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意思,就是当你30岁的时候,去买18岁想买的东西,去20岁想去的地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只有世事无常。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人一辈子都输在了一个“等”字上面:等不忙、等下次、等将来、等有条件,人生最禁不起的就是等。所有的等待都只能等来 遗憾。
这是我刚刷短视频刷到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上的一番话。可以说直抵心窝。
“朝花夕拾”,这本是鲁迅笔下充满温情的回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如此苍凉的内核——三十岁时买回十八岁渴慕的玩物,踏足二十岁向往的远方,那迟到的满足,早已失却了当初那份纯粹的心境。
这让我想起南宋词人刘过那声穿越千年的叹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词人中年后渴望重演年少时载酒泛舟的疏狂,却发现即便桂花依旧,美酒如前,同游的仍是旧时友,那份属于少年的轻快与飞扬,却再也寻不回来了。我们所等待的“来日”,往往就是这样一只空空的蝉蜕,形态犹在,而那个曾在其中鼓噪、歌唱的生命,早已振翅远去。
我们总习惯将人生构筑于“等”的沙基之上——等不忙,等下次,等将来,等有条件。这一个个“等”字,如同精心编织的罗网,将我们生命的激情与冲动温柔地囚禁。我们以为自己在等待一个更完美的时机,殊不知生命这匹锦缎,正是在这无休止的等待中,被一寸寸地抽走了最鲜亮、最生动的丝线。待到头白齿摇,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些被我们无限期推迟的梦想,早已在岁月的角落里蒙尘、褪色、腐朽。我们等来了安稳,等来了成熟,等来了世人眼中的“成功”,却独独等丢了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
生命从来不是可以无限期储蓄的资本,它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烟火,其最动人的光芒,往往就蕴藏在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冲动与即刻启程的勇气里。二十五岁那年头脑一热来到黄山,手脚并用爬上了天都峰。那是1983年的春天。45岁以后又去了三次黄山,缆车上下。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份艰辛与壮美,再也无法复刻青春印记。有些风景,注定只属于特定的年岁;有些心跳,也只在特定的瞬间才能被点燃。
王立群先生说,人生最禁不起的就是等待。诚然,等待许诺给我们一个看似安全的未来,但它索取的,往往是此刻最鲜活的感受力与最饱满的生命热情作为代价。世间确乎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铺陈在我们面前的,更多是“世事无常”。我们永远无法预料,哪一次寻常的挥手,就是永诀;哪一个以为会再去的街角,就永远地消失在了地图上。
那么,何不就从此刻开始,学着将生命的天平,向“当下”稍稍倾斜?不是鼓励不计后果的挥霍,而是珍视内心那份即刻去爱、即刻去感受、即刻去行动的微小冲动。去读那本在购物车里躺了许久的书,去拥抱那个想念已久的人,去开始那场计划了半生的旅行。即便最终发现“终不似少年游”,那亲历后的怅然,也远比从未出发的空白,要丰饶、要深刻得多。
莫待秋深,才去捡拾春日的落花。生命的诗意,不在于完美无缺的结局,而在于奔赴过程中的每一次心跳。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我们还走得动,还有梦,还有能力为一片云、一首歌而热泪盈眶——去经历,去感受,去爱,去痛,去活成此刻最想成为的模样。这,或许才是对“朝花夕拾”那苍凉底色,最勇敢、也最温柔的反抗。
想想,我已经等到年逾花甲了,还有什么值得我等待的?还要等待多久呢?
(deep seek对本文有贡献)

黄山日出。照片为战友提供。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