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孩子写作业总是扭来扭去,一会摆弄铅笔,一会抠扣橡皮,就是安静不下来。上课被老师提醒小动作多,走神分心。
不管是口头批评还是惩罚,作用都不大。
事实上,孩子的专注力受年龄影响,但同时又和他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息息相关。今天,老岳就来讲一讲。
3-10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表
3岁前我们的大脑前额叶(负责人体的判断、记忆、思考、分析、操作等)尚未发育成熟,神经元连接不完善,孩子只能短暂集中注意力。
随着年龄增长,髓鞘化包裹逐渐严密,确保神经电流在神经网络中顺畅通行不「漏电」,专注力时长才会逐步提升。
髓鞘化包裹品质越好,孩子的注意力越集中
一般情况下:
3岁儿童注意力能集中3~5分钟;
4岁可以上升到10分钟;
5~6岁儿童可以专注10~15分钟;
7岁以上则可以达到20分钟;
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则没有问题。但如果孩子的专注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考虑感统发展异常的问题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是大脑发出的「求助」信号
在排除饮食营养不足、睡眠不足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大多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触觉发育不足
触觉是我们通过皮肤感知外界环境的方式,对孩子的情绪调节、社交互动等发展都有影响。
触觉系统发育不足的孩子可能会对触摸、温度、压力等感觉过度敏感或反应不足,这种不适会让他们分心,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前庭抑制困难
前庭系统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大脑信息的「守门员」,我们身体的任何信息进入大脑,必须要经过前庭神经核的处理。
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原因就是进入大脑的信息太多,导致大脑超负荷运转,外在表现就是好动,小动作多。
3、本体发展不成熟
本体是大脑当中的「身体地图」,让我们能够感知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及力量。
但本体觉发展不足的孩子,自身控制能力相对就比较弱,身体的姿势维持也会比较差,尤其体现在孩子上课坐姿方面。
需要频繁通过动来调整自己的姿势,这种好动就会分散孩子大脑精力,也会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
4、视听系统失调
视觉和听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渠道。
视觉或者听觉能力失调,就会造成孩子出现视觉记忆短暂或是对声音、图像的处理能力较弱。
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接收、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干扰其注意力的集中。
划重点:
当孩子的以上底层能力出现问题时,好动可能只是外在表现之一,同时还会伴随有——
建议家长联系专业老师,进行感统测评,尽快找到根源。
03
科学训练
逐步提升孩子专注力
那么针对孩子的好动问题,家长可以在家为其进行一些基础的改善训练——
✔ 前庭方面:
✔ 本体方面:
✔ 视听整合:
✔ 触觉方面:
最后,孩子的「好动」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大脑在成长过程中发出的预警。通过科学的家庭干预和必要的专业支持,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步提升专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家长需记住:耐心观察、避免标签化、及时求助,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跨越发育难关。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