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央行行长语出惊人:一旦最后决定报复中国,那就直接干票大的

就在前几天,德国央行的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Joachim Nagel),在柏林一个挺高端的全球对话会上,突然语出惊人。他对着一屋子的嘉宾说,欧洲在面对中国时必须更强硬,“一旦最后决定要报复,那就必须敢于做出大胆的决定,直接干票大的!”

这话一出,全场估计都倒吸一口凉气。德国央行行长,这可不是小角色,他代表着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的金融心脏。这几乎是在公开喊话,要和中国“掰手腕”。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就在大家以为要“上刺刀”的时候,纳格尔话锋一转,紧跟着补了一句:“当然,最好的结果还是能达成协议。现在,我们还有时间去解决问题。”

你品,你细品。这感觉像不像?气势汹汹地把刀拔出来,结果发现刀柄上还系着对方的钥匙链。

这还不算完。就在纳格尔“精分”表态的前一天,10月23号的欧盟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直接,当着所有欧盟领导人的面,高喊要对中国启动“核选项”!

他说的“核选项”,指的是欧盟在2023年底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ACI)。这法案是干嘛的?简单说,就是欧盟单方面认为你“胁迫”它了,它就可以对你进行制裁。马克龙的理由,是中国没有解除对稀土的关键技术管制。

听听,一个“干票大的”,一个“核选项”,这架势,是不是感觉中欧贸易战马上就要开打了?

可最有意思的“神转折”来了。

马克龙的话音刚落地,欧盟委员会那边——也就是欧盟的“执行机构”——立马就行动了。他们干了啥?他们紧急给中方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欧盟贸易委员马罗什谢夫卓维奇,在10月21号公开宣布,已经“紧急”邀请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这周就飞去布鲁塞尔,当面谈!

而且,他还特意、反复地对着媒体强调:“欧盟无意让事态升级。”

我就奇了怪了。这算哪一出?前脚德法两位“大佬”又是“报复”又是“核弹”的,后脚欧盟总部就差提着果篮上门,高喊“别误会,咱们好好谈”?

这种“嘴上喊打,身体求和”的撕裂感,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这帮欧洲老牌强国,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德国心脏”的恐惧:报复?你拿什么报复?

咱们先说德国。纳格尔作为央行行长,他不是个纯粹的政客,他首先看的是账本和风险。他之所以喊得那么凶,又收得那么快,秘密就藏在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最新的报告里。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德国怕中国,无非就是汽车嘛。没错,今年上半年,中国电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几乎翻了一倍,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电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冲到了8.9%。像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德国人引以为傲的BBA(奔驰、宝马、奥迪),现在在电车领域被中国车企追着打,心里当然不痛快。

但说实话,这只是皮外伤。真正让纳格尔这种级别的人感到“恐惧”的,是稀土,是关键原材料,是德国工业的“命门”。

我刚查到的数据,简直触目惊心。

欧盟现在90%的镁依赖中国,重稀土更是100%依赖。而德国,作为制造业核心,更是“重灾区”。德国工业需要30种关键原材料,其中14种完全依赖进口,而这些进口里,中国占了绝对大头。

数字说到这份上还不够直观,我举个例子:永磁体

这是搞新能源、搞电车、搞风力发电机、搞智能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德国进口的永磁体中,92%来自中国!

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只要稍微动一动稀土加工和永磁体的出口政策,德国那帮高喊“工业4.0”的工厂,可能就得立马停摆。

这可不是我瞎说。德国媒体自己都在惊呼,这(原材料依赖)带来的风险,“可能引发一场比2022年俄罗斯断气严重得多的危机”。

为啥?俄罗斯的天然气,你咬咬牙,花高价还能从美国、中东买到。可高纯度的稀土加工技术和永磁体,你上哪买去?对不起,全球独此一家。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自己做了个推演,如果中国哪天说,我这(还不是稀土)不方便出口了,那将直接给德国经济造成1150亿欧元的损失!

所以,你现在再回过头看纳格尔的“狠话”,是不是就明白了?

他那句“一旦决定报复,就干票大的”,听着像是在威胁中国,其实,他更像是在绝望地喊给德国总理朔尔茨听的!

朔尔茨政府上台后,天天喊着要“去风险化”。可德国企业是怎么做的?大众、巴斯夫这些巨头,一边听着政府喊口号,一边把几百亿欧元砸向中国,建新厂、扩产能。德国对中国的原材料依赖,在这两年“去风险化”的口号下,反而是“不降反增”。

纳格尔作为央行行长,他看到了这个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他怕啊!他怕万一哪天真撕破脸了,德国经济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他那句“狠话”,根本不是进攻的号角,而是一个银行家对本国产业“裸奔”状态的最后警告。

法国的“核按钮”:为什么按不下去?

聊完德国的“实”忧,再看法国的“虚”火。

马克龙这人,喜欢搞“宏大叙事”。他喊出的“核选项”——《反胁迫工具法案》(ACI),听着特别吓人。但这玩意儿,从2023年底生效到现在,快两年了,一次都没用过。

为啥?因为这个“核按钮”的发射密码,德国人攥在手里。

欧盟是27个国家,内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法国想制裁中国,行啊,那德国的汽车厂、机械厂怎么办?荷兰阿斯麦(ASML)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中国太懂这一点了。所以你看中国的策略是什么?德国媒体总结得特别到位,叫“拉拢柏林,对抗布鲁塞尔”。

中国对德国企业,给足了面子和里子,投资、设厂、市场准入,一路绿灯。但对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的某些政客,该反制的就反制,该管制的就管制。

这次引发马克龙跳脚的,就是中国10月9号生效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咱们这个新规,玩得非常高明。它管制的不是稀土材料本身,而是稀土的“采矿、选矿、冶炼、分离”的相关技术

这叫什么?这叫“釜底抽薪”。

欧盟不是也通过了《关键原材料法案》,想自己去开矿吗?对不起,矿你也许能找到,但你怎么提炼?你怎么分离出高纯度的稀土?这些核心技术,我不卖了。

更绝的是,咱们这个管制,完全符合WTO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这可是美国人自己最爱用的规则。你美国能用“国家安全”制裁华为,我中国当然能用“国家安全”保护我们的战略资源技术。

所以,马克龙的“核选项”根本没法落地。德国第一个就不会同意。

他这边刚喊完,欧盟的谢夫卓维奇(他其实是斯洛伐克人,更务实)就赶紧给北京打电话求“紧急会谈”。

为啥这么“紧急”?因为欧盟那边的线报说,由于中国的新规,欧洲已经有企业(特别是依赖永磁体的)被迫“暂停生产”了!

这还怎么玩?再不谈,工厂就要关门了。

所以你看,马克龙的“核选项”,更像是一个政治表演,演给法国国内和欧盟鹰派看的。而欧盟委员会的“求和电话”,才是欧洲工业界最真实、最急迫的声音。

一张PMI指数,撕开德法“冰火两重天”

如果说,对外,德法两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那么对内,这两大经济体的表现,更是“冰火两重天”。

就在10月份,欧元区刚出了个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这数据挺关键,50以上算扩张,50以下算收缩。

10月的欧元区PMI是52.2,创下了17个月的新高!

表面看,一片大好啊。欧洲媒体都在吹,说美国特朗普之前搞的关税,影响比预想的要温和;还有就是AI投资热潮,带动了半导体、服务器的需求。欧洲央行甚至乐观预测,欧洲经济已经“触底反弹”了。

但你千万别被这个“总分”给骗了。你得看“单科成绩”。

这52.2的背后,是德国和法国的极端撕裂。

德国10月的PMI,是2023年5月以来增长最快的; 而法国10月的PMI,录得了八个月来的最大跌幅,直接跌破50,掉进了“收缩区间”。

一个“发动机”在轰鸣,一个“发动机”快熄火了。这怎么回事?

德国的增长,说白了,是靠“回光返照”。传统燃油车出口好了点,机械制造订单多了点。但这根本不稳固。因为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在8月份已经同比暴跌了20.1%,主要就是受美国新关税的打击。

法国就更惨了,服务业、旅游业全线萎靡,制造业投资跟不上,还时不时闹个罢工。

这种内部的分裂,才是欧盟最大的软肋。

而就在德法两国互相拉扯的时候,一个共同的“威胁”正在他们眼皮底下疯狂生长——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电车

欧洲人以为靠“关税壁垒”就能挡住。结果呢?中国的上汽MG,聪明地绕开了赛道,主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玩意儿,不 在欧盟对纯电(EV)的关税制裁名单里!

你看看,这仗怎么打?

欧洲政客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怎么用《反胁迫工具法案》;而中国企业,已经在欧洲的马路上,用混动车“绕过”了你的法案。

欧洲的PMI数据,还沉浸在AI投资带来的“虚假繁荣”里(半导体板块涨了35%,但AI相关订单增速从20%掉到了8%)。

而中国的车企,已经在用实打实的市场份额,告诉他们什么叫“降维打击”。

结语:谁的“报复”,谁的“核选项”?

聊到这,咱们再回看开头那个标题。

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说:“一旦决定报复,就干票大的。”

现在看,这话充满了黑色幽默。

最大的“报复”,正在发生,但动手的人不是德国。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合法竞争,是比亚迪和MG在柏林和巴黎街头的攻城略地。

真正的“核选项”,也确实存在,但按钮也不在马克龙手里。而是在中国商务部的文件柜里。那个控制着全球92%永磁体命脉的稀土技术管制令,才是悬在德国工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欧洲,特别是德国,他们错过了“去风险”的最佳时机。在默克尔时代,他们靠着“以贸易促转变”的口号,享受了中国几十年物美价廉的稀土红利,赚取了巨额的贸易顺差。

现在,中国企业成长起来了,在高端领域开始反超了。他们不适应了。

他们忘了,那个能让他们“躺赢”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纳格尔的“狠话”,和马克龙的“威胁”,不过是旧日贵族在面对“新王登基”时,最后一次色厉内荏的咆哮。

而欧盟委员会那通“紧急”打往北京的电话,才是他们面对现实,唯一正确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财经   德国   央行   行长   中国   惊人   欧盟   稀土   欧洲   永磁   法国   布鲁塞尔   管制   法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