宣布从“开发-销售”模式,转型为“持有-收租”模式,这被外界解读为停止在中国继续投资的明确信号。

他们似乎在为一场彻底的金蝉脱壳做准备。

2021年美国黑石集团抛出了30亿美元的橄榄枝,计划整体收购SOHO中国的核心资产。

这本是他们一次性套现离场的绝佳机会,但最终这笔交易却意外失败了,计划受挫后,他们似乎变得更加急迫。

2022年SOHO中国甚至以七折的价格,甩卖了旗下3.2万平米的房源。

同年9月,潘石屹正式辞去董事会主席,张欣也辞去了CEO的职务,到了2023年,潘石屹更是退出了旗下多家公司的职务,彻底完成了与中国商业舞台的切割。

带着套现的巨额财富,夫妇二人远赴美国,试图在新的大陆上复制昔日的辉煌。

早在2011年,他们便已开始在海外布局,先后购入了纽约通用汽车大厦40%的股权和公园大道广场的股权,然而当他们全身心投入这片市场时,才发现水土真的不服。

他们曾斥资2.8亿美元投身共享办公领域,结果以亏损告终。

又投资3000万美元试水电影行业,最终票房惨淡,就连个人房产投资也栽了跟头,2013年购入的一套曼哈顿豪宅,在近期出售时,竟亏损了220万美元。

他们的财富,也从2016年的220亿,缩水到了185亿。

路是自己选的,怪谁呢

潘石屹夫妇的每一步选择,都像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权衡。

在这场关于个人利益、子女前途和社会责任的博弈中,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砝码压在了前者身上,为子女的前途铺路,这本是人之常情,但他们选择的方式,却触碰了公众情感的底线。

他们忽略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边界,在国家和民众最需要支持的危难时刻,他们的失声与缺位,与国内其他企业家的慷慨解囊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缺位让他们失去了比金钱更宝贵的无形资产,公众的信任与市场的善意。

结语

潘石屹和张欣的故事,最终成了一个充满警示意味的商业案例,它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或许可以自由流动,但一个企业家的根基、声誉和公众情感,却不是那么容易打包带走的。

一旦失去再要重建,其难度远超想象,他们为自己和家人规划了一条看似最稳妥的退路,却没想到这条路的尽头,是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潘石屹夫妇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商业帝国,如今却只能画上一个充满争议与遗憾的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疫情   夫妇   祖国   现状   中国   美国   商业   奋斗者   公众   美元   名校   慷慨解囊   企业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