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这一推演,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其预测之准,犹如战后复盘

1938年,中国正被日本侵略军打得满地找牙,局势可以说是一片黑暗。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东北、华北,连上海、南京这样的重镇都丢了。

老百姓心里慌得不行,有人觉得中国这回是真完了,投降算了;也有人特别乐观,觉得再打几仗就能把日本人赶出去。

就在这种乱糟糟的情况下,毛主席站出来,写了《论持久战》,给中国人指了条路。这条路不快、不猛,但硬是把日本拖垮了,最后还赢了。

1938年山穷水尽的中国

日本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到1938年春天,已经占了半个中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全丢了,南京大屠杀还让几十万人丧命。

国军虽然有点抵抗,比如台儿庄战役赢了一把,但总体上是节节败退。

日本有飞机有坦克,工业能力甩中国几条街,中国武器装备差,军队分散,连个像样的工业基础都没有。

老百姓人心惶惶,社会上两种声音特别响:一种是“亡国论”,觉得打不过,赶紧投降得了;另一种是“速胜论”,觉得咬咬牙就能把日本人赶走。

毛主席看得很明白,这两种想法都不靠谱。投降?那就是把国家送人了。速胜?拿什么速胜啊,硬碰硬根本不是对手。他在《论持久战》里一开头就批了这两派,说亡国论是胡扯,速胜论是瞎想。

中国要想赢,得换个打法——持久战。这不是啥高深的词儿,说白了就是拖时间、耗敌人,把战争拉长,把日本的優勢一点点磨掉。

《论持久战》最牛的地方,不是它有多复杂,而是它完全是个“阳谋”。阳谋就是我把计划摊开给你看,你知道我在干啥,但你就是防不住。毛主席在1938年5月底到6月初,在延安搞了几场演讲,后来整理成书。

他不藏着掖着,直接把战略讲得清清楚楚:中国要打持久战,分三步走,先守住,再僵持,最后反攻。他还说,日本虽然现在强,但撑不了太久,中国人多地大,拖下去就赢了。

这东西不光是讲给中国人听的,日本那边也拿到了。按理说,军事战略不都得保密吗?可毛主席偏不,他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因为这计划不靠偷袭、不靠阴招,全凭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力量。

那时候,全国上下人心不齐,很多人觉得没希望了。毛主席用通俗的话,把道理讲明白,让大家看到胜利的可能性。结果共产党这边士气大涨,连国民党那边有些将领,比如白崇禧,都觉得这分析有道理,拿去参考了。

这种公开透明的战略,不光打击了敌人,还把自己的队伍攒得更紧,简直一举两得。

三阶段预测准得像开了天眼

《论持久战》最让人佩服的,是毛主席把战争分成三个阶段,还真就一步步应验了。

毛主席说,战争一开始,日本肯定占上风,因为他们装备好、准备足。中国这边得先守住,不能跟日本硬拼大仗,得保存实力,拖住敌人。他有个口号,叫“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就是游击战的精髓。

1937年到1938年,日本果然势如破竹,占了华北、华东一大片地方。但中国没崩溃,共产党带着八路军退到农村、山里,打起了游击战。国军虽然丢了城,但主力还在,日本人想一口吞下中国,没那么容易。

第二步,毛主席预测,日本人会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跟不上,慢慢停下来。中国这边虽然还打不过,但能稳住阵脚,靠游击战一点点消耗敌人。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但也是翻盘的关键。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日本确实进不动了。

占领区太大,兵力不够用,中国这边游击战越打越多,共产党还在敌后建了根据地,群众也发动起来了。日本急了,搞了个“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想吓唬中国人,可这反而让抵抗更强。到1943年,战争真就僵住了。

最后一步,毛主席说,等敌人撑不住了,中国加上国际援助,就能反过来打,把日本人赶出去。他还算到,日本早晚会跟别的国家开战,分不出精力对付中国。结果真没差。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日本在太平洋挨打。

1944年,中国这边国共两军开始反攻,1945年苏联也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投降,战争结束,跟毛主席说的几乎一模一样。

战略的核心,老百姓是真正的底牌

《论持久战》能成,不是靠什么高科技武器,而是靠人。毛主席有个核心想法:战争不是军队的事,是全民的事。他觉得,中国虽然工业不行、武器差,但有几亿人,有广大的农村,这都是优势。

比如,共产党在敌后建根据地,发动农民参军、种粮、做情报。日本占领城市没用,农村全是游击队,补给线老被切断。

毛主席还说,要搞政治工作,把老百姓教育好,让他们知道为啥打仗,这样才能持久。这招真管用,到战争后期,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大,兵员、物资全靠群众支持,硬是把日本拖得没脾气。

这思路在当时挺超前,传统打仗都看军队数量、装备质量,毛主席却把眼光放到了老百姓身上。他算准了,只要人齐心,时间一长,敌人就得垮。这也是为啥日本拿《论持久战》没办法——你没法跟几亿人对着干。

《论持久战》不只是打赢了抗日战争,它的影响还传到了全世界。在中国,这篇文章成了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根基,后来打解放战争,好多策略都是从这儿来的。毛主席靠这个奠定了战略大师的名声,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这套思路功不可没。

放眼全球,《论持久战》也成了不少国家的教科书。越南的胡志明就拿它当宝,打法国、打美国都用了持久战那一套。非洲、拉美那些搞独立运动的,也老研究这本书。

到现在,军事学院里还拿《论持久战》当教材,研究不对称战争、游击战的人,都绕不开它。现代战争变了样,但毛主席说的那些道理——时间、空间、人民的力量——还是管用。

现在看《论持久战》,还是觉得牛。不是因为它多高深,而是它实在。毛主席这篇文章,写得通俗,道理也简单,可执行起来效果惊人。它告诉咱们,实力不够没关系,只要思路对、人心齐,啥都能翻盘。

《论持久战》是场硬仗的导航仪,是中国从绝境里爬出来的钥匙。毛主席用这阳谋,不光救了国,还留下了个传奇。预测准得跟复盘一样,千古第一,没毛病。

参考资料

锐评|今天,有必要重温《论持久战》 京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战后   千古   日本   中国   游击战   战争   共产党   老百姓   敌人   日本人   持久战   亡国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