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药,我吃了差不多三个月吧,感觉真的不一样了。”

71岁的陈大爷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复查血压时,忍不住和医生分享:“我现在手脚不麻了,晚上也不那么焦躁了,关键是高血压都稳了不少。”
医生看了看陈大爷的复诊单笑道:“这不是药的事儿,是您补对了营养素——维生素B6。”
“维生素也能稳血压?”陈大爷有点诧异。
其实不仅仅是血压。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维生素B6对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甚至心理状态,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60岁之后,体内B6合成能力下降,如果长期缺乏,可能诱发一系列慢性问题,却常常被误认为是“年龄大了”。

那么,维生素B6到底对哪些疾病有效?应该怎么补才安全?有没有食物天然富含它?今天就带大家全面认识这个“常被忽视的长寿维生素”。
不少人以为,维生素B6是年轻人熬夜、掉头发时才需要补的,其实大错特错。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建议:
60岁以上人群每日推荐摄入维生素B6为1.7mg,但多数人群日摄入量不足1mg。
这背后,有两个常被忽略的原因:

而缺乏B6的后果,并非只是“乏力”这么简单,而是会深度影响四大系统健康。
1.神经病变与手脚麻木改善
B6是“神经递质合成”的关键元素,缺乏时会影响神经传导。
很多中老年人出现“手脚刺麻、晚上抽筋、脚底踩棉花感”,其实与轻度周围神经炎有关。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B6水平充足者,神经病变症状减少约41%。

2.辅助控制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维生素B6能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而Hcy被认为是动脉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
一项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
每日补充1.6mg以上B6,12周后平均收缩压下降7.8%,同型半胱氨酸下降22%。
3.改善免疫力低下,预防感染
B6参与白细胞生成与抗体合成。缺乏时,机体免疫反应减弱,更容易感冒、发炎、伤口不易愈合。

尤其对长期卧床、术后恢复的老年人来说,B6是维持免疫活性的“能量来源”。
4.缓解焦虑、情绪不稳、睡眠差
维生素B6能促进血清素和褪黑素合成,这两种物质分别负责情绪稳定和睡眠质量。
日本一项老年临床实验表明:持续补充B6 30天后,受试者入睡时间平均缩短23分钟,焦虑评分下降17%。
1.吃得对:这些天然食物是B6“宝库”
动物类:鸡胸肉、牛肝、三文鱼、金枪鱼

植物类:燕麦、香蕉、坚果、豆类
其中,熟鸡胸肉100g含B6约0.5mg,是一日摄入的一大来源。
2.补得稳:特殊人群建议适当服用复合B族维生素
对于患有慢性病、肠胃吸收不良、服药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含B6的复合维生素产品。
注意:不建议长期大剂量单独补充B6,高于100mg/日可能导致神经毒性。
3.补得巧:饭后服用吸收更好

维生素B6为水溶性维生素,饭后服用吸收率高,且不刺激胃肠。
若通过饮食获取,建议搭配富含蛋白的食物,如肉类、豆制品,可促进B6代谢效率。
维生素B6不是“新潮补剂”,也不是“网红成分”,它只是你身体每天默默需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小兵”。
但这位“小兵”,却能守护神经系统、心血管、免疫力与情绪稳定,尤其对60岁以上人群来说,它可能就是身体“由内而外”开始转好的第一步。

如果你最近经常感到手麻脚凉、晚上难睡、情绪不稳、容易感冒,不妨从餐桌开始,吃对一点点、改善多一点。
今天开始,适当关注你的维生素B6摄入,也许,就是你迈向健康晚年的关键转折点。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您有长期服药、慢性病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素。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国营养学会
“维生素B6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研究”,《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22年第108卷
“B6与老年神经系统保护机制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年第54期
“营养素摄入与老年人睡眠质量关联研究”,《日本临床营养学报》,2020年第38期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中国临床营养网,2023年发布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