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批含有重金属成分的平价首饰遭到曝光,深受消费者青睐的S925银耳钉中的一级致癌物竟然超标了9000多倍。
哪些首饰容易携带有害物质?如何识别首饰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在购买时请擦亮眼睛。

银耳环为何成了“毒”耳环?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几位患者,因长时间佩戴合金饰品引发了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过敏炎症反应,经医生确诊,确诊为“首饰性皮炎”。

医生介绍,首饰性皮炎的发生与饰品的材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镍、镉等重金属成分,这些物质常常是导致过敏的罪魁祸首。市面上,不少饰品宣称使用金银材质,但实际上可能含有其他不易察觉的重金属成分,这也是很多消费者在佩戴后出现皮肤问题的原因之一。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长沙、安徽等地的饰品批发市场,许多饰品并非按克数定价,而是以“堆”来批发。在一些摊位上,手镯的批发价普遍只有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项链和手串价格大约在几十元到一二百元左右,而一些耳钉的批发价格低至一元钱。
在一些商铺的产品页面下方,工艺一栏中明确标注了该饰品使用了“常见的镀层材质,包括黄金、铑、K金”等。这些表面镀层看似金光闪闪,给人一种高端的印象。但它们的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很多消费者因为其外观和价格的优势,往往忽略了材质的真正成分。
专业人士表示,金覆盖层厚度0.5微米以上的称为镀金覆盖层饰品,银的覆盖层厚度在两微米以上的包括两微米,那可以称为镀银饰品。而一些饰品主要成分为铜、锌、镍等合金元素,严格来说,这些产品根本不能算作商家所宣称的“镀金镀银首饰”,而应归类为普通合金饰品。
如何辨别真假925银?
在一些饰品上,常见到“999”和“S925”印记,这些标识通常意味着金的纯度达到99.9%,而银的含量为92.5%。然而,市面上的一些合金首饰,尽管标明了“足金”“足银”,但其实际金银含量极低。
而单从外表上,普通消费者很难知道银饰品中的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只有通过专业仪器测试才能知晓。不过在银饰的真假判定上,有以下四个较为简易的方法:
看一看颜色:纯度高的银饰品,银色均匀、洁白,发亮。若含铅,呈现出青灰色;含铜,首饰无润泽感。
掂一掂重量:由于白银的密度略大于常见金属,因此当你觉得首饰体积大而手感较轻,可能就遇到假冒货。
查一查硬度:白银硬度大于铅和锡,比铜低,若是购买之后心存疑虑,可以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若实物留有不太明显的痕迹,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
听一听声音:纯银饰品没有弹力,掷地有声,且其成色越低,声音越低。
怎么才能避免买到这些有毒首饰?
1.检查标签
购买饰品走正规渠道,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可以减少买到假冒伪劣次品风险,其次购买饰品时注意上面的材质标签说明,有没有标明材质名称,如果没有材质说明的,很大可能是有害材料制成。
2.留心身体反应
比如佩戴完首饰后皮肤有没有不适反应,出现红肿过敏或者痒痛等情况,另外留心身体有没有其他健康问题,天然的材料不会危害人体健康,除非是饰品含有其他有害成分。
3.当心低价首饰“刺客”
对于远低于货值标价的产品,一定不要贪小便宜。厂家在机制控制成本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牺牲产品的安全性和选材的质量。
此外,专家建议,少选镀镍、铬的合金首饰;避免购买低价金属首饰,因其大多选用黄铜合金,可能含有大量有害重金属;尽量选购有资质认证的产品,尤其是儿童佩戴的饰品,更要挑选正规商店售卖的正规品牌产品;佩戴后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佩戴并检查饰品材质,防止长时间接触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毒”首饰别再买了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央视新闻、北京日报、数字北京科学中心、浙江省肿瘤医院)
编辑:王敏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