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一店员送错吸管,顾客要求唱“蜜雪冰城甜蜜蜜”道歉,“让犯错的员工给我唱,不低于40秒”

蜜雪冰城作为国内知名的平价茶饮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朗朗上口的主题曲《蜜雪冰城甜蜜蜜》,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主题曲因旋律轻快、歌词简单,曾通过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成为品牌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不少门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偶尔哼唱,用于活跃消费氛围。

通常情况下,蜜雪冰城门店的消费场景轻松便捷,顾客到店点单后,店员会快速制作饮品并搭配相应的吸管、勺子等配件,整个服务流程高效且随意。这类平价茶饮门店的顾客群体以学生、上班族为主,消费需求多集中在 “快速获取饮品” 上,过往极少出现因细微服务失误引发的过度争议,而此次发生的 “吸管送错” 事件,却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消费互动模式。

事件发生:一根吸管引发的特殊 “道歉要求”

9 月 19 日下午,某城市一家蜜雪冰城门店内,正值下午茶消费高峰时段,店内排队点单的顾客络绎不绝,收银台与取餐台之间的通道上,不时有顾客往返取餐。一名年轻顾客在点单后,拿着取餐号码牌在取餐台旁等候,几分钟后,店员将制作好的饮品递到该顾客手中,顾客接过饮品后,随手翻看了一下配套的小袋子,发现里面装的吸管并非自己需要的类型 —— 该顾客点的是需要粗吸管的果茶类饮品,店员却误装了细吸管。

发现问题后,顾客当即向递餐的店员提出疑问,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负责递餐的是一名年轻店员,看起来二十岁左右,面对顾客的质疑,店员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连忙道歉,解释说因为高峰时段订单太多,忙中出错,同时表示可以马上更换正确的吸管。按照常规的消费纠纷处理逻辑,店员主动道歉并提出更换,多数顾客会选择接受,事件本可就此平息。

但该顾客却拒绝了 “更换吸管” 的解决方案,转而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不用换吸管了,你得给我唱歌道歉,就唱你们蜜雪冰城的《蜜雪冰城甜蜜蜜》,而且必须是你这个犯错的员工唱,时间不能低于 40 秒。” 这一要求让年轻店员瞬间愣住,他站在原地,双手攥着衣角,眼神有些慌乱,试图再次解释自己并非故意出错,希望顾客能接受更换吸管的方案,但顾客态度坚决,坚持要以 “唱歌” 的方式道歉,甚至拿出手机,似乎准备记录过程。

周围排队的顾客听到两人的对话后,纷纷侧目关注,部分人还拿出手机拍摄。年轻店员看着周围投来的目光,脸颊涨得通红,声音开始有些发颤,他小声请求顾客 “换一种方式”,表示自己不太擅长在众人面前唱歌,但顾客始终没有松口,反复强调 “犯错就要付出代价”,要求店员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执行。

事件发酵:现场氛围与网友反馈

在顾客的坚持与周围顾客的注视下,年轻店员最终还是妥协了。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紧张地放在身前,开始哼唱《蜜雪冰城甜蜜蜜》。起初,他的声音很小,且有些跑调,眼神一直盯着地面,不敢抬头看周围的人。随着哼唱的继续,有细心的顾客发现,店员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哭腔,每唱一句,声音都会微微颤抖,甚至有几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胸前的工作牌上。

尽管店员已经按照要求唱歌道歉,顾客却没有立刻结束这场 “要求”,而是拿着手机计时,时不时提醒店员 “声音大一点”“没到 40 秒,继续唱”。周围的顾客中,有人小声议论,觉得 “只是送错吸管,没必要这样为难人”,也有人试图上前劝说顾客 “得饶人处且饶人”,但顾客并未理会这些劝说,直到确认店员唱歌时间达到 40 秒后,才拿着饮品转身离开,离开前还说了一句 “这是你该做的”。

事件发生后,现场顾客拍摄的视频被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很快引发了广泛传播与讨论。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片段中,可以清晰听到店员带着哭腔的歌声,以及周围顾客的小声议论。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多数网友表达了对店员的同情,认为顾客的行为 “过度苛刻”——“送错吸管可以换,可以道歉,但强迫唱歌还计时,这已经不是维权,而是刁难了”“听到店员的哭腔真的很心疼,服务业人员也有尊严,不该这样被对待”。

也有部分网友从 “消费维权边界” 的角度发表看法,认为顾客拥有维权的权利,但维权应当合理合法,不能超越必要的限度,更不能以 “惩罚” 的心态对待服务人员的小失误。还有曾在服务业工作过的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称 “高峰时段忙中出错很正常,只要对方态度好,基本都会原谅,强迫唱歌这种要求,真的会给员工留下心理阴影”。截至 9 月 19 日晚间,相关话题的讨论量已突破百万,多数声音都在呼吁 “尊重服务业人员,理性维权”。

品牌回应:蜜雪冰城的态度与后续处理

随着事件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蜜雪冰城品牌方也注意到了相关舆情。9 月 19 日晚,涉事门店所属的区域加盟商首先联系了该名年轻店员,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并对其进行了心理安抚。据加盟商透露,该店员入职时间不长,此前从未遇到过类似情况,事件发生后情绪一直很低落,甚至产生了 “不想再做服务业” 的想法,经过沟通安抚,店员的情绪才逐渐稳定。

随后,蜜雪冰城品牌官方客服在回应媒体咨询时表示,品牌一直倡导 “友好服务、理性沟通” 的消费互动理念,对于此次事件中店员的遭遇,品牌方感到心疼,同时也认为顾客的要求 “超出了合理维权的范畴”。客服还提到,品牌会对涉事店员进行进一步的关怀与支持,包括安排心理疏导、调整工作排班等,避免事件对其后续工作与生活造成过多影响。

关于 “员工是否需要因服务失误唱歌道歉” 的问题,客服明确表示,品牌从未有过 “员工犯错需唱歌道歉” 的规定,日常工作中也不鼓励以这种方式处理消费纠纷,遇到服务失误时,正确的处理流程是 “主动道歉 + 及时补救(如更换产品、补送配件等)”,若顾客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通过品牌官方投诉渠道反馈,由专人进行协调解决,而非通过 “强迫员工表演” 的方式处理。

事件延伸:服务业的尊严与理性消费的边界

此次 “吸管事件” 虽小,却折射出当下社会中 “服务业人员尊严” 与 “消费者维权边界” 的深层议题。在日常生活中,服务业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频繁且复杂,服务过程中难免出现诸如 “送错配件”“上餐延迟” 等小失误,多数情况下,只要双方保持理性沟通,都能找到妥善的解决方式。但当消费者将 “维权” 转化为 “惩罚”,要求服务人员做出超出合理范围的行为时,就可能触碰 “尊重边界”,对服务人员的心理造成伤害。

从事服务业的群体中,有大量像涉事店员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初入职场,缺乏应对复杂消费场景的经验,面对顾客的过度要求时,往往因担心 “被投诉”“丢工作” 而选择妥协,默默承受委屈。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可能让他们对 “服务业” 产生负面认知,甚至引发职业倦怠。

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维权意识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维权行为需要建立在 “尊重他人” 的基础上,不能以 “消费者至上” 为由,忽视服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合理的维权应当是 “解决问题”,而非 “发泄情绪” 或 “彰显特权”,正如不少网友所言,“真正的理性消费,是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给他人留一份体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吸管   店员   顾客   员工   服务业   事件   品牌   人员   饮品   年轻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