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药方,从根上拔除溃疡性结肠炎,解决腹痛、便血,不在话下

《黄帝内经》有言:"营气不营,邪热内蓄。"

临床工作中,我常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因反复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前来求诊。这些典型症状,多指向同一个核心病机 —— 湿热瘀阻肠道、肠络受损。

中医认为,肠为 "传导之官",需气血调和、脉络通畅方能正常运化。若饮食不节、湿热之邪内侵,或情志失调、脾胃运化失常致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交织日久则灼伤肠络、瘀血内停,最终形成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病机。

湿热瘀阻肠道,会导致肠道传导失司、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引发腹痛

热邪灼伤肠络,血溢脉外则见便血,湿浊下注则黏液混杂;

气机壅滞则里急后重、排便不畅,这正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反复出现腹痛、黏液脓血便、便后仍觉坠胀的症结所在。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化解此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典中药方 —— 白头翁汤加减,组方以白头翁为君、黄连黄芩为臣、秦皮木香为佐使,精准针对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蕴含着 "清热燥湿、凉血止血、行气活血" 的药理智慧,我们一起来看下:

①白头翁为君:味苦性寒,专入大肠经,是肠道 “凉血解毒剂”。其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之力峻猛,直捣湿热瘀阻病灶,清除肠道湿热毒邪、凉血止血。《神农本草经》载其 “逐血止痛”,重在治本,以苦寒之性破除湿热、凉血散瘀,修复受损肠络,从根源减少脓血便、腹痛发作。

②黄连、黄芩为臣:二者均苦寒,黄连入胃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增强君药清肠湿热之力;黄芩入大肠经,清热燥湿、凉血止血,辅助白头翁修复肠黏膜。两药相须为用,《伤寒论》言其 “治热利下重者”,精准针对溃结湿热内盛、肠络受损病机,强化清热凉血之效,快速缓解黏液脓血便。

③秦皮、木香为佐使:秦皮味苦性寒,入大肠经,清热燥湿、收涩止痢,减少腹泻并清余邪;木香辛温,入大肠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缓解腹痛与里急后重。秦皮得木香则收涩不滞瘀,木香得秦皮则行气不助热,二者兼顾标本,助力全方功效。

全方以白头翁为核心,黄连黄芩为助力,秦皮木香为辅助,暗合《景岳全书》治痢原则,共奏清热燥湿、凉血止血、行气活血之功,适配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尤其适合活动期或慢性反复发作期的湿热证,能有效减少腹痛、脓血便发作频次,修复肠黏膜。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此方主要适用于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若患者表现为大便清稀、完谷不化、畏寒肢冷的虚寒型溃结,或久泻不止、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的脾虚型溃结,则需另行辨证选药;

孕妇、脾胃虚弱者、阴虚体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苦寒伤正;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复杂,急性发作期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养生   溃疡性   不在话下   结肠炎   湿热   燥湿   木香   脓血   白头翁   肠道   黄芩   黏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