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发现:不吃甜食和不喝饮料的人,血脂马上就降低真的吗?

午后的公园里,68岁的许阿姨像往常一样和朋友们聊天散步,手提保温杯闷闷不乐。她刚分享了一件郁闷事,“我已经两个月滴甜不沾、饮料也不喝了,心底想着血脂应该正常了吧?这次体检还是偏高!”

一旁热心的杨叔笑道:“消息不是说只要不吃甜食、不喝饮料,血脂就能很快降下来?是不是例外了?”大伙一时纷纷疑惑,难道真有这么“玄乎”?

关于“戒甜降血脂”,人们的讨论一年四季反反复复,但你真的知道背后的科学原理吗?尤其是许阿姨血脂依旧偏高的原因,可能正是大多数人容易忽视的那个细节。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研究都关注到高糖饮食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但“戒甜”的效果,真有传闻中那么快、那么直接吗?哪些细节会让努力功亏一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理清这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吃甜食、喝饮料与血脂,到底什么关系?

健康体检报告上的血脂,其实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几个重要指标。国内权威机构——中国营养学会等在多项指南中均明确指出:高糖食物与含糖饮料,长期大量摄入的确会促使甘油三酯升高,增加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例如,2022年发表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就显示,每日饮用250ml及以上含糖饮料者,甘油三酯水平平均高出未饮用人群约14.2%

但如果一刀切完全不吃甜食、不喝饮料,血脂能马上降下来吗?专家提醒:血脂是代谢的综合体现,受饮食、运动、体重、遗传、年龄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人即便“滴甜不沾”,若膳食结构油腻、久坐少动、缺乏蔬果,血脂依旧很难理想。

有研究显示,仅调整糖摄入,1个月内将血脂降幅完全体现出来并不现实,通常需要2-3个月以上,同时配合其他生活方式改善才能见到稳定效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无糖”≠低热量。大量所谓的“无糖饮料”实际加入了人工甜味剂,而部分人群摄入后仍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另外,不少传统糕点、米饭等高GI主食,虽不是典型“甜食”,但同样能促使血糖和甘油三酯升高。

坚持戒甜,血脂真的会有哪些变化?

戒掉甜食、含糖饮料,身体确实会逐步出现变化,但整个过程需要时间积累和多方面配合

首先甘油三酯降幅最为显著。在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的一项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中,参与者每周糖摄入量降至日常30%以下,3个月后平均甘油三酯下降10.3~13.6%。但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坏胆固醇”)降幅略慢,通常需更长时间持续调整饮食习惯。

其次戒甜过程有“隐形风险”。有些人改掉喝甜饮的习惯,却习惯用面食、点心补偿口腹之欲。不仅血脂难降,还可能因主食升糖负荷高而加重胰岛素抵抗。此外,“轻断食”或过度节食也非明智之举,存在基础代谢紊乱和血糖波动的健康风险。

再者坚持运动协同效果更佳。多项研究证实,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限制糖分摄入,总体血脂控制效果优于单靠饮食调整,甘油三酯平均额外下降7%以上。

为什么努力戒甜,却收效一般?

许多“全戒甜的人”血脂依然理想不到,其实大多忽略了三大关键点:

一是膳食油脂结构没调整。“换掉了甜食,却爱上了肥肉和炸物”,优质脂肪(比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的摄入同样重要。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过度摄入,会抵消戒糖带来的积极效果

二是运动不足或生活作息紊乱。控制饮食的同时,每日保持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才是调节血脂的“黄金搭档”。

三是未关注血脂遗传或潜在慢病。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基因因素,单靠戒甜难以根本改善,需专业医生干预。

所以仅仅“不吃甜食、不喝饮料”,并不是降血脂的万能钥匙。需要多方面配合,实施科学、持续的生活方式管理。

怎样做,才算科学降血脂?

想要稳步降血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控制饮食总热量与脂肪摄入,不仅仅盯住糖。主食、精制米面、油炸食品都应适度减少。多选低脂、低GI主食以及丰富的蔬菜水果。

其次保证饮食均衡和多样。膳食以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为主(如豆制品、瘦肉、鱼),增加坚果和橄榄油等好脂肪。

第三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每周累计达到150分钟。运动对甘油三酯和“好胆固醇”HDL提升效果尤其明显

第四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预防胰岛素抵抗。对于有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家族性血脂异常的人群,更应主动监测与干预,按医嘱科学治疗。

最后一定要合理期望改善速度,密切复查。血脂调节是长期工程,科学配合饮食、运动、监测,3-6个月为一个观察周期更为科学

健康管理,没有一蹴而就的“奇招”。不吃甜食、不喝饮料只是调控血脂的起点,而不是全部。血脂能否下降,离不开整体生活习惯的规范和长期坚持。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高血脂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中国糖尿病饮食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2年第16卷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与代谢专刊》2021年第8期

雷新勇等. 含糖饮料摄入与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风险.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2, 22(8):1021-1028

戚瑞芬. 成人高脂血症干预现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5):389-39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养生   甜食   血脂   饮料   国内   甘油   中国   胆固醇   主食   饮食   效果   脂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