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美贸易事儿又闹腾起来了,这次焦点在船舶收费上。美国那边先动手,特朗普政府搞了个新政策,从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收费用,理由是振兴本土造船业,顺带挤压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结果中国立马回击,也从同一天开始对美国船舶收特别港务费,还加了穿透性规则,只要船挂美国旗或者美国人持股超25%,一靠港就得交钱。这下特朗普那边估计得傻眼,原本想占便宜,结果全球航运圈子都乱套了。
2025年10月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放出公告,针对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净吨收50美元。中国建造的船舶则按每净吨18美元或者每集装箱120美元,取高的那个算,还额外对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每净吨加14美元。这政策一出,航运公司就得算账了。比如一家大船几万吨,费用一下子上万甚至百万美元。特朗普政府说这是为了保护美国造船业,因为中国占全球船舶制造70%以上,美国只剩零头。这政策其实是贸易战的延续,之前加关税,现在直接瞄准船舶,意图让中国船少来美国港,逼航运公司转用其他船。
全球航运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船只,顶级航运企业像马士基、中远海运,好多船都是中国造的。政策一实施,成本直线上升,最终转嫁到进口商头上,美国消费者买东西就贵了。行业报告显示,2026年十大货运公司可能多掏32亿美元,中远海运一家就占15亿。船东们急了,纷纷找绕道办法,比如换船队或者转港到加拿大、墨西哥,再陆运进美国。但这也推高物流费用,供应链更复杂。
中国这边反应快得很。202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公告,反制措施同步启动。收费标准比美国狠:从10月14日起,每净吨400元,大约56美元;2026年4月17日起升到640元;2027年4月17日880元;2028年4月17日1120元。关键是穿透性收费,针对美国企业、组织或个人运营的船,美国持股超25%的也算在内,挂美国旗的船一律收,不给优先停靠权,还禁美国航运公司在中国做代理业务。这等于堵死漏洞,不让美国船钻空子。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这是正当防卫,维护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美国政策歧视性强,损害中国航运利益,扰乱全球供应链。中国强调,这措施合规,基于国际海运法规。全球航运保险和融资长期被美欧把持,中国借此机会推动独立体系,管理国际交易平台数据,构建不靠西方的航运网络。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布局加速,新航线转向东南亚、非洲、中东,避免美国港。
这政策一出,航运巨头们表态了。多家公司说,绕不开中国,中国是最大供应链来源,70%船舶中国造。他们宁愿调整航线,也不解约。欧洲、东南亚、非洲、中东航线需求爆棚,新加坡、鹿特丹、迪拜港预约满员。非洲开普敦港、泰国曼谷港货物转运量大增。相反,美国港流量下滑,洛杉矶、长滩、纽约港泊位空置率升,工会抗议就业减少。
特朗普政府内部估计乱了套。特朗普一直推保护主义,社交媒体上发声明,威胁对华商品加100%关税。但数据摆在那,美国造船业没那么快复苏,全球商业船只美国年产不到10艘,中国超一半。贸易逆差可能扩大,经济压力上身。航运游说团体冲国会递请愿书,说费用推高消费品价,伤及美国经济。港口工会集会,手举标语反对。
从大局看,这事儿暴露中美贸易摩擦深层问题。美国想重振制造业,但全球分工已定型,中国在船舶、供应链占主导。单边收费不光伤敌,还自损。航运业全球化强,费用递增会放大成本,逼多国选边。欧洲企业可能转向中立路径,全球供应链向亚洲倾斜。中国反制不光收钱,还管数据平台,防漏洞,长远打破西方垄断。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