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的棋盘上,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同时打出两张关键牌:东向莫斯科发出战争威胁,西向北京挥舞关税大棒,然而这两张王牌都未能如愿落下。
8月3日下午,特朗普宣布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即将启程前往莫斯科,同时再次强调如果俄罗斯不在8月8日前同意停火,将面临严厉制裁。
而美国财长贝森特则在一条随后删除的推文中写道:“我相信我们已具备条件达成一项惠及我们两个伟大国家的协议”。两条战线,两种姿态,一个被迫调整策略的超级大国正在显露疲态。
8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媒体透露,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可能将于本周三或周四(8月6日-7日)访问俄罗斯”。
这一突如其来的外交行程背后,是美国政府设定的一个急迫时间表——8月8日俄乌停火大限。
“他可能去,我想是下周三或周四到俄罗斯。他们想见他,他们要求与他会面,所以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特朗普这样告诉记者。这番看似随意的表态,实则暴露了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困境。
最初,特朗普在7月14日曾威胁称,如果俄罗斯没有在50天内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征收“非常严厉的、大概是100%的关税及相应的次级关税”。然而不到两周,这个最后期限被压缩到了10-12天。
期限的突然缩短并非偶然,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最初“错误评估了俄罗斯的实力”,设定了过长的通牒期限,随后意识到“乌克兰的损失将超出预期”,于是紧急缩短了时间表。
面对美国的高压,俄罗斯展现了强硬姿态。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警告:“每一次新的‘最后通牒’都是向战争又进一步的威胁。不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他(特朗普)自己的国家也会被卷入。”
作为回应,特朗普宣布已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至“相应区域”。当记者问及具体位置时,他神秘地表示:“它们就在该在的位置”。
核潜艇的部署与特使的紧急访俄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个超级大国在军事威慑与外交谈判间的摇摆不定。
当美国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时,有一个国家却意外地获得了“豁免”。
8月1日,美国对全球各国加征的新关税正式生效,但中国成为“唯一的例外”。这一特殊待遇背后,是中美博弈格局的深刻变化。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7月29日的CNBC节目中明确表示:“8月1日是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美国将不会再延迟关税谈判的时间”。
但他话锋一转,特别指出中国是个例外:“我们有自己的团队与中国展开合作。这是他们之间的事务。”
中美贸易战的转折点出现在7月底的斯德哥尔摩,在那里举行的第三轮经贸谈判中,美国代表团抛出了一系列被媒体称为“狮子大开口”的要求。
包括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伊朗石油,否则将加征100%-500%关税;强迫中国大规模采购美国商品;以及要求中国单方面开放更多产业领域。
面对这些要求,中国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给出了“教科书级别”的回应:“双方将继续推动美方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翻译成直白语言就是:你若加税,我必奉还。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谈判后曾发表一篇后来删除的推文,称“我相信我们已具备条件达成一项惠及我们两个伟大国家的协议”,这种发布又删除的矛盾表态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市场实实在在的依赖。
中国之所以能在贸易战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在于三大优势: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的经济韧性;独立自主的战略定力;以及多元化的国际经贸格局。特别是中国掌握的稀土资源和制造业实力,让美国认识到“无法脱离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8月初的全球政治舞台上演着一场精心编排的外交戏剧,在莫斯科,美国特使威特科夫将与俄罗斯官员进行关键会谈;在北京,中美贸易谈判代表正为8月12日关税暂停到期日做最后准备。两条看似独立的外交战线,实则相互牵制。
特朗普政府最初将俄罗斯和中国视为两个独立的外交挑战,然而现实是,当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向俄罗斯施压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当美国试图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时。
中国代表在斯德哥尔摩谈判中强硬表示:“拒绝将经贸问题与地缘政治挂钩”。这一立场撕开了美国试图构建的战略包围网。
在俄乌战线,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策略已显疲态。他本人似乎也意识到制裁可能收效甚微:“他们会受到制裁,但他们似乎很擅长避免制裁。你知道,他们是狡猾的角色,而且非常擅长避免制裁”。
与此同时,美国在贸易战中的孤立态势日益明显。当欧盟、日本、韩国等美国传统盟友纷纷签下“卖身契”——7500亿美元能源订单叠加6000亿投资——中国却成为全球唯一顶住美国关税压力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不是1998年的东南亚,不是2008年的欧盟,更不是想象中的‘软柿子’”。随着8月12日中美关税暂停到期日的临近,特朗普面临一个艰难选择:是冒着贸易战全面升级的风险对中国加税,还是在俄罗斯问题未决之际再开一条战线?
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塔克在谈及威特科夫的莫斯科之行时,透露了美方的真实期待:“希望他能取得突破”。这句简短的表态背后,是一个超级大国在双线博弈中的战略焦虑。
大国博弈的时钟指向关键节点:8月6日美国特使威特科夫抵达莫斯科,8月8日俄乌停火最后期限,8月12日中美关税暂停到期日。
特朗普曾信心满满地宣称“美国阻止了包括泰柬冲突在内的许多战争,也将能够阻止俄乌战争”。如今美国特使匆匆飞往莫斯科的身影,却成了战略被动的最佳注脚。
太平洋另一端,中国成为特朗普全球关税战中“唯一的例外”。当美国财长贝森特删除那条“已具备与中国达成协议条件”的推文时,世界已看清: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天平正在悄然改变方向。
信息来源: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始举行——环球网
特朗普透露:美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即将访俄——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