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秋风自此凉。9月7日迎来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此时节昼夜温差渐显,白日尚余几分闷热,入夜则清凉初生,凉意一日浓过一日。传统养生提倡白露节气“勿露身”,尤其护好头、颈、背、腹、足避免着凉。
如今“养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日常饮食到衣食住行,处处皆可寻觅养生知识。中老年人朋友圈里,时常被各类健康科普刷屏。关注健康是一件好事,可凡事应当有度,正如古人所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倘若时刻紧绷神经,警惕“哪种食物致癌”“哪种饮料有毒”,把健康当作“精密仪器”来维护,连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都要反复斟酌,反而可能陷入健康焦虑。美国心理学协会2019年的一项研究便印证了这一点:每天花费两小时以上关注健康信息的人,患病率比普通人显著提高。
有一种被称为“医学生综合征”的怪病,与上述健康焦虑类同。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医学院某些低年级学生中——他们在学习疾病知识或接触病症时,躯体容易产生“代入感”,头痛了,便疑心颅内病变;心悸了,就担心心脏问题;连皮肤起个小疹子,都要和课本里的疑难杂症挂钩,进而滋生“自己患病”的担忧。不过,随着医学生临床实践增多、对疾病认知愈发全面,这种“综合征”往往会逐渐自愈。
关于“过度养生不可取”的道理,古人早有警醒。战国初期便有“生生之厚”的说法,意指过度追求养生,过分关注长寿,反而容易引来疾病。
“生生之厚”堪称隐形的健康杀手。当人执拗于追求“绝对健康”之时,大脑中的“报警装置”杏仁核则会被激活,将注意力牢牢锁定在身体痛痒上,打个喷嚏就怀疑感染流感,摸了公共扶手必须反复洗手,把小病当成大病治疗,把无病当成有病防范。长此以往,神经持续处于应激压力状态,引发心慌意乱,心不静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百病易生。
养生不是严防死守,而是顺应自然、身心自在。与其每天花两三小时在网上浏览健康信息,不如每天花两小时出门散步,踏入林间,听松声、沐晨露,闲步畎亩间,徘徊松竹下,这样既能让心肺得到锻炼,也能让心灵卸下负担获得放松。
文/图 周滔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