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在警示中国的人口问题,认为应该及早调整生育政策,现在的态势应该非常明显了。
这不是说明我有多英明、多有远见,而是美国、欧洲、日韩等所有先发国家都踩了的坑,我们也一定会踩。
当然,这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而信息化又加剧了问题。
最近这些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一直在减少,而且是大幅减少。
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2023年902万,2024年因龙年小幅回升至954万,今年预计将跌破900万。
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我们的出生人口就从2016年的1786万,跌至如今的不到900万人,断崖式下跌触目惊心。
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立竿见影的便是教育、母婴市场,这段时间有很多私立和幼教老师失业。
可问题远远不止这一些。未来,如果人口大幅减少,国内市场就会急剧萎缩,找工作将一年比一年艰难,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
很多人总拿外贸说事,可中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主要以内需驱动的国家,内需不足外贸根本补不了。
更何况,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度变化,各国的市场将变得更封闭,而不是更开放。
与人口急剧下降相伴而生的是老龄化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社保资金的不足。
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如果我们的人口数量少于西方、人口结构不如西方,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当下,西方阵营国家大约9亿人,每年出生人口与我们相当,人口数量虽然还少于我们,但人口结构远好于我们。
虽然西方也存在人口出生率低迷的问题,但比我们还是好不少,而且每年随着大量移民涌入,还会进一步补足缺口。
中美战略竞争不是一两年就能见分晓,而是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
如果我们的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很可能将成为大国竞争的胜负手。
之前,我一直呼吁要放开生育政策、提供生育补贴,现在我的看法又有了变化。
如果早在20年前放开生育政策,早在10年前提供生育补贴,效果也许会好很多。
现在来看都有点晚了,因为人口问题有迟滞效应,如果不在他出现前就对症下药,等出现问题再下药就晚了。
我们现在提供生育补贴,虽然能提高一点人口出生率,但已经起不到根本性作用。
在内外女拳的夹击下,男女对立越发尖锐。女性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结婚、生育的意愿大大降低。到了现在,连男性也开始出现恐女、恐婚现象。
所以我们应该用更新的思路、更前瞻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先看看先发国家是怎么做的吧?
他们除了提供生育补贴外,主要有两种方法比较有效。
美欧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是移民,好处是简单粗暴见效快,问题是带来文化冲突和社会融合难题,给国家长治久安埋雷。
日韩以及我们的台湾地区,则是通过引入外籍配偶的做法,好处是不会产生文化冲突和社会融合,问题我觉得没有,或者说极小。
我们该如何选择?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我觉得两条路都应该尝试,而且要有紧迫感,时不我待。
大家不要还抱着老观念,认为四只腿的青蛙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吗?
今年6月3日,越南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人口法令》修正案,宣布废除生育限制,从“控制人口数量”到“鼓励多生”,政策发生180度大转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婚不育正以病毒式传播的方式在全球扩散。
就连越南都开始面临人口荒,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恐怕也不远了,而咱们的竞争者可是有比我们先进入发达行列的日韩新,以及台湾省。
中国无论引入移民还是引入配偶,首推东南亚地区国家,毕竟人种、文化差异较小。特别是移民,其他地区我觉得还是免了。
之前我说过,人口政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咱们的舆论从现在就应该开始探讨这两种办法了,未雨绸缪。
我们的国民可能很多人转不过这个弯,但越快转过这个弯就越主动。
聊了这么多沉重的内容,最后说个好消息。
今年8月10日,有报道称中国企业正在研发全球首个孕育机器人系统,这套系统模拟了子宫环境,还装进仿人类的机器人体内,让“机器人妈妈”从怀孕到分娩,全流程复刻人类体验。
如果这条路能走通,人类将进入批量定制时代,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个人希望这条路能走得通。毕竟,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人,靠什么来延续文化和基因?
我很难接受,未来中国这块地被说着其他语言,信奉其他文化的人占据。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