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旷野,还是该有轨道?当90年岁月被精算成有效时间,你敢面对结果吗?本期《江南·十二场欢聚》带着一场关于时间、视角与人生方向的思辨风暴来袭!看24位门生在江南水乡,如何用游戏、辩论与表演,碰撞出震撼心灵的答案!

人生“账单”惊全场!90岁人生竟只剩10年有效时间?
本期节目特邀北京市政协文旅卫体和文史委副主任、北京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德育教授陈宁老师作为思政课班主任。她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门生们探讨“如何看社会”与“如何在社会生存”的核心问题,在思辨中寻找人生的方向。而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

“长长90年人生,真正用来做事业只有不足10年!”当陈宁老师带领门生们玩起“生命游戏”,这个计算结果如惊雷般炸响在课堂。
游戏规则很简单:将人生设定为90岁,然后一步步减去已经逝去的、退休、吃饭、睡觉、节假日、刷手机的时间……最终,那根代表生命的绳子被剪去大半,留给理想与事业的有效时间,竟如此吝啬。

这个结果让长期忘我工作的徐俐老师当场落泪,也让李明翰、张盛之等门生情绪激动,深刻感受到家庭责任与生命紧迫。

而李其炫则发出了年轻人的叛逆之声:“拒绝为生存焦虑,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热爱的领域不留遗憾。”这份扎心的“人生账单”,你算过吗?

你的视角,决定你的宇宙
如果说生命游戏让我们看清了时间的长度,那么“视角游戏”则教会我们拓展世界的宽度。
从一张“鸡冠”的特写,到公鸡、孩童、后院,再到整个农场,最后发现这一切竟只是孩子手中的沙盘玩具。门生们按顺序拆开信封,描述着眼中看到的世界,每一次视角的切换,都带来一次认知的颠覆。这堂生动的“视野拓展课”让所有人明白:自身视角绝不等于世界全貌。

正如徐俐老师所点拨的:“高度决定眼界,升维才能突破!”当你感到迷茫焦虑时,不妨试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或许那些困扰你的小烦恼,便会瞬间渺小。人生的质量,正取决于你观察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终极辩论:人生应有轨道VS人生应是旷野
有了对时间的敬畏和对视角的认知,一场关于青春路径的巅峰辩论正式拉开帷幕!

正方“行班”主张“人生应有轨道”,认为目标明确、规划清晰才是对未来的责任;反方“影子班”则力挺“人生应是旷野”,高呼多元自由、自我定义才是生命的真谛。


这场辩论没有标准答案,却句句戳心。行班坚守“轨道即目标”,影子班力挺“旷野即可能”。“狩猎有目标算不算轨道?”“规则约束vs自由选择”的交锋让全场沸腾。

反方李书涵总结陈词更是震撼全场,用90岁寿命的绳子比喻人生,指出只有1/9的时间能真正决定“我们成为谁”,是成为千篇一律的“成功的人”,还是独一无二的“具体的人”?

最终,影子班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与深刻思辨赢得比赛,杨振武摘得“最佳辩手”桂冠。这场唇枪舌剑,点燃了每个人对自我路径的深度思考,你的选择又是什么?

真训营考验,舞台即人生!
思辨之后,是艺术的绽放。在行班的汇报表演中,门生们将这么长时间的所学所感,倾注于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李其炫化身名医徐灵胎,展现“必须拼尽全力尝试”的医者仁心。

张盛之演绎明末天文学家王锡阐,在朝代更迭中坚守学术,张弛有度。

白洋大胆尝试“阿尔兹海默症的白居易”,用抽象手法展现“天才的疯狂”与人性光辉。

刘骁锐历经五次创排,终于拿捏住辛弃疾的豪迈气势,念诗段落气场全开。

每一次演绎,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自我的深度挖掘。他们在历练中成长,在成长中蜕变,用舞台证明,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从来不是单选题。
11月17日晚21:00,
锁定河南卫视《江南·十二场欢聚》
人生旷野,轨道何方?
答案,就在本期节目!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