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牺牲31年后,81年妻子和儿女在美国的团圆合影,令人泪目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当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于和伟饰演的吴石说出这句台词时,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这句改编自历史原型的台词,道出了一位潜伏者奔赴龙潭虎穴时的决绝。

这部剧的热播,不仅让“吴石”这个名字从尘封的档案中走出,更让当代年轻人直面了一个灵魂拷问:在生死抉择的关口,人究竟能为何种信仰燃烧自己?

2023年,当于和伟手捧鲜花站在吴石将军墓前,这位成功塑造了英雄形象的演员内心五味杂陈,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

今天,我们以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起点,揭开历史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暗线——一位将军的潜伏人生,一个家族的半世纪漂泊,以及最终归于尘土的赤诚之心

在国民党高层,吴石是公认的“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这位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军事天才,曾是蒋介石每周必召见的“智库”。

然而这张温文尔雅的面孔下,藏着一把直插国民党心脏的利刃,1947年4月,对国民政府极度失望的吴石通过好友何遂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联系,从此开启“刀尖起舞”的潜伏生涯。

吴石的转变绝非偶然。抗战岁月里,他亲见国民党官员贪腐成风、军队内派系倾轧,愤懑之情溢于言表,曾掷地有声地说:“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1944年湘桂大溃败,百姓于桂黔公路辗转流离。头顶敌机肆虐轰炸,身后日寇紧追不舍,众多难民命丧逃亡之途。此情此景,令他对效命多年的“党国”彻底心灰意冷。

淮海战役前夕,吴石助挚友吴仲禧获取徐州“剿总”兵力部署情报,渡江战役前,他亲冒风险将国防部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交与地下党,这些情报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1949年8月,解放军剑指福州,吴石接到蒋介石急电,命其赴台任“国防部参谋次长”。

面对友人劝阻,吴石淡然回应:“我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赴台前,吴石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家庭决定:带妻子王碧奎和年幼的子女同行,而将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这个决定源于对子女未来的考虑——大孩子已适应大陆教育,小孩子则需随父母。

吴韶成回忆,父亲赴台前专程回南京看望他,留下20美元作为应急,当时在南京大学求学的吴韶成选择留在内地迎接解放,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1949年8月16日,吴石登上飞往台湾的专机。表面上是赴台任职,实则肩负重任:他将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为解放台湾积极筹备,以待时机成熟。

在台湾期间,吴石利用参谋次长职务之便,搜集了大量极具价值的绝密情报,1949年10月至1950年初,他传递出《台湾战略防御图》等关键情报。

毛主席目睹此情此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当即挥毫赋诗盛赞:“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舟山群岛、金门海防前线兵力与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峡海流资料,海军基地舰队部署等,吴石所送情报精准得令人惊叹,几乎囊括台湾军事防御全要素的情报,被他源源不断传至大陆。

然而,危险正悄无声息地逼近。1950年1月29日,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其公文包内记事本上“吴次长”三字,让吴石瞬间陷入了岌岌可危之境。

1950年3月1日,吴石在家中被捕,在狱中,他遭受了反复审讯与酷刑折磨,一只眼睛失明,血压高达200多,却始终坚贞不屈。

1950年6月10日,吴石偕同朱枫、陈宝仓、聂曦于台北马场町刑场慷慨赴义。时年56岁的他,临刑前镇定自若,挥就绝命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吴石牺牲后,其妻王碧奎遭国民党囚禁,受尽酷刑。获释后,她于台湾携幼子幼女艰难度日,以缝补、打零工维持生计,在困苦中顽强支撑着家庭的希望。

而在大陆,吴韶成和吴兰成直到多年后才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吴韶成后来回忆:“我们了解最多的时候,应该是从94年开始,骨灰安葬的时候,才知道他在台湾那边是为了祖国而牺牲的。”

吴石牺牲后,他的家人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骨肉分离,在台湾,王碧奎带着幼子吴健成和次女吴学成艰难度日。

年仅16岁的吴学成,无奈辍学务工。白昼于纺织厂踏缝纫机,夜晚帮人照料孩童、洗涤衣物。未及20岁,便匆匆嫁人,只为稍减家庭重负。

于大陆,长子吴韶成自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获分配至河南省冶金系统任职。

他于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获得父亲革命烈士身份确认后,将650元抚恤金作为党费全额上交。

长女吴兰成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因家庭出身被分配到内蒙古工作20多年,后调回北京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一家人散落三地,彼此不知生死,这段骨肉分离持续了整整31年。

1981年,在多方努力下,吴韶成和吴兰成获美国签证,与母亲及弟妹在洛杉矶机场重逢,这是这个家庭分别32年后的首次团聚,场面令人动容。

团聚后,王碧奎取出吴石狱中遗书,向子女们强调要坚守父亲“清廉勤俭”的家风,尽管年事已高,王碧奎始终记得丈夫的遗愿——希望与家人团聚,希望台湾回归祖国。

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94岁,临终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与丈夫合葬。

1994年春天,吴石与王碧奎的骨灰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合葬,墓碑上刻着“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之墓”,背面碑文由长子吴韶成撰写,经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修改审定。

分离近半个世纪的夫妻终于再次“相伴”在一起,吴石将军的墓中仅存衣冠冢,但这对家人而言已是一种慰藉——英雄魂归故里,夫妻生死相随

吴石的子女们在不同领域默默奉献,以各自的方式传承着父亲的爱国精神。

长子吴韶成在河南工作期间,参与多项冶金项目规划,退休前将上千册专业书籍捐给郑州大学,并设立“吴石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长女吴兰成在中医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说:“父亲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我们这一代要让它更好。”

幼子吴健成远渡重洋,负笈赴美求学。学有所成后,他成为NASA工程师,投身阿波罗计划。2021年,他溘然长逝,讣告仅称“NASA退休工程师”,隐去“吴石将军之子”身份,只为护台湾亲戚安宁。

孙女吴红曾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退休前是眼科护士长,她每年清明都会去北京为爷爷扫墓,并教育子女踏实做人,这份朴实无华的家风,从吴石一代传下来,经得起时间考验。

如今,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吴石等四位烈士的雕像巍然屹立于广场正中。他们默默无言,眼神深邃,静静凝视着这片他们深爱且愿为之献身的土地。

而他们的故事,也如广场上镌刻的毛主席诗句所描述的那样——“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参考资料:

河北共产党员——《沉默的荣耀》,历史尘烟中的吴石,震惊台海的潜伏将军,周总理临终念念不忘的两个人之一2025-10-15

央视新闻——泪目!“吴石”向吴石献花2025-10-1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历史   团圆   儿女   将军   牺牲   年后   妻子   台湾   国民党   情报   父亲   长子   次长   子女   幼子   长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