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成功入选!成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成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今天上午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

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

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我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

四川彭州湔江堰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

全部成功入选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01

什么是湔江堰?

湔江堰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是一项地表水(湔江)和地下水(中下游泉塘群)双水源互济的自流型灌溉工程,约创建于公元前141年,距今2166年,是古代中国“以水定城”治理范式的鲜活标本。

湔水九分,跨越两千多年的活态传承能在一本古籍中找到“源头”。《华阳国志·蜀志》载:“(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

▲《华阳国志·蜀志》相关记载。图片来源:成都方志

湔江发源自龙门山,全长122公里。因为源短流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公元前145年,蜀郡太守文翁在繁水(今湔江丹景山境内)修堰,上游“疏浚九河”,使之汇集湔江,下游“湔水九分”,灌溉下游土地,繁县区域(今彭州及周边)自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膏腴之地。

至唐宋元时期,湔江堰形成了一堰两河的灌溉体系;到明清时期,形成了东、西两河近百堰灌溉系统,灌溉面积最大时达到20多万亩,滋养了彭县、崇宁、广汉、什邡、金堂、新都等六县部分区域,彭州也成为了成都市粮食、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之一;如今,湔江堰的灌溉面积已达到约16.216万亩。

据此前彭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申报的遗产体系及保存现状包括水利工程遗存非水利工程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部分。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02

湔江流域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

作为一种典型的双水源互济的水资源调配模式,湔江堰巧妙地利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优势,采用平梁分水的技术方法,形成“湔水九分”的水网脉络,解决了湔江来水四季不均,春旱夏涝的状况;并依托地下水浅的优势,挖掘了300余眼自流泉塘,将水源不稳定的劣势变优势;同时采用卵石拱建造技术,做到下面引水,上面种田。

四季平衡稳定的水源,社会经济价值不言而喻,也让历史文化价值凸显。

湔江流域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扬雄《蜀王本纪》提到的鱼凫即在彭州;三星堆遗址位于古湔江主流河道马牧河畔,据相关记载,制作三星堆诸多器物的玉、金、铜等材料都出自龙门山脉。

如今的湔江河谷旅游区更是湔江治水生态价值的充分体现。良好的森林河谷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拥有“国花”牡丹和“国宝”大熊猫两张国字级大IP,一年四季雪山映照、百花盛开,拥有丹景山、海窝子古镇、白鹿音乐小镇、宝山温泉度假区等多个知名旅游景点,已成为成都当之无愧的“后花园”。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智慧横空出世。而今,历史的回响再度激荡——又一项跨越两千余载的古老水利工程,循着成都人的治水脉络,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绵延不绝的中华水利文明长卷,再添一笔跨越时空的璀璨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科技   成都   遗产   工程   世界   彭州   彭州市   水源   水利工程   来源   江流   遗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