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是中央红军长征从贵州西进云南的战略要地之一。1935年4月16日至24日,红军长征在贞丰,成功实施了“抢渡北盘江、兵出铁索桥”两次重要行动。不仅留下了英勇的战斗故事,更是与贞丰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进 军 贞 丰
贞丰,地处珠江水系北盘江畔,东与镇宁、望谟,南与安龙、册亨,西与兴仁,北与关岭各县接壤。
红军长征在贵州示意图
贞丰,是中央红军长征从贵州西进云南的战略要地之一。在黔西南州,贞丰是除了不走黔西南的红九军团外中央红军全部入境的唯一一个县,中央红军在贞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突破重围 辗转而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
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成功调动滇军,实现了“调虎离山”的战略目的。4月初,正当滇军赶往贵阳“救驾”时,红军表面摆出一副要东进湘西的架势,实则“示形于东、意在西进”,待敌军从贵阳及其以北地区向东追击之时,便折东向西,迅速穿过贵阳与龙里之间的狭窄通道,进入镇宁、紫云一带,准备抢渡从贵州西进云南的最后一道天险——北盘江。
唯有西进 方获主动
北盘江江宽水深,滩多急流,两岸峰林密布,峡谷雄奇险峻,阻挡了中央红军西进的步伐。蒋介石识破红军的“声东击西”之计后,急令各路追剿部队由东向西猛追,企图在北盘江东岸围歼红军。
此时,如何渡过北盘江,成为中央红军挺进云南的关键。
中央红军要西进云南,在北面和西北面被敌军封堵的情况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镇宁、关岭一线通过盘江铁索桥走黔西南境的晴隆、普安,敌军判断红军会走关岭一线,已预先部署重点防堵;另一条是从镇宁、紫云走黔西南境的贞丰、兴仁、安龙。如果在贞丰不能及时渡过北盘江,那红军又将面临敌军前后夹击的困境。
白层渡口旧貌
前有大江阻挡,后有重兵追剿。如果不能突破北盘江天险,那红军就只有北上或南下。北上,有国民党军的碉堡和重兵;南下,则是广西军阀的严阵以待。
审时度势 挺进贞丰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及中革军委于4月13日,以《万万火急电令》对抢渡北盘江进行了周密部署。
1935年4月13日,中央军委关于抢渡北盘江的电令
针对敌军的判断,毛泽东再次使用“声东击西”战术,再次成功迷惑敌军,为中央红军主力在贞丰抢渡北盘江创造了有利条件。至此,“抢渡北盘江”这一重要军事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撰稿 梁正国
组稿 杨秀伦 汪海
校对 毛如远 刘德仁
编辑 王胜
二审 李勇
终审 吴安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