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本周六(4月19日)即将在北京亦庄开跑,近20支队伍的人形机器人将挑战大约21公里的赛道。目前,各支队伍和自家的“钢铁侠”都信心满满,不断在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下午4点多,在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多支队伍旗下的机器人正在进行半程马拉松比赛前的调试和准备工作。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机器人,跑起步来虽然动作有点“呆萌”,但也却十分稳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即将在北京亦庄开跑,机器人将同场竞技,完成大约21公里的赛程,比赛过程中可以更换电池,必要情况下也可以更换机器人。
夸父机器人跑步测试/记者拍摄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说,机器人的比赛更像一场赛车的比赛,它是一个团队的比赛,会看到不同型号、不同赛队的机器人,同时还有配合它的领队、操作手、工程师一同进行一次奔跑,各个赛队来说也是一次极限挑战,对机器人技术、综合的交叉技术融合集成的一次比拼,比如说动力电池关节的耐热性、通信的保障、材料等相关的挑战。
机器人备赛现场/记者拍摄
天工机器人户外奔跑/受访者提供
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机器人是本次比赛的“热门”选手之一。它是个身高接近1.8米的大个头,步幅大,稳定性和任务执行能力较强。
“天工队”技术负责人郭宜劼说,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我们对机器人的本体进行结构的减重,同时也进行结构的优化,就是找到重量和刚度之间的平衡点。另外一个层面的话,在跑步过程当中,机器人的腿和脚不断地与地面发生高频震动,我们也去对腿部进行针对性的一个刚柔耦合的的设计,减少冲击峰值速度。峰值速度现在是达到了12公里每小时,平均速度是在10公里每小时的配速来进行运行。
灵活小巧的松延动力机器人/受访者提供
北京昌平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脚踏“儿童跑鞋”,跑起来就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它的身高约1.2米,主要应用于养老、科研、教育等领域。
“旋风小子队”算法工程师覃帮羽说,我们的机器人的话,其实它的主要的特点是运动性,可以进行后空翻、单腿跳、双腿跳,我们是个小个子机器人,身高是1米2,体重是30公斤左右,如果说光从跑步的角度来讲的话,肯定是不太适合于竞速,因为大家都知道矮个子可能涉及到腿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对它做了一些改进,比如说会去提高步频,通过算法和硬件的共同优化,提高奔跑的稳定性。
记者 孙媛 编辑 孙媛 主编 程艳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