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的肥肉飞了!巴西大豆疯狂溢价 中国反手砸130万订单给阿根廷

当巴西大豆卖家还在仓库里盯着库存盘算“再涨一波能多赚多少”时,中国买家已经用两天130万吨的阿根廷大豆订单,给了他们最直接的回应。

原本靠着中美贸易摩擦拿到的“七成进口份额”,本可以稳稳变成长期合作的金饭碗,却愣是被自己的贪心和误判,亲手推给了隔壁的阿根廷。

这不是简单的丢订单,而是巴西把到手的肥肉硬生生放凉了,还让中国看清了,全球大豆市场里,从没有“离不开谁”的说法。

贸易摩擦催生的“大豆霸主”

2025年5月之前,美国大豆仍是中国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之一,长期占据稳定的进口份额,但美国将农产品卷入贸易摩擦,频繁动用关税手段施压,中国随即暂停美国大豆采购,转向寻找更可靠的供应伙伴。

全球能匹配中国庞大大豆需求的主产区屈指可数,巴西顺势成为最大受益者。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进口大豆累计达8618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1%,其中79.9%来自巴西,这一比例远超74%的历史平均水平。仅9月单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就达650万吨,占当月其出口总量的93%,而美国同期对华大豆出口量从去年的170万吨降至零。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当时乐观预测,全年对中国大豆出口将突破1.1亿吨,创下历史新高。为保障供应稳定,中国此前已在巴西投入大量资源,修建仓储设施、升级铁路网络、改造港口设备,大幅提升了巴西大豆的物流效率。

从巴西港口装船到中国口岸的运输链路,比美国、阿根廷等产区更为顺畅,这本该成为巴西巩固长期合作的基石,但其却在优势中逐渐失衡。

贪心主导下的溢价狂欢

手握大量订单后,巴西卖家的心态悄然变化,在他们看来,中国脱离美国大豆供应后只能依赖巴西,开始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涨价资本,明目张胆抬高报价。英国《金融时报》数据显示,巴西巴拉那瓜港的大豆价格一度比美国墨西哥湾同款产品高出66.1美元/吨,溢价幅度创下近四年峰值。

进入10月上旬,涨价态势愈发极端,据住友商事统计,巴西大豆溢价金额飙升至每蒲式耳270美分。对于单次采购量动辄数百万吨的中国买家而言,这样的涨幅意味着每吨成本增加数千元,总采购成本会因此追加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美大豆收获季临近尾声时,巴西卖家已售出四分之三库存,却对剩余货源采取惜售策略。

他们押注中美贸易摩擦将持续发酵,中国大豆库存会日趋紧张,企图通过囤货待涨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底气源于对中国底线的误判——认为中国在巴西的物流投资形成了“绑定效应”,只能被动接受其定价。

但巴西显然忽略了,中国早已构建“巴西主导、多国补充”的多元化采购体系,巴西只是因价格优势成为主要供应商。持续涨价很快引发连锁反应,山东多地油厂核算显示,使用巴西高价大豆压榨,扣除原料、人工及设备损耗后,每吨豆粕反而亏损80元。部分小型油厂被迫减产,大型企业则开始探索替代方案,通过降低饲料中豆粕占比、选用其他蛋白原料等方式减少依赖。

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曾提前预警,中国采购量虽大,但合理溢价应有边界,当时美国大豆叠加关税与运费后,价格已逼近巴西大豆,继续涨价只会将订单推向竞争对手。可惜这一提醒未能唤醒沉浸在利润幻想中的巴西卖家。

阿根廷的“免税王炸”

就在巴西卖家固守高价时,阿根廷抛出了改变市场格局的政策筹码。2025年1月,阿根廷已将大豆出口税从33%降至26% ,到9月22日,其进一步宣布暂时取消大豆出口预扣税,相当于出口成本直接削减近四分之一,瞬间激活了价格竞争力。

这一政策精准契合了中国的需求节点,当时中国大豆库存处于低位,急需补充11月至次年1月的供应缺口。中国买家迅速响应,政策宣布当天即下单10船阿根廷大豆,次日再追加10船,两天内累计订购量达130万吨,接近平时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更具吸引力的是价格优势。阿根廷大豆报价仅比芝加哥期货合约溢价2美元左右,而同期巴西大豆溢价高达每蒲式耳2.8至2.9美元,两者价差形成鲜明对比。这批阿根廷大豆将于11月启运,恰好衔接国内供应周期,完全满足短期需求。

阿根廷的突围不仅抢走了订单,更印证了一个关键事实:中国并非无力承担高价,而是拒绝被单方面拿捏。在全球化市场中,性价比始终是核心考量,任何试图垄断定价的行为,都会促使买家转向替代选项。

巴西的被动

当阿根廷开始筹备11月大豆装运时,巴西才从涨价美梦中惊醒。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此前“全年出口破纪录”的预判被彻底打乱,豆农们囤积的高价大豆陷入滞销,仓库库存积压问题凸显,却已无力回天——中国的多元化布局早已筑牢防线。

在南美双雄之外,中国正持续拓展其他供应渠道。乌拉圭去年对华大豆出口增幅达265%,虽总量有限但增长势头迅猛;俄罗斯远东地区每月可通过边境贸易供应20多万吨大豆,依托地缘优势实现低成本运输;乌克兰大豆经中欧班列仅需20天即可运抵中国,这些“小众渠道”共同构成了补充供应网络。

国内储备体系更成为稳定市场的压舱石,中储粮手握约4500万吨储备大豆,足以支撑国内三个月消费。2025年10月,中储粮已拍卖4万吨国产陈豆,11月还将继续投放储备进口豆,年内拍卖总量超80万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成交率高达88%。充足的储备让中国在面对国际市场涨价时拥有足够的议价底气。

更让巴西担忧的是美国大豆的潜在回归,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已进入筹备阶段,若美国调整对华大豆政策,凭借不逊于巴西的产量与物流优势,其大豆在价格回归合理后,将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替代选项。

小结

这场大豆贸易的变局颇具警示意义,巴西本可借助中美贸易摩擦的窗口期,将短期份额优势转化为长期合作信任,却因短期贪心葬送了机会。

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中,买方永远拥有选择权,诚信与共赢才是维系合作的核心。巴西若不能正视自身失误,即便来年新豆丰收,也未必能挽回失去的订单——中国的“粮友”朋友圈,只会在多元化布局中不断扩大。

本文信源:

1. 阿根廷降低谷物出口税,财联社:
https://www.cls.cn/detail/1928610

2. 中国9月进口美国大豆归零 南美大豆进口量大幅增长,抖音:
https://www.iesdouyin.com/share/video/7563275000166337801/

3. 1-9月我国粮食进口量超1亿吨,大豆进口占比高达81%,抖音:
https://www.iesdouyin.com/share/video/756135990024523294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财经   阿根廷   巴西   溢价   肥肉   大豆   中国   订单   疯狂   美国   中美   南美   贸易   摩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