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今再提到小品王,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赵本山的形象。
但在赵本山的时代来临前,有一个人可以说是开创了电视小品的先河,他就是陈佩斯——那个在春晚舞台上“喝面条”“当小偷”的光头汉。
彼时那个娱乐产业相对不发达的年代里,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关于喜剧的畅想。
只要他们出现,就会“逗倒”一大片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先锋的人物,却突然之间消失在了央视的舞台上。
很快,一个小“阴谋论”就出现了。
大家都说陈佩斯因为太“拧”得罪了央视,于是惨遭封杀。
传言纷纷,央视和陈佩斯都始终沉默。
一直到20年后,陈佩斯才开口讲述了这件故事的内幕,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那么封杀之谜到底是真是假?陈佩斯为何突然消失在了春晚的舞台上呢?
1998年春晚的舞台上,观众们再度见到了那两张熟悉的面孔,他们就是陈佩斯和朱时茂。
这是他们第十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为观众们带来属于他们的独特快乐。
那一年他们带来的小品叫做《王爷与邮差》。
故事依旧延续着他们针砭时弊的风格,经过七年的打磨,这部作品终于搬上春晚。
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对两位演员来说,这都是一次珍贵的喜剧体验。
但是谁也未曾想过,这一出小品竟然成为了陈朱两个人在春晚上的绝唱。
如果从玄学的角度来说,这一个结局早有预兆。
在表演开始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那就是朱时茂的话筒突然不响了,为了让观众听清台词,他只好贴着陈佩斯说话。
所以大家再回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很诡异的一幕——陈佩斯抻着身体贴近朱时茂。
而作为王爷的朱时茂竟然没有因为身份尊贵而躲开这个“下等人。”
这场危机还没结束,另外的危机袭来。
不知为何他们准备好的音效失灵了,就连配合演出的欢呼声和发令枪声都通通不见。
于是两个人只好随机应变,勉强完成了这次表演。
一下台,陈佩斯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他或许已经隐约察觉到山雨欲来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陈佩斯就在音影店发现了一张录有自己和朱时茂的小品合集碟片。
但是他们俩从来没有把版权授权给任何人。
仔细研究后,他们才发现,出品这张碟片的公司正是隶属于央视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在那个版权意识并不强烈的年代里,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对于这种时代的滞后性,所有艺人都束手无策,但是陈佩斯不一样,他选择正面硬刚。
最开始两个人依旧想用损伤最少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无论是发函还是登门,都没有人要和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陈佩斯怒火中烧,一纸诉状把央视告上了法庭。
上了法庭,自然就有决断,最终法官判处侵权成立,责任央视赔偿加整改。
这两位喜剧演员迎来了公道,但一道缠绕着他们二十余年的谣传也就此出现。
那就是,央视把陈佩斯和朱时茂封杀了。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他们和央视的关系。
据陈佩斯回忆,打完官司他们俩还和央视领导坐在一个桌子上吃了顿饭。
甚至隔年的春晚,依旧向两个人发出邀请,只是这一次他们的小品并没有出现在舞台上。
因为临演三天,节目组要求他们换节目。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某个医学院院长打电话投诉他们的小品讽刺兽医。
这次不了了之,陈佩斯选择短暂了放弃艺术,跑进山里和妻子种树。
种树的那段日子,陈佩斯很快乐,但他偶尔也渴望,再回去。
毕竟他这个演员,实在是来之不易。
在提到“天赋”二字时,陈佩斯经常说自己是个拖拖拉拉的半吊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他谦虚,而是真相。
所有人都知道陈佩斯是八一厂出身的演员,但事实上,他考上八一厂,实在是命运多舛。
幼年的陈佩斯并没有在表演上展现出过多的天赋。
但是父亲陈强却是连打带骂的想要儿子走自己的老路——子承父业做演员。
为了能让陈佩斯过关,他甚至一度把陈佩斯“发配边疆”丢到内蒙古军团。
在军团里,陈佩斯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对父亲服软,当演员就当演员吧。
就是这样,陈佩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而迎接他的不是大鱼大肉,也不是父亲的疼爱,而是夜以继日的训练。
他被父亲关在屋子里,亲自教授台步,一字一句的教台词,勉勉强强,像了个样子。
但是要考剧团,却有很多场外因素的考量。
考了半天,陈佩斯一无所获。
好在这个时候八一厂开始招人,于是陈佩斯就去了,但是录取书却迟迟不见。
陈强打听了半天才知道,有人告陈佩斯的状,说他走后门。
这下子,一切梦想都毁了。
但好在八一厂给陈佩斯留了一条口,那就是可以来演“地痞流氓”。
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1979年陈佩斯挑喜剧大梁,拍摄了《瞧这一家子》。
但彼时的陈佩斯虽然对表演的天赋有所展露,但喜剧,他却有些心里没底。
但好在有父亲陈强,陈佩斯后来回忆说,“戏都是我爸手把手教,他演一遍,我跟着演一遍。”
就这样磨,陈佩斯的第一部戏《瞧着一家子》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而这也开启了他对喜剧的真正探索。
电影《夕照街》是陈佩斯塑造了一个足够特别的“市井小人”。
他的名字叫“二子”,虽然平时插科打诨,不像人样,但是关键时刻,勇气却从他的心底迸发。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二子”成为了陈佩斯的标志。
而这个标志,也延续到了陈佩斯的小品舞台上。
他第一次登上春晚的《吃面条》就属于这种类型,从此一炮而红,成为经典。
但是陈佩斯的野心,从来不止于此。
在离开央视后,他于2001年开启了自己的话剧元年。
一部《托儿》,吊打了市面上一众喜剧片。
而这只是开始,结尾尚在远方。
曾经有人评价陈佩斯说,他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演员,他也是一个纯粹的演员。
这样的评价,如果放在别人身上,难免有些言过其实,但是放在陈佩斯的身上,却恰如其分。
纵观他的小品、电影,他始终在践行着纯粹这个标准。
在其他人拼命给喜剧上价值的时候,陈佩斯说,“喜剧的第一目的就是让观众快乐。”
至于价值,那是另外的锦上添花。
但是现在很多喜剧反而是本末倒置,让整个喜剧市场疯狂退步。
但又实在没有退步到三十年前的盛况,让人只能不胜唏嘘。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现状,陈佩斯才选择出山。
他在2018年启用了自己筹备已久的大道戏剧谷,在这里开始了他自导自演的话剧大戏——《惊梦》的排练。
就像那句被奉为圭臬的戏剧金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陈佩斯在这部话剧里巧妙的把戏设计成一出关于戏剧的悲剧。
但是在舞台行动中,却又是笑料百出。
而在这出话剧里,作为演员的陈佩斯依旧十分执拗。
哪怕已经年过七十,腿脚都有些不利索,但是他依旧要挑战“高难度”动作。
就譬如在枪响之后,陈佩斯还会拖着隐隐作痛的腿,在地上匍匐前进。
其他人心疼陈佩斯,就主动说可以简化动作,但是却被陈佩斯严厉拒绝。
他觉得,艺人站在台上,就没有男女老幼,唯一的目的,就是服务好观众。
就像所有人预计的那样,陈佩斯的《惊梦》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
这不是他第一次在话剧世界发亮,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但很快陈佩斯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尽管自己能够让观众捧腹大笑,但是年轻一代的演员们,却失去了这样的魅力。
为了传承,他出现在了暌违已久的央视舞台上,参加了综艺《金牌喜剧班》的录制。
这不仅再度打破了他和央视交恶的传闻,还为中国喜剧带了新的星星之火,为喜剧界增添了很多新鲜血液。
而在一段时间的“复出”后,陈佩斯又再度沉寂下来。
但是我们都知道,他的沉寂,是为了喜剧更好的回归。
毕竟他曾和朱时茂,挑起了一整个漫长的时代。
陈佩斯是这个时代里不折不扣的艺术家。尽管在某些事情上,他很轴,但就是这份轴成就了他。
他不对喜剧撒谎,更不对艺术撒谎。
正因如此,他才会涌现出不断的好作品。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除了希望陈佩斯继续演出外,最希望的就是喜剧后辈们会继承他的精神,让舞台再度焕发光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陈佩斯与朱时茂:离开央视的日子》纵相新闻 2020.10.31
《中新人物丨陈佩斯:喜剧第一目的是给观众带来快乐》中国新闻网 2023.05.07
《陈强生前只记开心事 让孙子剃光头显示三代同堂》中国新闻网 2012.06.28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