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要活的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记住这五条

说真的,每次在街上看见那种七八十岁的老人,明明眼神还亮着,却得像刚学步的小孩似的,被儿女搀着胳膊、喂着饭,连穿件衣服都得等人帮着系扣子,我心里就挺不是滋味的。

看到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或保姆推着,心里总想着,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许多人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年轻时候自己扛事儿、养孩子、拼日子,谁不是把“独立”俩字刻在骨子里?

可偏偏怕老,怕的不是脸上长皱纹、腿脚变慢,是怕老到不能自己说了算,怕活成别人眼里的“累赘”,怕那种“被照顾”的感觉——就像小时候刚学会吃饭,妈妈拿着勺子追着喂,可那时候是懵懂,老了再这样,是委屈,是不甘心。

谁不想老了也能腰杆挺直,早上自己慢悠悠煮碗粥,傍晚拄着拐棍在小区里转两圈,想买包糖就自己去超市挑,想看电视就自己按遥控器?不想麻烦儿女,更不想看他们一边照顾一边叹气,也不想在养老院里等着护工来擦身、喂药。

其实啊,老了要身体健康,真不是靠运气,年轻时候、中年时候就得往这事儿上“下功夫”。

今天就跟大伙唠唠,想老了自己轻松自在地话,这五条你可得记牢了,一条都不能含糊!

第一条:把“身体零件”护好,别等坏了才想起修。

先不说别的,就说最实在的——人老了,能自己动、自己照顾自己,才是最大的底气。

你想啊,要是老了瘫在床上,手不能动、脚不能抬,吃饭得靠人喂,喝水得靠人递,上厕所都得让人帮忙,这不就是活成“小婴儿”了吗?不是儿女不孝顺,也不是护工不贴心,是你自己没力气“拒绝”这种照顾。

所以啊,从现在起,别觉得“我还年轻”“我身体好”就瞎折腾。年轻时候熬夜喝酒、胡吃海塞,中年时候久坐不动、懒得锻炼,这些“欠下来的债”,老了都得加倍还。

我邻居张大爷,今年78了,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晚上吃完饭还能跟老伴儿去跳广场舞,买菜、做饭、收拾屋子全是自己来,儿女想帮把手,他还说“你们别添乱,我自己来利索”。

问他咋这么硬朗,他说“我从50岁就没断过锻炼,年轻时爱抽烟,45岁就戒了,酒也只敢喝二两,就怕老了动不了,给孩子添麻烦”。

反观楼下的李叔,才65岁,去年突发脑梗,虽说救过来了,可右边身子瘫了,现在每天得靠老伴儿扶着走路,吃饭得用左手慢慢扒拉,有时候饭粒掉一地,自己急得直哭。

他以前总说“锻炼没用,不如多吃点好的”,顿顿离不开肥肉,酒喝起来没节制,现在后悔也晚了。

真不是危言耸听,身体是咱自己的“本钱”,老了能不能“自主”,全看这副身子骨给不给力。

别等关节疼得站不起来,才想起没好好保护膝盖;别等眼睛花得看不清药盒上的字,才后悔年轻时总盯着手机;别等牙掉光了只能喝稀粥,才埋怨自己没好好刷牙。

平时多走两步,少躺一会儿;多吃点蔬菜,少吃点油盐;定期去医院检查,别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把“身体零件”护好了,老了才能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出门,这才是不被人“婴儿式照顾”的第一步。

第二条:手里得有“救命钱”,有老本,别老了连杯奶茶都买不起。

老话讲“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在养老上,真的太对了。

你以为老了靠儿女就行?不是说儿女不孝,是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压力,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哪一样不要钱?你要是手里没点积蓄,万一有个头疼脑热,买药、住院都得伸手向儿女要,一次两次行,次数多了,儿女不说,你自己心里也别扭。

更别说有时候想给自己买点好吃的、好穿的,或者想请个护工帮衬着,没钱,啥都白搭。

我姨婆今年82了,老伴儿走得早,她自己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了点钱,还买了份养老保险。

现在每个月能领两千多块钱,自己花不完,偶尔还能给孙辈发点红包。

她住的老房子拆迁,分了套小公寓,自己住着舒服,儿女想接她去一起住,她不去,说“我自己有房有钱,不用看谁脸色,想吃啥买啥,想干啥干啥,多自在”。

前阵子她感冒了,自己去社区医院拿药,花了一百多块钱,回来跟我说“幸亏自己有钱,不用给孩子打电话要钱,不然多麻烦”。

再看看我同学的爸爸,年轻时总觉得“钱够花就行,攒钱没用”,工资到手就花光,没买社保,也没存款。

现在70岁了,身体不好,经常要吃药,全靠我同学每个月给寄钱。

有时候我同学手头紧,寄晚了,老人就不敢去买药,只能硬扛。

后来我同学没办法,只能把老人接过来一起住,可老人总觉得自己“吃白饭”,每天小心翼翼的,连看电视都不敢开大声,活得特别憋屈。

真的,老了有钱,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有选择权”。

你可以不用因为钱,被迫跟儿女挤在一起;可以不用因为钱,舍不得请护工,只能麻烦家人;可以不用因为钱,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不敢买。

所以啊,从现在开始,别乱花钱,能攒一点是一点;社保一定要交,这是老了的“基本保障”;条件好的,再买点理财、保险,给自己多留条后路。

手里有“救命钱”,老了才能腰杆硬,才能不用看人脸色过日子,才能拒绝那种“伸手要钱”的“婴儿式依赖”。

第三条:别把儿女当“全部”,自己的日子自己过。

1955年至1965年这代人,大多就一个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就是农村的人,老大是女儿的,从小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一辈子为孩子活:小时候怕他冻着饿着,长大了怕他考不上学、找不到工作,结婚了怕他过得不幸福,就连自己老了,都觉得“我得靠孩子”。

可你知道吗?越是把儿女当成“唯一的依靠”,老了越容易活成“负担”,越容易被“婴儿式照顾”。

不是说儿女不孝,是他们真的“扛不动”。

你想啊,儿女上有老下有小,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要是你一天到晚粘着他们,一会儿要他们陪你去医院,一会儿要他们给你买东西,一会儿又觉得他们不关心你,他们不累吗?时间长了,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如把你像照顾小孩似的看着,省得你出事”,可这样一来,你自己的自由呢?你的体面呢?

我邻居王阿姨,今年75了,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在本地做生意。

她从退休开始,就没闲着:报了老年大学,学书法、学唱歌;跟老姐妹们组织了个舞蹈队,每周都去广场排练;有时候还跟团去周边旅游,朋友圈发的全是风景照、美食照。

女儿让她去外地一起住,她不去,说“我在这儿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事儿干,去你那儿,我待着憋屈”。

儿子想请个保姆照顾她,她也不同意,说“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不用麻烦别人”。

现在她每天过得乐呵呵的,儿女有空就来看她,没空她也不埋怨,反而总跟儿女说“你们忙你们的,我好得很”。

可楼下的赵阿姨就不一样了,儿子结婚后,她就搬去跟儿子一起住,每天除了做饭、带孙子,就没别的事儿干。

后来孙子长大了,不用她带了,她就觉得“自己没用了”,整天盯着儿子儿媳,儿子晚回来一会儿,她就担心是不是出事儿了;儿媳买件新衣服,她就觉得是乱花钱。

时间长了,儿子儿媳都觉得烦,只能处处让着她,可这种“让着”,更像照顾小孩似的,赵阿姨自己也觉得委屈,总说“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怎么不理解我”。

真的,老了别把自己的人生“绑”在儿女身上。

儿女有儿女的生活,你也得有自己的日子。

培养个爱好,跳跳舞、唱唱歌、养养花;交几个老朋友,没事聊聊天、逛逛街;哪怕就是每天看看电视、读读报纸,也行——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别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儿女身上。

你过得开心、独立,儿女才放心,才不会把你当成“需要时刻盯着的小孩”,你自己也能活得有滋有味,有尊严。

第四条:学会“服老”但不“认怂”,能自己来就别麻烦人。

有人说“老了就得服老,该麻烦人就麻烦人”,这话没错,但“服老”不是“躺平”,不是“我老了,我啥都干不了,你们都得伺候我”。

真正的“服老”,是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逞强,但能自己做的事儿,还是得自己来;而“不认怂”,是不因为年纪大了,就放弃自己的“主动权”,不因为怕麻烦,就把所有事儿都推给别人。

邻居爷爷今年80岁了,耳朵有点背,眼睛也花了,但他坚持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房间。

有时候衣服洗不干净,奶奶想帮他,他说“我自己洗,慢是慢了点,但能洗干净”;有时候看报纸,字太小看不清,他就拿个放大镜,慢慢看,不麻烦别人念给他听。

有一次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腿有点疼,儿女想让他卧床休息,让护工来照顾他,他不同意,说“我能走,就是慢点,不用躺着”。

每天他都拄着拐棍,慢慢在屋里走两圈,自己吃饭、自己喝水,儿女拗不过他,只能在旁边看着,确保他安全。

后来腿好了,他还跟我们说“幸亏我没躺着,不然身子都僵了,以后更站不起来了”。

可我同学的爷爷就不一样了,60多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腿受了点伤,其实不严重,医生说休息两个月就能好。

可他觉得“自己老了,腿不行了”,就开始卧床不起,吃饭要儿女喂,喝水要儿女递,连翻身都要儿女帮忙。

两个月后,腿好了,他也站不起来了,因为长时间卧床,肌肉萎缩了,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每天靠儿女推着出门,真的活成了“小婴儿”。

老了,身体机能肯定会下降,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但别因为这点“下降”,就彻底放弃自己。

记住:用进废退,能自己吃饭,就别让别人喂;能自己穿衣,就别让别人帮;能自己走路,就别总坐着不动。

哪怕慢一点,哪怕做得不那么好,也没关系——关键是你在“自己做”,你在掌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别人“安排”。

当然,要是真的动不了了,该麻烦人也得麻烦,但在那之前,能自己来就别麻烦人,这不仅是为了不给别人添负担,更是为了守住自己的“体面”,守住自己的“独立”。

第五条:心态放平和,别总跟自己、跟别人较劲

老了能不能活得体面,心态太重要了。

有些人老了,总觉得“别人不关心我”“儿女不孝顺”“自己活得没意思”,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时间长了,不仅身体容易出问题,还容易让人觉得“这老人不好伺候,得像照顾小孩似的哄着”。

可有些人,心态特别好,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能看得开、放得下,每天乐呵呵的,自己活得舒服,别人也愿意跟他相处,自然不用被“婴儿式照顾”。

小英的外婆今年85了,一辈子没享过啥大福,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可她心态特别好,从来不说“我命苦”,反而总说“现在的日子多好啊,有饭吃、有衣穿,还能跟老姐妹们聊聊天,知足了”。

有一次,她最喜欢的一个镯子不小心摔碎了,儿女都觉得可惜,怕她难过,她却说“碎了就碎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反正我也戴够了”。

平时儿女来看她,她从不提要求,儿女给她买东西,她就说“别乱花钱,我啥都不缺”;儿女忙,没时间来看她,她就说“你们忙你们的,我挺好的”。

现在她身体硬朗,心情也好,每天都能自己出去转两圈,活得特别自在。

可我楼上的刘奶奶就不一样了,总爱跟别人较劲。

看到邻居家的儿女给老人买了新衣服,她就跟自己的儿女说“你看人家多孝顺,你再看看你”;看到别人去旅游,她就说“我这辈子都没去过那么多地方,白活了”。

儿女给她买了保健品,她嫌贵;给她请了护工,她嫌护工不贴心。

每天都在抱怨,一会儿嫌菜不好吃,一会儿嫌电视不好看,儿女都怕了她,只能处处顺着她,可这样的“顺着”,更像照顾小孩似的,刘奶奶自己也不开心,总觉得“儿女不是真心对我好”。

老了,心态真的要放平和一点。

别跟别人比,每个人的日子不一样,别人的儿女孝顺,不代表你的儿女不孝顺;别人过得好,不代表你过得不好。

也别跟自己较劲,别总想着“我年轻时多厉害,现在不行了”,接受自己的年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日子是自己过的,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啥不开心点呢?心态好了,身体就好,心情就好,儿女也放心,自然不用被人像照顾婴儿似的哄着、伺候着,自己也能活得轻松、体面。

其实啊,老了不想被人像照顾婴儿似的,核心就一句话:“自己能靠自己,就别靠别人”。靠自己的身体,能走能动能自理;靠自己的钱,不用伸手向人要;靠自己的生活,有爱好有朋友;靠自己的心态,能想开能放下。

这五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得从现在开始,慢慢积累、慢慢坚持。

可能你现在觉得“养老还早”,可时间过得快啊,转眼就老了。别等老了躺在病床上,才后悔年轻时没好好保护身体、没好好攒钱、没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

咱这辈子,从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被人像婴儿似的照顾;老了,咱要笑着活,活得体面、活得独立、活得有尊严,不用再被人像婴儿似的伺候。

记住这五条,愿咱们每个人,老了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麻烦别人,不委屈自己,有底气、有体面,舒舒服服过好每一天!

身体健康最重要,只有健康的长寿,生活能自理,无病无痛,优雅老去,才是老人希望的生活,记住这五条一定会让你生活更快乐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养生   自在   轻松   幸福   快乐   儿女   麻烦   身体   婴儿   事儿   年轻时   会儿   体面   孩子   心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