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来源:柏和心理服务中心


*本文节选自曲鹞奇老师的往期直播,编辑邹邹


体罚什么时候是没有效的,什么时候是还是能顶点儿用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打孩子要趁早》,蹭到的有多少呢?两岁之前不能打,身体太柔弱了,容易打坏;三岁之后要开始建立规则了,他要开始社会化了。但是你会发现,用心理学的、包括温尼科特的一些理论,我们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要跟他构建情感,要跟他讲道理。然后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就是很皮啊,就愿意在地上倒着,就愿意把整个的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而且你越教育他他扔得越厉害。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关键的建立规则期。这个时候,当你发现说教已经不起作用的时候,直截了当的适度体罚可能可以直接让他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因为他会明显感觉到什么事儿可为、什么事儿不可为。

但是为什么说“打孩子要趁早”?如果孩子懂事儿了,到了八九岁,他的自我意识已经特别强了,甚至十一二岁步入青春期了,很多家长都是抱有这个想法:孩子太熊,舍不得打。到了青春期才发现他这个习惯有问题了,这个时候开始打会出现什么问题?这种打是没有效果的,“逆反”,越打越逆反,而且越打他越朝反方向去发展,是不是?

第三,在打的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指出他的错,当场给他指出来。有很多家长是这样的:打完了以后,家长就去忙自己的事儿去了,也没有跟孩子去讲道理,你错在哪了?我为什么打你?这孩子莫名其妙挨了一顿糊涂揍,而且这种揍挨得足够多了以后,对这个孩子未来的依恋感、安全感都会有创伤的。

另外还有一个要避免:我认为实在是在教育中没有办法的办法,惩戒、体罚是排在最后一种。但是我们的生活里要避免,我们的惩戒是作为教育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发泄的手段。孩子很聪明,他一定能感觉到,他能分得清楚:老师今天心情不好,拿棍子敲了我两下;或者我妈、我爸心情不好打了我一下——这种打,孩子会带着满腔的愤怒在里面,你就是纯粹为了泄愤。

但是有些家长是“小惩大诫”的那种家长:我本不想打你,但是我发现我要用这个教鞭,我还是要敲你两下,给你长个记性,我让你知道做这个事情是不对的。敲完了以后我还得帮你,这个道理讲通了,我还得帮你吹一吹,打没打红,帮你上点药水,这又有爱在里边。这个孩子才知道:这个打,可能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育儿   孩子   家长   事儿   规则   青春期   手段   不好   老师   心情   教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