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今,被查出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医在治疗脂肪肝上有什么经验,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学习一下尹常健先生的经验吧!
脂肪肝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现象,近年来发生率有日渐增高的趋势。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如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感染、药物性损害、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大量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往往使肝功能受损,甚至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发生肝硬化、肝癌,造成不良后果。
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治疗主要为病因治疗,通过解除引起脂肪肝发生的不同病因而使其得到好转或恢复,也应用促进肝脏消除过量脂肪或阻止脂肪在肝脏内储存的药物,但疗效取决于脂肪肝的类型。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大量饮酒,使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引起湿热互结,阻滞经络,使气郁不行,血瘀阻络,水湿停留,从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的证候。
脂肪肝证治与用药
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方面各地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对脂肪肝的分型治疗与用药介绍于下。
01
痰湿互结型
主症:多见肥胖之体,胸脘满闷,腹胀,肝区胀痛,周身困重,倦怠乏力,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清长。化验可见ALT轻度升高。舌胖苔白厚腻,脉沉弦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处方
半夏9g 白术30g
天麻6g 陈皮9g
茯苓15g 甘草3g
泽泻9g 天竺黄9g
苇根15g 象贝9g
生苡仁30g 生姜3g
大枣5枚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呕恶者,加竹茹9g,豆卷15g;
如见肝区痛重,加橘络9g,威灵仙12g;
大便粘腻加川连9g,木香9g;
肝肿大者,加海蛤壳15g,鸡内金15g;
ALT升高者,去半夏,加山楂15g,决明子15g;
CH及TG升高者加山楂15g,熟大黄3g。
02
血瘀阻络型
主症:本型多见于肝炎后及酒精性脂肪肝,证见胁痛肋胀、面部及胸部可见蟹爪纹缕,肝掌,纳食减少,体质消瘦,肝脾肿大,舌暗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活血通络。
处方
泽兰叶15g 马鞭草15g
丹参15g 橘叶9g
丝瓜络12g 威灵仙12g
土元6g 山楂15g
郁金15g 皂刺9g
砂仁9g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肝区刺痛者,加元胡12g,青皮6g,山甲珠15g;
呕恶腹胀者,加川朴花9g,竹茹12g,炒莱菔子15g;
牙衄鼻衄者,加丹皮9g,三七粉3g;
乏力者,加太子参15g,黄芪15g;
ALT升高,加车前草15g,淡竹叶9g,八月札15g;
HBsAg(+)者,加山豆根15g,蚤休15g。
03
湿热蕴结型
主症:证见呕恶腹胀,胁痛,口渴不欲饮,厌油纳呆,尿黄,大便粘腻不爽,周身困重,烦热,ALT可升高,TBIL常高于正常值,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
处方
茵陈15g 生栀子9g
连翘9g 赤小豆30g
车前子15g 茯苓15g
田基黄15g 虎杖15g
通草6g 泽泻9g
竹叶9g 苍术12g
败酱草15g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尿黄,加灯芯草3g;
肝区痛重,加佛手9g,玉蝴蝶12g;
大便不畅,加黄连9g,木香9g;
ALT升高者,加羚羊粉1g(冲),丹参15g;
TBIL升高者,加鲜柳枝15g,熟大黄3g;
呕恶、厌油、不欲食,加炒三仙各12g,鸡内金15g,白蔻9g,荷梗9g;
肝肿大者,加生瓦楞子30g,丹皮9g。
04
气滞郁阻型
主症:胁肋胀痛,胸闷腹胀,心烦易怒,纳呆食少,嗳气不舒,常因情志刺激而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可有ALT升高。
治法: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
柴胡9g 枳实9g
杭白芍15g 郁金15g
青皮6g 佛手9g
玉蝴蝶12g 川芎12g
苏梗9g 山楂15g
连翘9g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嗳气频繁,加降香9g,丁香9g;
食少纳呆,加鸡内金15g;
胁痛,加威灵仙12g,元胡12g;
少腹胀者,加乌药12g,香附12g;
ALT升高,加乌梅9g,宣木瓜12g,车前子15g。
05
痰浊壅盛型
主症:身体肥胖,胸闷腹胀,呕恶食少,气短困倦,胁痛,偶有咳喘,大便不爽,CH及TG可升高,亦可见ALT升高,舌淡苔薄白,脉沉滑。
治法:芳香化浊。
方药:藿朴夏苓汤加减。
处方
藿香9g 川朴9g
半夏9g 茯苓15g
佩兰9g 橘仁9g
川贝9g 天竺黄12g
芦根15g 白蔻9g
黄豆卷15g 生苡米30g
茵陈15g 鸡内金15g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CH及TG升高者,加草决明15g,山楂15g;
ALT升高,加苍术12g,田基黄15g,八月札15g;
呕恶,加竹茹12g,丁香9g;
食少,加炒莱菔子9g,焦神曲9g;
大便不爽,加黄连9g,木香9g;
体胖气短,加太子参15g,白术15g。
中医治疗与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脂肪肝,严格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现象,在中医治疗与用药时应首先分清不同病因,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将病因与现证同时纳入辨证,治疗与用药标本兼顾方可提高疗效
1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重要原因。
在治疗时应充分顾及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如坚持抗病毒治疗,调节免疫治疗等,使慢性肝炎恢复到最理想的状态,脂肪肝即可因之而减轻。
为此,临床用药往往涉及清热、祛湿、解毒、凉血、活血、滋肾、柔肝等治则,而不宜一味祛脂治疗,舍本顾末。
2
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发病率日趋增高,要劝告病人严格戒酒,在治疗时,亦可在辨证基础上,适当加入解酒护肝药物以提高肝脏解毒功能,如葛根、葛花、生甘草、黄芩、公英、枳椇子等,或有助益。
3
药物性肝损害亦常引发脂肪肝,发现后应立即停用损肝药物。
临床证治应重用解毒药物,如生甘草、栀子、连翘、茯苓、大黄等,同时加入白术、败酱草、板蓝根、女贞子、枸杞子、丹参等护肝药。
4
过度肥胖者,脂肪肝发生率甚高,应嘱病人采取适当控制饮食及适量运动等不同措施来控制体重。
可以认为肝内脂肪是体内脂肪的一部分,减轻体重即可使脂肪肝程度减轻。临床可适当选用一些缓泻的中药,如大黄、郁李仁、麻仁、核桃仁、生地等药,亦应加入山楂、决明子、全瓜蒌、荷叶、茵陈、泽泻等祛脂药。
5
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应积极控制糖尿病,应切实注意,某些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具有损肝作用,如天花粉等,应避免应用,以免对脂肪肝恢复不利。
6
脂肪肝常有ALT升高,特点是升高幅度一般不大,但使其降低较难,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治法与药物,在进行整体治疗的前提下,适当选用一些有护肝降酶的中药,往往能收良效。
7
重度脂肪肝或病程较长者,亦可引起肝纤维化,可适当加用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当归、三七粉等,对于改善脂肪肝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END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肝病用药十讲》,尹常健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8年9月。本公众号仅用以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AI配图。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