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游戏行业还在经历“寒冬”,那今年的行情用“打了个翻身仗”来形容并不为过。9月15日,完美世界、星辉娱乐盘中涨停,三七互娱、巨人网络等涨幅超6%,一众游戏股集体走强,把整个板块的情绪推向高点。而在这波行情背后,是业绩的实打实增长,是AI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也是市场对游戏行业的一次重新估值。
别看今天游戏板块风光无限,去年这个时候,行业里还在满地找方向。2023年,游戏公司普遍面临业绩下滑、项目砍单、裁员潮等问题,“游戏寒冬”成了业内高频词。可到了2025年,整个局势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世纪华通最能说明问题。去年因财务造假曾被ST,股价跌到5元/股左右。但到了今年,靠着强劲的业绩,股价飙升至20.1元,总市值高达1493亿元,成为A股游戏股“市值一哥”。这涨幅,超过3倍。
巨人网络也不遑多让,年初股价还在12元,到了9月中旬,已经涨到接近45元,涨幅2.7倍,总市值超过860亿元。吉比特、完美世界、三七互娱等头部游戏公司,也都实现了股价翻倍。
资本市场的火热,背后是业绩的强劲支撑。以世纪华通为例,2025年上半年营收172.07亿元,同比增长85.5%;净利润26.56亿元,同比暴增129.33%。其旗下的出海爆款《Whiteout Survival》和《Kingshot》分别创下33亿美元、3亿美元的累计收入,稳居全球手游收入排行榜前列。
游戏股的反弹,绝不仅是靠一两款爆款产品撑起来的。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是政策层面的持续利好。2025年前8个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一共发放游戏版号1119个,同比增加20%;其中8月单月就发了143个,创历史新高。审批节奏稳定、可预期,给了游戏公司更多信心,也让新产品上线节奏加快。
其次是AI的深度融合。游戏公司早就不是“写代码搞美术”那么简单,AI已经彻底改变了游戏的策划、研发、美术、运营等各个环节。金山世游高管曾透露,AI在美术、开发等环节降本增效20%-30%,不仅提高效率,也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2025中国游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显示,近80%的头部游戏企业已布局AI技术,约50%的企业构建了AI生产管线。像三七互娱、巨人网络等公司,已经不只是用AI,还直接投资AI初创企业,成为AI赛道的“金主”。
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游戏商业模式变革的引擎。从“换皮快钱”到“长线运营”,AI让游戏项目的生命周期更长、现金流更稳,也让整个行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预期提升。
当然,也不是所有游戏公司都在“吃肉”。这轮行情的主角,还是那几个头部厂商。中腰部企业依然在内卷、在拼命求生。行业的“二八效应”在加剧,大厂靠资源和技术优势越跑越快,小公司则在夹缝中找机会。
不过,游戏毕竟是内容行业,永远不缺“黑马”。一个创意、一款产品,也能改变一家公司的命运,甚至改写行业格局。正如开源证券所说,游戏行业已经从“换皮爆款”走向“长线运营”,从依赖流量红利转向内容为王,这本身就是一次长期价值重估的过程。
从估值角度来看,游戏板块依然处于低位。2025年上半年,A股游戏公司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2.8%,行业已明确站在业绩拐点右侧。浙商证券预测,2025下半年及2026年,板块业绩将持续提升,估值有望切换至20倍PE,行情有望延续。
就像瑞银在去年底说的那样:在所有互联网细分领域中,他们最看好游戏行业,甚至超过旅游和电商。原因很简单——游戏是逆周期消费品,只要内容好,再冷的市场也能热起来。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