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市场再现惊魂一幕。天普股份12连板,市值暴涨逾5倍,背后却隐藏着资本运作的复杂迷雾。最新券商研报和中国证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因收购引发的异常波动案例同比增加32%。天普股份正成为今年最具争议的资本风暴核心。
天普股份自2024年下半年起,股价表现极其强势。多轮涨停、复牌12连板、单日成交额屡创新高。市场关注点并未因短期涨幅而消散,反而因收购方中昊芯英的身份、目的与实力,疑点骤增。
公开信息显示,中昊芯英主营AI芯片,天普股份则深耕汽车高分子管路系统。两者业务跨度极大,业内普遍质疑这场收购的真实动机。更引人关注的是,中昊芯英自曝无资产注入计划,且自有资金捉襟见肘,B轮融资后账面仅10.51亿元,却要联合关联方拿出13.6亿元完成控制权转让。海南芯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的收购资金更是在9月17日才姗姗到账。
收购完成后,天普股份将被推向新能源赛道,表面上看是产业升级,实则资本动作令人费解。中昊芯英在AI芯片领域尚无盈利基础,2025年上半年亏损1.437亿元,连续三年净利润未达主板借壳上市标准。如此高杠杆、高对赌压力下的并购,风险敞口令人瞠目。
中昊芯英
天普股份的股价曲线是2025年A股市场的一道谜题。2月18日至19日三连板、5月27日至6月6日暴涨24%,7月16日再度涨停,8月底收购公告一出,复牌就是12连板,全年涨幅超过572%。如此罕见的连续涨停,很难用基本面解释。
监管层敏锐捕捉到股价异动背后的“异常交易”。公司自查结果显示,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在2月14日至8月14日期间曾买卖公司股票。天普股份方面强调,相关交易并未构成内幕交易,涉事人员承诺将收益归公司所有。尽管如此,市场对内幕交易的质疑并未平息。证监会近期通报,2025年上半年,A股因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数量同比增长21%,天普股份案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更具戏剧性的是,天普股份公告中直言,若发现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等异常行为,收购可能随时终止。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往往最怕“黑天鹅”突然出现。
除了收购本身的悬念,天普股份与中昊芯英之间的对赌协议同样值得关注。协议条款显示,如果2026年12月31日前未能完成合格IPO或被收购,或2024、2025年合计净利润未达2亿元,中昊芯英需承担高达17.31亿元的回购义务。目前,部分股东已签署回购豁免同意函,金额达10.68亿元,但未签署的最大敞口仍有6.64亿元。
监管对“借壳上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中昊芯英虽多次否认资产注入计划,但市场普遍担忧其通过复杂交易结构规避监管,变相实现上市。根据现行主板规定,借壳上市需连续三年净利润累计达2亿元,中昊芯英显然不达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若未来36个月后再注入资产,或许可以规避“借壳”认定,但仍难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9月,中昊芯英尚未提交IPO申请,上市窗口已极为有限。如此局势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中昊芯英
表面上,天普股份换控股股东、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是紧跟行业大势。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产业升级、科技融合,似乎为收购案披上了光鲜外衣。
但现实却并不简单。中昊芯英主营AI芯片,尚未形成规模盈利,天普股份主营汽车零部件,二者在产业链上难以协同。市场普遍担忧,这场“卖身”交易更像资本游戏而非产业整合。
收购资金来源、对赌压力、内幕交易疑云叠加,令天普股份的未来充满变数。业内专家分析,A股市场对“讲故事”式并购早已提高警惕,2025年以来,监管层已多次发布风险提示,要求上市公司回归基本面。天普股份能否经受住市场和监管的双重考验,成为悬而未决的谜题。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