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继续硬刚!官宣已独立,荷兰恼羞成怒,发文“威胁”客户

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今年的9月底,荷兰突然甩出73年前的《商品可用性法》,给安世半导体来了记“回马枪”,冻结资产、停高管职务,摆明了要抢控制权,要知道安世八成产能在中国,还是闻泰科技“All in半导体”的核心资产。

荷兰本想靠断系统和停工资逼中国工厂就范,没成想安世中国早有后手,17天就完成反击,不仅生产线没停,还硬刚荷兰总部,这事儿闹到欧盟都出面调解,而背后藏着的半导体供应链博弈才刚刚拉开大幕。

荷兰没算到中国工厂留了后手

前段时间对闻泰科技来说是段难熬的日子,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突然掏出1952年的《商品可用性法》,一纸命令冻结了安世全球30家子公司的资产、知识产权,连人员调整都被禁了,有效期一年。

这部冷战时期用来应对战争的法案,如今竟砸向一家年营收147亿的中资控股企业。

更狠的还在后面,荷兰时间10月1日,安世的荷兰籍首席法务官鲁本・利希滕贝格,拉着德国籍CFO和COO一起,向阿姆斯特丹法院提交申请。

法院连开庭都省了,当场暂停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所有职务,把股权全交给第三方托管,等到10月7日正式裁决,更是直接给安世塞了个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场“内外合谋”,闻泰刚在2025年初卖掉ODM业务,一门心思“All in半导体”,安世就是它的核心资产。

《金融时报》捅出真相,荷兰政府怕安世的汽车芯片技术流向中国,而外籍高管早跟中方有战略分歧,中方想扩中国产能,他们要搞欧洲本土化,这波操作本质是借政治压力抢公司控制权。

荷兰那边打得算盘挺精,觉得三步走就能拿捏中国工厂,断系统、停工资、借高管夺权

毕竟2024年有欧洲企业这么干过,中国分公司停摆一个月后乖乖认输,可他们忘了,闻泰把身家都押在半导体上,早做了最坏的打算。

17天反杀

“断系统”成了笑话,2023年供应链乱的时候,安世中国就偷偷建了套备用系统,订单、生产全能独立跑。

总部切断权限那天,东莞工厂直接切备用方案,有员工跟《中国半导体行业报》说:“除了邮件跳了个警告,干活一点没耽误”。

“停工资”反而凝聚了人心,荷兰总部刚放话停发薪资,安世中国管理层第二天就开会拍胸脯:“工资公司全扛,一分不少”。

第三天国内银行账户准时到账,不少人收到钱在朋友圈发“安心了”,反观总部还在嘴硬“薪资照发”,却拿不出转账记录。

“借高管夺权”更没奏效,荷兰法院虽然免了张学政的职,但中国工厂认的是“中国法域效力”。

10月23日安世中国直接发声明,总部免去销售副总裁张秋明的命令没用,在中国说了不算,这等于直接给荷兰的裁决判了“无效”。

10月17日,距离荷兰动手刚好17天,安世中国突然亮出底牌,一套组合拳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首先是稳住内部,给全体员工发的公开信在部门群里刷了屏:“不管Outlook、Teams来什么命令,没中国法人签字一律不执行”,还附了详细的反馈流程。

东莞车间工人看完直接开机干活,生产线一天没停,荷兰总部急得发文指责“散布不实信息”,却拿不出让工厂停工的办法,还发长文“威胁”客户,话里话外阻拦各方购买中国芯片。

接着是掐住供应链命脉,安世八成产能都在中国,欧洲汉堡工厂的晶圆得运到中国封装。

中国商务部10月4日出台管制措施,直接卡住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出口,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当场慌了,警告大众、宝马的芯片库存只够撑三周,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

最后是财务独立,安世中国早就跟国内银行对接好了,不仅按时发薪,还多补了“辛苦费”,这下更是让员工们“死心塌地”了。

同时火速跟供应商重签合同,把“总部审批”条款全删掉,改成“安世中国直接付款”,有合作多年的供应商说:“就认他们的信誉,新合同一签立马供货”。

中国半导体协会直接硬刚

这事儿早就超出了企业内部纠纷的范畴,10月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直接发声,坚定支持闻泰科技维权,痛批荷兰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搞选择性歧视。

这等于给所有中资半导体企业撑了腰,遇到不公待遇,行业不会坐视不管,闻泰科技也没怂,在声明里直指荷兰的做法“严重违背欧盟市场经济规则”,是“借合规之名行夺权之实”。

虽然股权被托管,但经济收益还在,现在正通过法律途径硬刚到底,毕竟对已经“All in 半导体”的闻泰来说,这场仗输不起。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反应,安世中国订单反而涨了15%,不少新客户主动找上门:“就想跟自主运营的中国企业合作,踏实”,这说明在供应链安全面前,所谓的“总部授权”根本没产能靠谱。

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直接跟卡雷曼斯通话,戳破了对方的借口:“反对泛化国家安全,得讲契约精神”。

卡雷曼斯嘴上还硬着,说要“维护欧洲利益”,但已经松口愿意“找建设性解决方案”,毕竟欧洲车企的压力实在顶不住了。

这场控制权大战其实是给技术保护主义浇了盆冷水,荷兰法院能免掉CEO的职,能冻结股权,但搬不走中国工厂的设备,换不了熟练的技术工人,更替代不了中国在封装测试环节的优势。

结语

闻泰的遭遇也给中资企业提了个醒,海外布局得早做后手,系统、财务、供应链都得有自主备份。

就像2024年那家突破技术封锁的芯片公司,靠的就是不依赖外部的底气,安世中国的17天反杀证明,只要自己准备充分,再狠的“卡脖子”也能变成成长的磨刀石。

现在这场博弈还没结束,但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当更多中国企业学会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所谓的技术封锁终将变成笑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科技   荷兰   恼羞成怒   发文   中国   独立   客户   半导体   欧洲   总部   工厂   后手   产能   中资   控制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