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本篇福海诸景。过洞天深处,来到福海岸边。福海又称东湖,是圆明园中最大的湖,取自“徐福海中求仙”之寓意。雍正时期的圆明园,西北象征着昆仑山,东南象征着东海。
逆时针绕湖一圈,垂柳依依,石堤弯弯,一汪碧波,环湖有景10处,分别为:蓬岛瑶台;夹镜鸣琴、别有洞天;接秀山房、涵虚朗鉴;方壶胜境、平湖秋月、四宜书屋;廓然大公、澡身浴德。
(31)蓬岛瑶台:福海中央设有三岛,一大二小,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
环湖皆可远观中心岛,中央大岛废墟一片,西北小岛可见白房建筑,东南小岛隐见一座亭子!!原主岛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四周叠石成岸,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殿,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
东西二小岛格局简单,东南小岛上有假山与一座“瀛海仙山”小亭,西北岛上建殿宇3间,三座岛屿彼此有曲桥相连。在每年的端午节,福海都会举行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32)夹镜鸣琴:就是一座横跨福海南岸两小岛上的桥亭,取自于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诗境。站在亭桥,远观福海三岛,一旁是瀑布冲击石缝的琤琮响声,犹如琴声,为观景休闲之地。
(33)别有洞天:地处福海东南山水间,雍正时称秀清村,雍正皇帝信奉道教,这里曾一度是道士在圆明园的炼丹之处。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年华阁,时赏斋,石舫等,乾隆、嘉庆二帝常在此园居住。
(34)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岸南部,主殿为西向三间大殿,檐下挂雍正御笔“接秀山房”匾。在接秀山房殿以南,有一组独立的建筑名“观澜堂”,为福海沿岸最大的殿堂,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很喜欢居住在这里,并留有大量描写观澜堂的诗句。
(35)涵虚朗鉴:位于福海东岸,仿杭州西湖雷峰夕照建造,是欣赏湖景,远眺西山晚霞的观景休闲场所。整个建筑坐东朝西,临湖岸建有平台,主要建筑有会心不远殿、雷峰夕照、惠如春、寻云榭、临芳众、云锦墅、万景天全等。
(36)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岸相对独立的水湾内,是一处仙山琼阁般的著名景观,是圆明园内最为宏伟壮美的建筑!主体建筑对称布置,前后三组殿堂,前部三座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轴有宜春殿、哕鸾殿、琼华楼三座大型楼阁,左右分置有集瑞亭、锦绮楼、紫霞楼、千祥阁、凝祥亭、碧云楼、万福阁等。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
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方壶传说为五座神山之一。在方壶胜境以西还有一组充满意境的景区三潭印月,仿建西湖十景之一。方壶胜境正北的天宇空明,为乾隆时期的一处清凉与宁静的小型园林景群。
(37)平湖秋月:沿着福海北岸西行,来到西北岸的“平湖秋月”,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致,为南向三间三卷大殿,前檐悬雍正御书“平湖秋月”。西北角有游廊与“流水音”亭相连接,正殿前有临水敞厅三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双峰插云和藏密楼皆属平湖秋月景区。
(38)四宜书屋: 位于平湖秋月之北,始建于雍正年间,初名“春宇舒和”。乾隆年间更名为“安澜园”。殿堂5间,正殿安澜园,南为采芳洲、无边风月之阁,西南为涵秋堂、远秀山房,北为烟月清真楼。有别于绮春园的四宜书屋。按乾隆诗前小序的说法,即“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四时居之无不宜也!!
(39)廓然大公:亦名双鹤斋,坐落于福海西岸,始建于康熙朝后叶,初名“深柳读书堂”,雍正年间经历扩建,乾隆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仿照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叠石亦模仿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
廓然大公北部主景区围湖而建,在西北东皆筑有院墙,南面则是由双鹤斋及廓然大公殿围成的一个庭院,绕湖而设,并建有丰富的山丘、叠石、林木、殿堂、游廊、山亭等,齐聚于水庭之中。
双鹤斋为廓然大公的核心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卷棚歇山五间抱厦大殿,外檐悬雍正御题“双鹤斋”彩木匾,这里曾是雍正帝的寝宫之一,乾隆、嘉庆两朝,双鹤斋更是成为了帝王们吟诗作对、赏花品茗的绝佳胜地!!
(40)澡身浴德:修养身心,使之高洁,位于福海西南岸。由南北两个小岛组成,南岛主体建筑澄虚榭(澡身浴德),为一组三幢临水建筑,另有含清晖、涵妙识、静香馆、解愠书屋、旷然阁等,临湖建有入水阶梯,帝后可从此乘船,往返于蓬岛瑶台码头。
北岛有望瀛洲、深柳读书堂、溪月松风等建筑。望瀛洲亭是乾隆皇帝每年端午,率王公大臣观阅福海龙舟竞渡之处。溪月松风仿庐山虎溪之景,悬雍正御书“溪月松风”匾额。
沿着福海走走停停,环行一圈约2公里。圆明园里的福海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水面,都是古代造园艺术家的杰作。至此,圆明园40景全部走完!!另有紫碧山房、舍卫城、文渊阁等,虽不属40景之列,仍皆是重要的建筑景观!!
(A)舍卫城:皇家寺院舍卫城,位处西峰秀色之南,是圆明园内宏大的佛教建筑群,舍卫城的名字源于佛教故事中的舍卫国,本身就自带佛教属性!!
舍卫城呈方形,有高大的砖砌夯土城墙,全城共有殿宇游廊牌楼326间。自康熙以来,凡是给皇帝和皇太后祝寿时所进献的佛像,都要送到舍卫城来供奉,据说佛像总数竟有十余万尊之多。舍卫城以南是著名的“买卖街”。
(B)紫碧山房:位于圆明园西北隅,是圆明园内的最高处。初步建成于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年间以明代苏州名士赵宦光的寒山别墅为蓝本改扩建。
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依次为紫碧山房、横云堂和乐在人和。西部水上建有澄素楼,东面山石间以观景亭台楼阁为主。圆明园移天缩地,在一园中尽显华夏神州大地,紫碧山房代表的是昆仑山!!
(C)文渊阁:位于濂溪乐处以东,是一座皇家藏书楼,是清宫收藏《四库全书》的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我国古代最珍贵的大型百科全书《四库全书》一部。
文源阁仿宁波明代藏书楼天一阁而建,建筑包括藏书阁、宫门、碑亭、趣亭、月台等。文源阁前水池中的“玲峰”石,是圆明园中最大的置石,为乾隆皇帝最爱!!
圆明园40景大致分为:朝政起居、书院书房、寺院家祠、山水景致、田园风光等,许多皆是一体化的,难以区分开来!!
曾经的皇家园林建筑,最终化为乌有,而景中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永远定格在了仅存的旧照与画卷中!!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