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巨震中的疯狂“掘金人”

“金价大跌!”

4月7日早上10点左右,刘真刚醒过来,就看到了手机屏幕上的这条消息推送。她马上点进金融平台APP查看自己的积存金账户,发现自己的收益金额已经变成负数,亮着刺眼的绿色。这代表着,她被套住了。

今年以来,在黄金一路高涨的态势下,积存金成为了年轻人投资黄金的“新宠”——通过手机银行或金融APP,就能随时买入最低1克的黄金份额,灵活兑换成实物金条或按当日市价卖出。

4月5日,话题#金价连续跳水#冲上微博热搜第一。4月7日早间,现货黄金跌幅扩大,日内大跌2%,报2977.68美元/盎司,自3月21日以来首次跌破3000美元/盎司。

黄金一定会涨回去吗?后来的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

4月7日过后,金价迅速反弹,多次刷新历史纪录。4月11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盎司大关。4月1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高达3346美元/盎司,较年初涨幅达22%。4月21日,COMEX黄金期货盘中触及3395美元/盎司,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国内黄金期货价格首次站上800元/克关口。

而在当时,第一次经历黄金暴跌的刘真,心里没底。她依然清晰地记得,4月7日早上,看到那根近乎垂直坠落的直线时,内心交织着错愕与焦虑的复杂情绪。

这波罕见的黄金牛市制造了炒金暴富的幻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此不疲地一头扎进掘金的冒险之旅。

然而,旋涡之下,人们渐渐发现,炒金暴富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样容易。钱的确是赚到了一些,内心却没有因此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无时无刻不忧虑着这笔钱会随时蒸发。巨大的时间成本和难以承受的潜在风险,都是淹没在金色泡沫下的真实代价。

黄金牛市的泡沫被越吹越大,没有人知道,哪一天泡沫会破裂。

4月23日,“黄金巨震”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周三亚市早盘,现货黄金一度跳水,最低触及3312美元/盎司。当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人们无法确定这是否是泡沫破裂的前兆,也难以想象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他们应该如何全身而退。

入场

4月4日清明节当天,国内的上海黄金交易所因为放假停盘,而外盘的国际金价已经开始下跌。

而刘真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坚信黄金仍会越涨越高。她的第一反应是,“快买”,奈何节假日无法交易,刘真只能干着急。

在放假的三天里,抄底买入黄金的念头始终盘旋在刘真脑海中。等到假期最后一天,刘真熬夜到了凌晨四五点钟,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

4月7日周一上午9点,上海黄金交易所准时开盘。

9点09分,刘真还在熟睡。她在平台上设置的“条件单”已被触发,系统自动为她买入了4000多元的积存金。这是刘真在炒金“上头”时购入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以前她最多只会投入1000元。

刘真是一名研三的应届毕业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黄金疯涨的资讯,并于今年2月买了第一笔积存金。

在她入手时,积存金的单价是672元/克,仅仅过了两个月,这个数字现在最高已经涨到了820元/克。

这不是刘真第一次投资黄金。2018年,刘真读大一时听同学说,黄金逢年过节就会上涨。为了多赚点零花钱,她在放寒假前陆续买了数笔黄金基金,共计5000多元,等3个月到4个月后卖出赚取差价,累计收益约300元。

如果按5000元本金和300元纯利润进行计算,刘真投资黄金基金4个月,收益率高达6%,且支持随时买卖。2018年,多家银行的活期年利率约0.3%,日均利息为0.04元/天,如果存4个月,利息约5元。那么,投资黄金的收益是存活期的60倍。

在一个实习的工作日,刘真读过一篇分析未来黄金上涨趋势的文章后,决定放手一搏。她一直在手机银行上蹲守,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下页面。看到金价终于跌下来后,刘真马上下手,花700元购入了1克多点的积存金。

刘真本以为自己入手时已经是低位,却没想到实时金价又刷新到了一个新的最低值。“跌了我就接着买。”为了不吃亏,刘真又买了一克多。没过多久,金价又跌了,刘真重复了买入的操作。一转眼,她已经支出2100元,却仍未买到金价的最低位。刘真只能放弃,关上了手机屏幕。

两天后,刘真惊喜地发现,刨除银行收取的每克3元多的手续费,她持有的4克多的积存金已经产生了9元的收益。“如果能继续保持这个涨幅就好了”,刘真心想。

一位资深的金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年后开盘,某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交易比例急剧上升,至少翻了三倍。”在他看来,追涨不追跌是大多数人投资的心态。“就跟股票涨了,大爷大妈挤破头去证券开户一样,现在大家都知道黄金涨得很疯狂,买金能赚钱。”

截至4月23日,某金融平台上显示的近三个月内实时金价涨跌情况。

“举个例子,假设我第一天在金价最低点674元/克买入,在第二天涨到684元/克时卖出,减去每克2元多的手续费,一克就能赚个8元,这样的行情基本上每天都存在。”每每说到炒黄金,王晓峰的语调总是轻快地上扬。

王晓峰在一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工作,从去年3月开始买积存金。当时不仅网络上的相关讨论火爆,身边有私人理财经理的朋友也告诉他要买黄金。于是,他抱着试水的心态,购入了两万元不到的积存金。出乎他的意料,这笔本金在短短一天内就产生几百元的收益。

“一进一出赚个百来块钱,有一种玩的乐趣。”王晓峰在闲暇时,也喜欢通过购买积存金的方式,玩短线交易。

“玩短线”指在短时间内买进卖出赚取差价的交易方式,时间跨度最短甚至不到半小时。积存金本质上是一种结合“黄金定投”和“灵活赎回”两大特性的产品,成为很多人进行短线交易的首选。

几乎与此同时,姚椿开始频繁刷到金价上涨的消息。她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工作,曾在2021年考虑过投资黄金,而那时的金价只有360元/克。但是同事劝她,黄金不具备升值空间,她便没有入手。如今,她总是忍不住想,“如果当年买黄金的话,现在已经翻好几倍了。”

在买积存金的第二周,姚椿就在687元/克的高位卖出了30多克黄金,赚到了“第一桶金”500元。“买第一笔黄金,不论什么时候入场都不晚。”姚椿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签署的加征关税政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的人都有避险需求。”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施东辉表示。

而在不同历史阶段,驱动金价上涨的因素也不同。“在1992年到2002年的第一阶段,金价主要由消费需求驱动,因为大家都喜欢买黄金做成首饰;2003年后,黄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出现直接驱动了黄金的投资需求;第三阶段是2020年到现在,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欧洲冻结了俄罗斯央行的美元外汇储备,美元被过度‘武器化’使用,导致非美经济体对美元的信用产生担忧,因此全球央行都在增持黄金。”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金融商品的避险属性被放大,并与美元和比特币等以往具有关联性的资产脱钩,呈现出强劲的独立行情走势。施东辉曾做过统计,从2000年到现在,黄金几乎每年都在涨,只有六七年时间是跌的。

盯盘

今年2月,在刘真炒金的第三天,当天的金价出现小跌。那天晚上,刘真想要“补仓”,但是银行在晚上10点半就已关闭交易。炒金之初,刘真是在银行平台上操作的。在她看来,“背靠大银行更靠谱”。

但当时,刘真迫切地希望立刻买入黄金。她在社交媒体上“研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交易规定,熬夜到凌晨。刘真发现,她关注的几位炒积存金的头部博主都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交易。

“大佬都在那上面买,我也没什么好怕的了,不买白不买。”刘真下载了APP,挂上银行卡,开通账户,她在凌晨3点购入了1克积存金。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入局”,也改变了姚椿的黄金投资之道。

一开始,姚椿买黄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为了长期投资。但这一想法很快被颠覆了。由于某互联网金融平台支持周一到周五24小时连续实时交易,许多投资者利用这一特性做短线交易,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而黄金ETF的交易时间是9点到15点,交易价格按照当日收盘价进行结算,姚椿往往只在每天收盘后看一眼盈利。

和刘真一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频繁刷到头部博主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分享的炒金“战绩”后,姚椿也按捺不住,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开通了账户。

“以前的银行积存金是处于黄金ETF和实物黄金之间的一种投资产品”,在某券商资管公司工作的强亿峰指出,大部分黄金ETF是用来交易的,而实物黄金更有储蓄和传承的价值。

而今天,积存金的产品属性已经发生了转变,更强调“交易”。以某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例,其交易时段为周一早上9点至周六凌晨4点,为5*24小时连续交易,买入无需手续费,卖出收取0.4%的手续费,具体依照银行规定。

“这些平台买卖积存金的门槛低,手续费率低,操作便捷,实时变动,所以年轻人都是抱着交易赚钱的态度去的,而不是存钱,他们更喜欢大浪淘金”,据强亿峰观察,热衷于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积存金的用户普遍较为年轻,年龄大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

自从开通平台账户后,写论文和找工作这两件事填满了刘真的日常生活。为了方便查看金价,刘真在电脑上写论文时,会将手机放在视线范围内的支架上,并将App显示的实时金价设置成浮窗,悬挂在手机桌面上时刻关注,写一会儿论文就看几眼手机,就连在微信上和人聊天时也会瞟一眼金价。如果看到金价跌了,就买一些。这一行为已经深深嵌入了她的日常生活,如条件反射一般自然、毫不费力。

刘真就这样陆陆续续地投入了1万多元的本金。对尚未毕业的刘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自从她读大三起,就没有再拿过父母的生活费。研三这一年,刘真忙于学业和找工作,没有任何实习或兼职收入,只有学校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补贴,平时生活开销都靠本科攒下的存款。她没有向父母要过钱,也没告诉他们自己在投资黄金。

“我父母对我一直都是‘放养’的状态,不太管我。”因此,刘真一开始认为自己用存款炒金并不需要向父母报备。赚到“第一桶金”后,刘真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和父母分享,“你看我靠自己的能力赚到钱了”。而刘真的父母并不太愿意接触投资,也不了解炒金这种“新鲜事物”,因此提醒女儿,“金价涨得太疯狂了,千万不要太上头,一口气砸进去很多钱,到时候赔得很厉害。”

刘真认为,炒金能够“钱生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每赚到一笔钱,刘真花钱就会变得更“大手大脚”,她不再纠结于用零花钱给游戏充值,而是直接“氪”个一两百元,得到自己喜爱的角色卡牌。“我不花出去是我赚了,我花出去了相当于不赚不亏。”刘真说。

但是,“钱生钱”并没有那么简单轻松。为了时刻掌握瞬息万变的黄金行情,刘真只能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盯盘。刘真关注了几位榜上有名的黄金“大佬”,并设置关注用户交易提醒。当她一连收到十几条弹窗提醒时,她就会立马点进软件,根据“大佬”的操作判断自己是否需要买卖。

“买卖纯凭直觉,没有逻辑”,刘真说她因此错过了一些做短线的机会。当金价涨到一定高度,许多用户都在忙着抛出的时候,刘真会盯着手机屏幕,心里暗暗打赌,“我再给你一秒钟,再涨1块钱我就卖”。

结果没想到,下一秒,金价一下子就跌回去了好几块。刘真只能继续盯盘,等待下一个时机出现。

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是王晓峰访问频次最高的APP之一,他每天都至少要点进去四五十次,每次都要盯着实时金价看上几分钟。他早已习惯了在夜晚十点多盯盘,那常常是金价小幅下跌的时段,几乎变成了一种规律,因此也是最适合低价买入的时机。自从开始炒积存金,王晓峰经历了很多个这样的夜晚。

2月15日周六凌晨2点多,王晓峰手机收到的弹窗提醒。受访者供图

深夜11点,“金价跌了”的消息推送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哪儿打仗了?特朗普签署新的关税条款了?国际上公布了什么新的经济数据?”王晓峰设想了许多种情形,立马搜寻新闻印证,然后判断出这只是金价持续上涨后的正常回调。

很快,“你关注的@XX有1笔新交易……在X分X秒,以X元一克的价格,买入了X克X银行积存金”,App开始频繁推送关注用户的交易提醒。王晓峰无暇顾及,和众多用户一样,他也在疯狂加仓。

“你刚买完它又跌了,你只能继续买。从一克680多跌到了671,它跌得越快,我加得越快。”王晓峰相信金价一定还会涨回来。

他以单次交易1.2万元的金额,每隔十分钟就购入一次,一直买到了凌晨4点交易关闭为止,总计接近50万元。

“黄金业务板块的用户人均停留时长是其他板块的10倍以上。活跃度排在前20%的用户日平均停留时长为4小时到8小时。高峰时段,黄金板块的用户日均访问次数为12次到15次。”2月中旬,一位金融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

如今,2个月后,随着金价持续高涨,这些用户活跃数据也在不断创造历史新高。“4月7日,清明节放假后第一天开盘,创下了平台有史以来的用户交易最高峰。”根据这位业内人士的监测,“现在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有几百万了,人均用户停留时长达到1小时到2小时。访问频次较高的用户有小100次,10%的用户能点击到上百次。”

由于平台未设置夜间模式,他们经常收到用户反馈,“晚上屏幕太亮,太刺眼了”。

被“套”

清明节放假期间,是刘真自2月炒金以来,第一次看到黄金单价跌超20元,也是第一次看到代表亏损的绿色。

金价持续多日下跌,是今年黄金市场极少见的行情。一部分人欣喜若狂地投入巨额资金,抄底加仓,等着金价反弹大赚一笔;另一部分人已重仓或满仓,没有多余的钱用来拉低成本均价,账户出现亏损,虽然内心着急又无奈,但他们并不会轻易“割肉”,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更多钱,继续加仓。

已经投进1.5万元本金的刘真,属于后者。她相信黄金很快就会涨回去,帮她“解套”。另一方面,刘真无法阻止自己的心情受到亏损数字的拉扯,她想要让自己的心态稳定下来。

为此,刘真开始尝试平台上一位头部用户提倡的“单笔交易法”——在一个专门为了记录积存金交易而开发的App上,输入自己买入的每一笔黄金克数和金额,在金价上涨后,卖出同样克重的黄金,再记下自己这一笔获得的收益。

刘真在某个app上记录的积存金交易情况。受访者供图

“按照我自己记的账来看,我每一笔卖出去都有10到20块的收益,对我来说是一个心理安慰。我会告诉自己这一笔是赚了的,心里就会平和很多”,刘真选择不看平台显示的变成负数的持仓收益,和随着每次交易变少的累计收益,“亏得太难受了”。

起初,刘真无法解释清楚单笔交易法和常规交易方式的区别。“我开始玩单笔以后,大概花了三天的时间,一直在算我赚的钱和亏的钱都去哪里了。但是太复杂了,我算不明白,就放弃了。”

累计收益越来越多的王晓峰并不需要单笔交易法,但他理解其底层逻辑。“相当于把你已经盈利的部分卖出去,换成现金流,继续加仓。这样你手里就会不断地有流动资金,逐渐降低仓位的压力,实际上就是按照价差计算每笔利润。所以,这种交易法一旦开始,就不能中止,直到完成清仓。”

一位在金融平台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交易方式在股票和基金投资中也很常见,并不是炒积存金独有的。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方法对于“行情震荡期被套住的人”非常有效,尤其对摇摆不定的投资者来说,能帮助他们稳住心态。“使用单笔交易法的投资者可以忽略页面显示的亏损,只看实际进账的情况。”

“如果你满仓,你很着急,看到今天亏了1000,明天又亏了1000,连续几天这样的煎熬后,你可能心态就崩了,就‘割肉’了。”

尽管王晓峰未曾尝试过这种交易方法,但他也经历过一段因为金价低迷而倍感煎熬的日子。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金价从最高点635元/克连续下跌至接近560元/克的谷底,跌幅约10%。震荡持续了一个多月,金价始终都未涨回630元/克。

“这是在近两年情况下,第一次发生的事。”当时,王晓峰的持仓金额有20多万元,他的第一反应是“加仓”。但是,一天天过去了,金价仍然在跌。王晓峰从20多万元增加到了200多万元,接近满仓。

“越加越加不到头,最后加到没有子弹了,均价都拉不动了,只能眼瞅着它往下跌。”那是王晓峰投资黄金以来亏得最多的一次,将近20万元,也是他最焦虑的一段时间。

王晓峰忍不住开始怀疑黄金是否还会再涨回去,为了第一时间收到行情波动的消息推送而下载了多个App,每天挂在社交平台上看博主分析。

当时,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社区内,不少用户的负面情绪集体爆发。黄金“大佬”们成为言语攻击的对象,许多投资者跟着他们在高位买入后被套住,愤而留下评论,“你懂不懂啊?你会不会啊?上来就跟着你买,结果赔了这么多”……

王晓峰并没有参加这场网络骂战,但他能理解这些人的悲观情绪。“大家都怕走到下坡路,看到行情这么差就受不了了,很多人都割肉了。”但是他认为,这些人大多都是新手,他们不知道有些“大佬”打算长期持有黄金,而非做短线投资。王晓峰也不止一次认真地考虑过“割肉”,但他最终还是选择跟随几个关注时间较久的博主,“把黄金拿住了”。

事实上,在王晓峰还是投资“小白”的时候,也曾在股市和基金上吃过亏。2015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在一家互联网平台工作,负责新闻资讯运营。“每天都能感受到行情的火热,一直都在‘又创新高’,又看到别人挣钱了”,他就用自己当时仅有的5万元存款,一次性买了一只股票。

一开始,他还有小几千块的盈利,因此看到股票跌了后,他相信还会涨回来,结果越亏越多。最后他索性放弃了,将这只股票丢在账户里,他估计现在只有不到1万元的市值。“太盲目乐观了,现在想想当时简直就是傻。”王晓峰说,后来在炒基金时,他又陷入了另一种极端,总是忍不住“割肉”。

在投资领域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王晓峰总结出了适用于自己的投资经验,“如果笃定这个东西会涨,就要坚定信仰,不管亏到什么程度都不要割肉。第二,永远不要满仓。”现在,他始终将投入本金控制在投资总资产的70%-80%。

但并非所有投资者都像王晓峰那样理性地量入为出。刘真就曾在平台的用户社区看到过很多“赌徒”。“他们看到新闻说黄金牛市就进来了,什么都不懂,就直接把几万块钱一次性全部投进去,黄金暴跌了之后,发现自己被挂住了,就急了。”

刘真有时也是一个只靠直觉和运气的“赌徒”。炒了两个多月积存金的刘真,赚过最多的一笔是300元左右。当时,她认为黄金已经攀升到了最高峰,也看到很多用户都在卖出。所以,她也以710元/克的价格,将手机银行过去一个多月买的12多克黄金一次性全部卖出。

然而,仅凭“直觉”做判断的刘真失算了。在她清仓后,金价还在一路上涨。前一天进账的兴奋感很快消退了。虽然那是她收益最多的一笔,但是因为卖早了,刘真只觉得后悔,“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后来,为了降低重仓的压力,刘真也尝试过短线交易。她熬夜到凌晨一两点低价买入,等到早上八九点卖出,每克赚2元到3元,总共大概10多元。刘真估算自己一天就能卖出10多笔,累计交易次数已经超过100次,而她耗费了那么多时间,却只有700多元的累计收益。“我的好奇心已经过去了,后面可能不会再花那么多精力在上面了。”

刘真在金融平台上的交易总览。受访者供图

“因为我的本金太小了,大佬的投资单位是10万,我最多也就1000元。所以对他们来说,短线收益就已经很赚了。”刘真曾在排行榜上看到不少持仓千万级的头部用户,总收益高达100多万。“人怎么能用1000多万玩黄金呢?”她忍不住感叹。

今年4月,部分银行将手续费率从0.3%上调至0.4%。这意味着,按照780元/克的金价行情,每克收取的手续费涨了将近0.8元。“如果行情波动不大的话,相对来说一天内盈利的窗口期就变短变少了,一部分人不得不从短线变成中线。”一位金融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就目前的行情来看,金价的波动不可谓不大,4月16日日内涨幅高达2.5%。因此,他指出:“金价已经脱离了数据预测,呈现非理性的上涨,它不再是一个稳健的投资理财产品。”

被载入史册的长达五年的黄金“熊市”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1年9月,现货黄金价格达到1921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后,开始震荡下行。2013年4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单日暴跌9.4%,创下3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天被称为“黄金大屠杀”。

当时,无数像刘真一样的投资者在暴跌中血本无归,即便当时“中国大妈”们的疯狂抄底短暂支撑了金价,但仍未能转变其持续下跌的颓势,并在2015年底触及1060美元/盎司的低位,“中国大妈”们最终被套牢数年。

可只要牛市还在,年轻的“掘金者”们很难彻底摆脱这场狂欢。

4月17日凌晨3点多,还在盯盘的刘真发现,金价迅速飙升至790元/克,带动着她的总收益飙升,在“黄金牛人榜”上的排名瞬间跃升了452位。她内心涌上一阵成就感,截屏留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真、王晓峰和姚椿为化名)

原标题:《黄金巨震中的疯狂“掘金人”》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昂 朱雅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大佬   黄金   震中   金价   收益   美元   疯狂   银行   行情   金融   用户   财经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