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中国小市民的民族大义

文/大道不空


《南京照相馆》持续热映中,朋友嚷嚷着想去看,问我去不去?讲真,我不想去看。


原因有三:


首先,现在的很多所谓抗战片中,夹带“私货”的太多,各种美化侵略者、帮凶的桥段比比皆是,表面上看着是在说抗战,实则未必,内里居心叵测,掺杂着很多不能公开说的私心。这种看了就叫人不舒服,好比一锅汤里的蟑螂。


其次,抗战片我是真的看太多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各种历史,也是再清楚不过,想来也再拍不出什么新意来,看不看没太大区别。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倭寇,向来深恶痛绝,也十分清楚它们的凶残暴虐毫无人性,去看这些影片,尤其是反映“南京惨案”之类的,完全是伤口上撒盐,就是替自己添堵。


不过,朋友一直表示很想去看,那就去吧。


看了《南京照相馆》,一个多小时的影片一句话没说,也没哭,但是正如之前说过的那样,心里堵的慌,揪的慌,果然又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很不舒服。


过了两三天,这才舒缓过来,还是想再说点什么,写点什么。

总体说来,《南京照相馆》,是一部上佳的影片,还是拍出了一定的新意,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为对这个影片进行一下概述,那么我想,就应该是“大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小市民的民族大义”。


什么是大历史背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时光,中国人民都过得很憋屈,沉甸甸的三座大山压在头顶,让人透不过气,看不到希望。而这种憋屈,到了抗日战争这一段时期之中,更是到了极致。坚持抗战者固然不少,无论国共两党,都大有人在;但相对的,还有相当多的人,沉沦在侵略者的凌虐之中,逆来顺受,甚至不惜委身仇寇。


这一拨人,在当时的中国,确实不少。《南京照相馆》里的主角之一——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王广海是一个鬼子翻译官,说好听的叫翻译官,说难听点就是“狗汉奸”。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翻译官基本都是怕死的,要说他们全都是是真心投敌,叛国求荣,倒也未必,更多的人只是因为怕死,或者看不到中国胜利的希望,才憋屈地在鬼子阵营里当了一条走狗。

王广海就是这种“半被迫当汉奸”的典范,也是很多当时小市民的代表。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为了活下去,叛国投敌。当年很多的“伪军”,都是这样来的。我曾经听过一句话,不知道真假:二战时期,中国是唯一一个“伪军”比侵略军还要多的国家。


很打脸不是?我查过数据,侵华日军加起来,总数在350万左右,而伪军的数量没个确实数,因为实在太多了,军队来源五花八门,称呼也是乱成一团糟,什么皇协军、保安团、警备队,还有伪满洲国、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以及汪精卫中央政府的所谓政府军,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统计不出来。网上的数字显示,80-400万,如果是后者的话,真超过了鬼子军总数!


无语啊,无语。哎,别说当年,就是现在,这种主动或者半被迫当汉奸的,也不在少数啊。


扯远了,回到王广海身上。


王传君确实是个好演员,他饰演的王广海,把这个鬼子翻译官的各种矛盾心情很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王广海的矛盾心理很好理解,一边是为了生活,不得不与鬼子“合作”,同时又要面对每日里鬼子兵对同胞的残害,内心揪得慌,影片中有好几次都能看到他躲闪的目光,颤抖的面庞和嘴唇,尤其是在他亲眼目睹抗战将士——周游饰演的宋存义班长,在英勇杀敌又被鬼子残害之后,他内心的绞痛和矛盾都达到了极致,这也为他日后死磕鬼子、最终丧命于鬼子之手,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矛盾,作为鬼子翻译官,他见到了太多的人间惨剧,却一直在委曲求全,甚至不惜麻痹自己和爱人,天天口是心非地说着昧良心的话:“中日亲善,我们是朋友”之类的屁话,这种话他自然不会相信,但是没办法,他不得不天天说,时刻说,这种纠结和矛盾的难过,可想而知。


不仅是他,当时还有很多的人和他一样,为了“活下去”,天天过着这种昧良心说屁话的日子,影片中也特意反映了这一幕,在鬼子拍摄“日中亲善”照片的时候,很多人的目光是麻木的,笑容是扭曲的,小市民的无奈和矛盾痛苦都展现出来了。

另一位主人公——高叶饰演的林毓秀是另一种小市民心态的代表。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演员,她本来活的很天真,活在自己表演的世界里,她的心中只觉得“在哪里不是演,为谁演不是演?”但是,当她一再目睹鬼子兵的暴行后,她天真的梦想幻灭了,她开始痛苦地意识到:“日本鬼子真的不是人,它们没有人性的!”


于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开始在现实生活中“演戏”,最开始,她“扮演”的是鬼子翻译官的爱人,想借助表面上的“亲善”逃出南京这个大火坑;但是,她发现自己根本逃不出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周围还有不少的人,正试图逃离或者抗争这个黑暗的时代,她开始了另一种的“表演”,与影片中的另外几位“演员”合作,帮助其他人逃离生天,并且要把鬼子的残暴事实,通过照片的形式传递给全世界。

另两位主角,同样是这种逐步觉醒的小市民的代表,刘昊然饰演的邮差——苏柳昌,王骁饰演的南京照相馆老板金承宗。


这两人,也如同林毓秀一样,最初仅仅想着逃离屠杀,逃出生天。但是鬼子四面合围,无计逃离,只有在南京照相馆的地下避难所里苦苦支撑。


阴差阳错,照相馆接到了替鬼子洗照片的活,一个刚读完书,毕业不久,人性还没有完全泯灭的新兵小鬼子给他们带来的活。这位鬼子中的新兵,是随军照相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向日本国民传递军情,鼓励倭国军民斗志,要拍大量日本军队的照片,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许多屠杀中国军民的惨案照片。这些照片会经过筛选,刊登在日本的公开刊物之上。而那些“鼓励”日军斗志的战争或者屠杀之类的照片,则留在日军内部使用。


从照片中,以及现实之中,苏柳昌、金承宗等人,都看到了倭寇的残暴,都知道这群没人性的畜生,根本不可能给中国带来希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朋友,中国人唯一能够活下去的只能是死里求生、奋勇抗争。只有把鬼子打跑,或者彻底消灭掉,中国才有希望,中国人才有希望!

作为普通小市民,他们一不能扛枪,二不能打炮,他们没办法和荷枪实弹的鬼子作战,但他们有他们的办法,有他们的武器,他们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通过照片传递给外界,让世界都清楚地知道鬼子的残暴,更知道中国人还在英勇地抗争!


最后,他们还是做到了,但是代价同样惨烈,苏柳昌牺牲了,金承宗牺牲了,宋存义班长也牺牲了,金承宗的女儿、妻子,也都牺牲了,甚至就连鬼子翻译官王广海,最终也因为反抗而死于鬼子暴虐的枪口之下。只有林毓秀和金承宗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最终逃了出来,并把相片传递到了外界。


剧情就不多透露了,具体的自己去看。最后说一句,全片的高潮,或者说全片的核心,应该就在王广海与林毓秀的一段对话之中。


王广海说:“我做翻译官也是没办法,日本人我们打不过的,中国没有希望的。”林毓秀说:“万一日本人失败了呢?”王广海又说:“日本人怎么会输?”林毓秀又问:“万一呢?”

没错,万一呢?


这种万一,便代表了当时很多小市民的心态,他们都觉醒了,清楚地意识到了一点:与日本合作,中国必亡,中国人根本活不下去!而反抗,还有活的可能!


南京如此,其他地方的很多人也都是如此,他们正是在现实的残酷之中,慢慢觉醒,他们的觉醒汇聚成了中国的民族大义!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百余年的屈辱终将过去,中国必将重新站立在世界之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历史   小市民   照相馆   大义   南京   中国   民族   鬼子   照片   矛盾   影片   伪军   亲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