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陈云亲自批示:立即枪毙广东县委书记王仲,原因为何?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直接毙了他。”

1983年,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的陈云接收到一封来自广东的文件,其中详细写明了广东省县委书记王仲的腐败。

仔细阅读过后,陈云先派人确认了真伪,随后面色沉重的做下指示。

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经济和政治形势都在进行巨大变革。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旺盛,而王仲本人能力也较强,为改革开放做出不俗的贡献。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受到偏袒,反而干净利落被判枪毙。

那么,王仲究竟是犯下了什么大错,能让陈云毫不犹豫的将他处以极刑呢?

成为县委书记

1927年王仲出生在天津,从小就看着日寇侵华,国内百姓流离失所,动荡不安。

成年后,怀着一腔热血,他参加了革命,并在1947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在这两年里,王仲跟着解放军南征北战,看到了无数为新中国牺牲的勇士。

他们无畏的倒在新中国前夕,在王仲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怀着对英雄的敬意,新中国成立后,王仲步入基层工作,兢兢业业,势让中国改头换面。

在一年又一年的摸索下,王仲凭借优秀的功绩,在广东省的地位一路上升。

1976年,王仲担任广东省海丰县县委书记,在该县位高权重。

起初,王仲对本职工作非常负责,县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过他的眼,事无巨细。

造桥修路、协调民生、积极创立就业岗位……王仲没日没夜的努力着。

在他的带领下,海丰县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县里人都说王仲是一个好书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不计名利,可以说他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是一颗不可多得的璞玉。

然而,人总是会变的,在权利和金钱的诱惑下更是容易堕落,王仲终究还是没能抵挡的住。

逐渐开始走上腐败之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国一改往日风格,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无数人因此乘风而起。

见识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等农村的成功,王仲也积极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响应党的号召,在县内积极改革。

但是,许久时间过去了,王仲也没有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这让他起初非常失落。

但王仲终归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逐渐开始寻找起来新的出路,而这一找,就成为他接下来腐败生活的源泉。

由于国家大力提倡改革开放的原因,不少非法分子看到了机会,大力非法走私。

而海丰县又恰好沿海,交通十分便利,便成为那些非法分子的聚集地。

当王仲首次发现这些行为时,第一反应还是严厉进行打击,毕竟党中央曾对此下达过多次打击非法走私的命令。

但是,随着走私者送来的各种物品越来越多,王仲的心却逐渐产生了动摇。

自此以前,王仲一直较为清廉,生活水平算不得贫困,但也谈不上有多好。

而走私分子送来的一件件从海外运过来的高端物品,让他大为震撼。

无论是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精美的收音机,又或者是小冰箱,这些都是王仲从来没见过的新鲜物品,以前就算想买也买不起。

优越舒适的生活让他乐不思蜀,亲戚朋友的夸赞更是极大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最终,为了维持住现有的生活,王仲终究还是走出了那一步,开始利用自己的职务开始帮走私分子办事,每次只收一些辛苦费。

例如电视机,手表,布料等,王仲还经常偷偷进行变卖,获取大量财产。

经常仅仅只需一句话,不需要做什么就能获得数倍的回报,权利的感觉让他着迷。

随着办事的熟练和眼见的展开,几个月后,王仲越来越大胆,胃口也逐渐变大。

他甚至开始给走私分子提供保护,借此收取巨额的贿赂,或者直接向他们索要商品。

偌大的走私仓库中,王仲可以自由进出,想那什么拿什么,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公正廉明的共产党员,反而更像一位昏庸无道,贪污腐败的帝王。

不止如此,在王仲的授权下,他的妻子和亲戚也参与到其中。

他们作为王仲最为信任的“大将”,帮助了办了许多事情,甚至于在海丰县构建出一张腐败的大网。

将所有人套入其中,无论是走私分子,还是位小的官员,都无法逃离,只能乖乖办事。

久而久之,随着规模扩大,人员增多,王仲终于还是走漏了风声,接受到大量民众的举报。

事情败露,实行枪决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王仲越发胆大妄为的行径逐渐被人民群众察觉,最后联名举报,传到了党中央的耳朵里。

在接受到如此详细且大量的举报后,党高度重视,立刻派出专案组前往调查。

1981年,在调查人员的努力下,王仲行贿的大量证据被找到,将其停职扣押,移交给监察人员定罪。

刚开始,许多老党员在听说王仲行贿后,大多还都为他求情,说他是一时糊涂。

看在他曾经积极革命,且为海丰县做出巨大贡献下,请求从轻发落。

但是,当中央纪委书记陈云得知这件时候,毫不犹豫的就下达了枪毙的指使。

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党员接受不住诱惑这是可以预见的,而王仲作为县委书记,起了一个十分坏的带头作用。

他不仅自己堕落,甚至还组建起了贪污腐败的网络,将不少人拉下水。

这样的行径,如果不严加惩治,杀鸡儆猴,对于推动改革开放是极为不利的。

王仲向所有不理解他的人这样解释道,神色严肃,没有丝毫的动摇,最后,1983年,王仲被处以死刑,以儆效尤。

结语

在王仲被捕后,党在他的家里发现了接近7万元左右的赃款。

这在那个平均工资几十上百块,人均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是一笔可观的巨款。

从一位无私奉献的好官变成人人喊打的败类,王仲的经历令人唏嘘。

但终归还是他咎由自取,希望他的事迹能够给当代极其后世的官员敲响警钟。

参考资料

王仲案:改革开放第一案》——文汇报 2008.7.16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贪污腐败被枪毙的县委书记——王仲》——广东党史 2010

《“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审判回忆录》——人民法院报 2018.9.1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海丰县   璞玉   党中央   县里   广东省   广东   改革开放   初期   腐败   分子   物品   原因   历史   陈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