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曾经被视为稀世珍宝的钻石,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跌落神坛”,谁能想到我们为之倾倒的“永恒”钻石,其百年价值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世纪骗局”?
当中国河南的工厂机器轰鸣,以白菜价生产出与天然钻石无异的宝石时,全球钻石市场的“骗局”被彻底披露,科技力量掀起的产业革命,彻底打破了百年钻石巨头戴比尔斯精心构建的“稀缺”神话。
这场由科技驱动的颠覆,不仅让曾经垄断市场的美国巨头两年内暴亏208亿,还让曾经的暴利行业瞬间变天,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一颗在实验室里花几周时间培育的钻石,和一颗在地幔深处经过数十亿年形成的钻石,从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看它们完全一样。
业内专家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像冰箱里冻出的冰块和河里捞出的冰块,本质上都是水,然而就是这两种本质相同的东西,正在全球市场掀起一场颠覆性的风暴。
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天然钻石的价格指数在五年内下跌了34%,戴比尔斯的日子尤其难过,去年营收同比下滑21%,净利润更是缩水超过60%。
超过20亿美元的库存积压在仓库里,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更致命的是母公司在2024年对其进行了高达29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资本的耐心正在耗尽。
长久以来钻石的价值并非源于其物理属性,而是建立在一个精心构建的商业神话之上,这个基于“稀缺性”的价值锚点,支撑了戴比尔斯长达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
戴比尔斯通过控制南非的钻石矿源,人为限制市场供应,再结合一句深入人心的营销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成功将一块普通的碳结晶体与爱情和永恒牢牢绑定。
然而这个神话的根基正在被技术的力量瓦解,中国从1963年便开始探索人造金刚石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终于在2019年实现了高品质培育钻石的规模化量产。
位于河南商丘的柘城县,如今已是全球闻名的培育钻石之都,年产量高达数百万克拉,占据了全球近47%的份额,钻石一夜之间从“稀有矿物”变回了可以标准化的“工业产品”。
权威机构的转向则为这场价值重塑盖上了官方印章,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更新了对钻石的定义,一个关键的改动是他们删除了“天然”这一限定词。
这一纸公文从法律层面承认了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平等地位,也正式宣告那个依赖地质稀缺性的旧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局,戴比尔斯的反应显得迟缓而矛盾,它并非没有尝试过顺应潮流。
2018年戴比尔斯高调推出了自己的培育钻石子品牌Lightbox,试图在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掌控定价权,但这种尝试更像是一种防御性的试探,而非彻底的战略转型。
最终在来自中国品牌的强大性价比冲击下,Lightbox节节败退,而更沉重的压力来自其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
由于戴比尔斯业绩持续恶化,母公司对其进行了高达29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并公开表示考虑剥离这块曾经的“现金牛”业务。
在生存压力下戴比尔斯选择断臂求生,关停并寻求出售Lightbox业务,宣称要重新“专注天然钻石”。
这种退守姿态伴随着一系列无效的壁垒构建,戴比尔斯曾极力在市场推动强制标注“实验室培育钻石”的歧视性标签,并联合欧美市场在各大珠宝展上排挤培育钻石品牌。
然而这些做法并未能挽回消费者的心,反而因其略显僵硬的姿态损害了自身品牌形象,为竞争对手的崛起创造了空间。
市场的最终决定权终究回到了消费者手中,当旧的价值锚点松动,新的价值标准便由消费者的钱包来投票决定,对于新一代消费者而言,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何为珍贵”。
首先是“可负担的梦想”,过去拥有一颗“鸽子蛋”大小的钻石是少数人的特权,如今中国品牌如柘光钻石,能以不到20万人民币的价格提供品质达到顶级的10克拉培育钻石,并且附有国际公认的IGI证书,这在曾经可都是上千万的价值。
这种巨大的性价比优势,让视觉上的满足感和拥有的喜悦变得触手可及,吸引了大量来自一二线城市、甚至包括中东地区的高净值人群。
其次是“可定制的情感”,培育钻石的可控生产过程催生出了其更具个性化的价值,让顾客消费方向更多。
柘光钻石推出的“DNA生命钻”业务,可以将顾客的毛发、骨灰等个人生物元素在培育过程中融入钻石,创造出一颗独一无二、承载着个人情感与记忆的宝石。
不少的海外客户和我们国内用户,就为自己定制了这样一颗钻石,这种超越物质本身的意义是任何一颗天然钻石都无法提供的。
这场价值重构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潘多拉早已宣布全面转向培育钻石,施华洛世奇也通过收购进入该领域,这些主流品牌的选择预示着钻石市场的未来方向。
未来一颗钻石的珍贵程度,将越来越少地取决于它来自地下百公里还是实验室,而更多地取决于它承载了多少设计巧思、情感温度和个人意义。
戴比尔斯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个百年企业的衰落,它代表着一个依靠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垄断来定义价值的商业模式的终结。
中国培育钻石的崛起,也远不止是技术和产业的胜利,它更像一个催化剂加速了全球消费市场对“价值”本身的重新思考。
大家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前来补充说明!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