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了!对比国内外奶粉标准,从段位到营养差别竟这么大

粉哥导读

经常有宝爸宝妈问“新国标奶粉和海外版有什么区别?”“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哪个更好?”,究竟什么才更适合自家宝宝?今天粉哥就带大家来看看国内和国外婴配粉标准究竟有何不同?为什么说我们国家的新国标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



首先来看,聚焦婴幼儿阶段(0-36月龄),各国年龄划分有所不同。



相比之下,中国标准采用了更科学、精准的三段划分方式,即GB 10765—2021 婴儿配方食品(0–6月龄)、GB 10766—2021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6–12月龄)和GB 10767—2021 幼儿配方食品(12–36月龄)。这一划分基于婴幼儿6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的关键营养过渡期,6–12月龄阶段营养需求变化显著。若采用国外“6–36月”统一标准,可能导致营养供给不均衡,无法满足婴幼儿成长需求。




国内外婴幼儿标准不只年龄划分不同,营养成分要求指标上差异也不小,中国标准营养配比更科学,更适合我国营养摄入状况和宝宝身体体质。具体来看:



1、必需成分


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必要的能量摄入,但是若能量摄入过高,可能会导致婴儿成年后肥胖及患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三大主要产能营养素。


(图片来源于文献[1])


能量方面,中国标准与CAC等其他国家标准相似,明确限定了能量的合理范围,而美国标准(0-12月龄)未作明确界定。


蛋白质方面,仅中国标准要求乳清蛋白占蛋白质总量≥60%,这一比例更接近母乳中乳清蛋白的占比(初乳90%,成熟乳60%),有助于婴幼儿更好地消化吸收;而其他国家标准并未对乳清蛋白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脂肪方面,中国标准严格限制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总脂肪酸的3%,这一标准严于澳新标准的4%,而美国和新加坡标准对此未作相关规定。反式脂肪酸会加剧婴幼儿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碳水化合物方面,中国标准要求乳糖占碳水化合物的90%以上,其他国家标准未作出明确规定。乳糖不仅是大脑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还能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并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2、维生素


(图片来源于文献[1])


中国标准对维生素A、D、E等多种维生素设定了严格的上下限值,通过“上下限双控”,让营养补充既到位又安全,避免了“补得太多反伤身”的问题。例如,维生素A摄入过量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维生素D摄入过量可能造成高钙血症。与之相比,美国、新加坡标准仅对维生素A、D设定上限值;澳新标准仅对维生素A、D、E、B6和胆碱(可选择成分)设定上限值;CAC、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欧盟标准对维生素范围有要求。


此外,维生素D对婴儿骨骼发育至关重要,与其他国家标准相比,中国标准维生素D的限量要求上更为严格,这是因为中国宝宝普遍缺乏维生素D。在《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2022版)中有提及,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孕妇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情况,这导致其不能提供适宜的维生素D来满足新生儿生后2周内的需要。


3、矿物质


(图片来源于文献[1])


此外,中国和欧盟标准对钠、钾、铁、锌等多种矿物质还规定了严格的上下限值,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CAC标准未设定铁的上限值,美国和新加坡标准对铜、镁、锌、锰等多种矿物质均未限定上限值。另外,中国标准与其他国家标准在矿物质限量值上存在差异,这源于各国婴幼儿营养状况的不同。比如,中国标准中铁元素下限值(0.10mg/100kJ),高于美国标准要求(0.04mg/100kJ),原因在于美国宝宝出生时铁储备量相对充足。


4、可选择成分


(图片来源于文献[1])


比如就DHA而言,CAC、中国(含香港)标准将DHA列为可选择成分;美国、澳新、新加坡标准未作强制要求;仅欧盟标准将DHA列为婴儿配方乳粉的必需成分。同时,中国标准还规定若添加DHA,至少需要添加等量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并且设定了DHA的上下限值,这是因为DHA若摄入过量可能影响脂质代谢。



就像上文提到CAC、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新标准将6-36月龄合并为一个阶段,而中国标准明确分为较大婴儿(6–12月龄)和 幼儿(12–36月龄)2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配方标准,这种划分与婴儿消化系统、营养需求的变化一致。


1、必需成分


(图片来源于文献[1])


相较于其他国家标准,中国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能量上限值要求更低。此外,中国标准对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的脂肪上下限值高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CAC标准。同时,中国(不含香港)标准规定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占蛋白质比例≥40%乳糖占碳水化合物比例≥90%幼儿配方食品要求乳糖占碳水化合物比例≥50%。这种设计更符合6~12月龄婴儿从纯母乳向辅食过渡的营养需求。而其他国家标准对乳清蛋白比例和碳水化合物来源未作强制规定。


2、维生素与矿物质



(图片来源于文献[1])


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标准继续执行“上下限双控”原则,对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的维生素A、D、E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铁、锌等多种矿物质指标设定上下限值。例如,适量的维生素D能帮助钙吸收,适量的铁可预防贫血且避免铁过量。相比之下,CAC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准,仅对维生素A、D设定上限值,未规定铜、锰、硒矿物质指标;澳新标准对维生素A、D、E等设定上限值。


3、可选择成分


(图片来源于文献[1])


CAC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准未规定可选择成分含量要求;中国、欧盟(6-12月龄)和澳新标准规定部分可选择成分的含量要求,比如ARA;欧盟(6-12月龄)和澳新(6-36月龄)标准额外对核苷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限量。


总之,各国奶粉标准基于本国婴幼儿营养状况母乳成分营养需求制定而存在差异,更贴合本国宝宝体质。所以,新国标奶粉是中国宝宝的优选,能更好地满足其成长所需营养。建议大家给宝宝选奶粉时,可以优先考虑中国新国标奶粉


若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奶粉标准”知识或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交流~


参考文献

[1]李琳瑶,华家才,储小军.国内外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比对分析[J].中国乳品工业,2025,53(07)
:51-58.DOI:10.19827/j.issn1001-2230.2025.07.008.


—END—

文章编辑 |唐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育儿   段位   奶粉   差别   国内外   营养   标准   月龄   中国   维生素   婴儿   香港特别行政区   配方   碳水化合物   婴幼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