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市融媒体中心】
昨天是“三伏”的最后一天,今日正式出伏。随着三伏天的结束,天气逐渐由湿热转向干爽,但“秋老虎”仍在,昼夜温差加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感冒、肠胃不适等问题。外出仍需防暑,运动需温和,饮食上多吃润燥食物,烟台这两样就地取材的养生佳品,既能缓解秋燥不适,又承载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山东出伏不“出暑”
5天持续高温!局部可达40℃ 山东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山东省气象台于8月19日06时00分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19—23日我省内陆地区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19日,聊城、德州东部、滨州南部、东营南部、济南、淄博、潍坊、泰安、菏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和青岛北部35~37℃,其他地区30~34℃。20—22日,内陆地区35~39℃,局部可达40℃,沿海地区30~34℃。23日高温范围减小,鲁南和鲁中地区35~39℃,其他地区30~34℃。
烟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
昨天下午,烟台市气象局发布最新天气预报:烟台市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预计20日多云间阴,大部地区有雷雨或阵雨;内陆部分地区将出现35℃左右的高温天气。
21日晴间多云,烟台市大部地区将出现35~36℃,局部37℃以上的高温天气。
18日夜间到19日白天:多云间阴,北部地区有雷雨或阵雨,长岛局部有大雨或暴雨;沿海地区26~33℃,内陆地区25~34℃。
出伏后,如何科学养生
饮食:滋阴润燥,忌贪凉伤脾
出伏后的饮食,“贴秋膘”是绕不开的话题。随着出伏后天气渐凉,食欲逐渐好转,古人这时候就会通过进补来调养身体、恢复体力,这就是“贴秋膘”。北方人爱在出伏吃点饺子,饺子长得像元宝,寓意着“补福”;南方人则更偏爱清淡的汤品,比如老鸭汤,既能祛暑又能滋阴,一举两得。
1.多吃润燥食物
银耳、百合、莲藕等白色食物可滋阴润肺,缓解秋燥。
梨、葡萄、山楂等酸味水果能收敛肺气,平衡肝肺功能。
山药、南瓜、小米等健脾养胃,预防腹泻。
2.生冷辛辣要少吃
冰饮、刺身、冰水果易刺激肠胃,导致腹痛、腹泻。
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加重秋燥,可能引发上火。
起居:早睡早起,注意防蚊
1.调整作息
出伏后,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古人提倡“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可是顺应秋季“收敛”之气的好方法。合理使用空调,避免冷风直吹,适时开窗通风。
2.防蚊防潮
秋季蚊虫活跃,外出穿浅色长袖,注意驱蚊。
可在午间(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晒被褥。
运动:温和为主,避免大汗
1.温和的运动更适合秋季
秋季“宜收不宜散”,过度出汗会耗伤肺气和津液。可选择清晨或傍晚锻炼,避开正午高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瑜伽、慢跑等温和低强度的运动更适合秋季。运动后及时补水,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2.静心养神,避免秋郁
秋季易情绪低落,可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调节。避免过度焦虑,保持心态平和,降低“肝气郁结”风险。
三伏天结束,将迎来干燥的秋季。从莱阳的梨汤到烟台的海带豆腐汤,烟台藏着许多应季润燥的饮食智慧。
烟台莱阳·小吊梨汤
莱阳梨又被称作莱阳茌梨、莱阳慈梨,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上乘的莱阳梨,大小适中,外皮是黄绿色,且粗糙带有黑色斑点,果把细。去皮后果肉雪白、汁水丰富,口感脆甜无渣。这个季节莱阳梨的糖分基本都已沉淀完毕,只需一口即可爱上它的水润清甜。将梨切块,加入适量冰糖、枸杞和水,小火慢炖20分钟左右,一碗舒心润肺的梨汤便制作好了。
梨汤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生津的功效,适合全家饮用,尤其对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咳嗽有很好的效果。在忙碌的一天后,来一碗热乎乎的梨汤,既能驱散秋日的干燥,又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烟台·海带豆腐汤
烟台作为海滨城市,海带资源丰富。沿岸海水清澈,污染少,营养盐丰富,为海带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位于黄渤海交汇处,海流活动频繁,持续冲刷着海带表面,使其生长健壮、病害少。当地培育的海带叶片宽大肥厚,长度可达数米,边缘褶皱少且相对平整。色泽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富有光泽。海带豆腐汤是一道经典的养生汤品,适合烟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在出伏后食用。
将海带洗净切丝,豆腐切块,与姜片一起放入锅中炖煮。海带富含碘、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豆腐富含蛋白质,二者搭配煮汤,具有清热润燥、软坚散结的功效,对改善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消化不良等问题有一定帮助。
出伏养生关键在于
“封住暑气、晒足阳气、吃对食物”
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
健康入秋,为冬季储备能量
烟海e家 综合央视新闻、健康中国、闪电新闻、大众新闻、记者 秦菲
本文来自【烟台市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