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条 聊热点#
在折腾了数个月没能占到任何便宜后,特朗普虽然暂时退出了与中国的贸易战,但他在休战前也留了一手。
6日英媒《金融时报》爆料称,为了对抗中国,特朗普政府在与亚洲其他国家达成的贸易协议中加入了“毒丸条款”。
根据英媒的说法,这些“毒丸条款”见于美国上周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签署的两项协议中,内容是:如果缔约国签署了可能危及“美国核心利益”或“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竞争性协定,美国有权终止与该国的贸易协议。

《金融时报》报道
另外,美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协议还包括另一项条款,即要求马来西亚遵守美国的制裁和其他经济限制措施——这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式“长臂管辖”。
显然,这些“毒丸条款”实际上就是在逼迫亚洲各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要么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要么继续接受美国的关税霸凌——用英媒的话说,美国试图通过“毒丸条款”干预亚洲各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取向。
事实上,美国在与他国的贸易协议中塞入“毒丸条款”并非首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的《美墨加协定》,其中规定:如果若缔约方与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启动自贸协定谈判,需要提前通知其他缔约方;如果签署自贸协定,则其他缔约方有权退出协议。
这意思也就是说,美国先用其国内法将中国定义为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然后再通过贸易协议限制他国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就玩过这一手
对此,时任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也毫不避讳地将这一条款称为“可被复制的毒丸”,并声称其目标针对的就是中国。
与2020年的《美墨加协定》相比,当前美国在与亚洲各国签署的贸易协议中,为“毒丸条款”的触发设置了更加宽泛模糊的条件,仅提及了缔约国签署可能“危及美国核心利益”或“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竞争性协定——这实际上赋予了美国更大的单方面解释权和终止协议权。
从理论上来说,美国的“毒丸条款”毫无疑问会冲击中国通过东南亚国家的转口贸易,比如在先前的美越贸易协议中,美国提出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并要求追溯原材料来源,以试图封堵“中国供料-越南组装-出口美国”的贸易模式。

美国难道会为东南亚的损失买单吗?
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美国“毒丸条款”的效果很可能有限:一方面,2020年的《美墨加协定》已经证明,美国的强行干预并未阻止加拿大和墨西哥与中国开展贸易;
另一方面,东南亚各国的产业经济高度依赖中国投资,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支持,比如越南电子产业60%至70%的零部件需要从中国进口。
因此,美国强行要求东南亚与中国“脱钩”,无疑会使这些国家面临产业链断裂的风险——这个代价,难道美国要为东南亚各国承担吗?

东南亚各国全指望RCEP发展经济
目前马来西亚与美国签署的“毒丸”贸易协议,已经在其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弹。
批评者认为这损害了马来西亚的主权,并违背了马来西亚长期奉行的中立立场——这迫使马来西亚贸易部不得不出面回应,称美国无权强迫马方作出任何决定,“他们只要求在采取行动前进行沟通或磋商”。
说白了,美国现在打的主意,纯粹就是一分钱都不想掏,还想拉拢东南亚各国反华——但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事?东南亚各国不会轻易牺牲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也没有国家愿意在大国博弈中被迫站队。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