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船东弃日韩选中国,80天造万吨油轮!中国拿下全球74%订单

当意大利格里马尔迪集团的高管站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的码头上,看着即将交付的9000车位汽车运输船时,他给出了一个让日韩同行颇为扎心的评价。

如今,中国造船水平已经大幅提升,在造船业许多细分领域,中国的竞争力、速度与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超越了日本、韩国等传统造船强国。

这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这艘庞然大物旁边,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的船体也已成型。

一艘是高附加值的特种运输船,一艘是号称“造船业皇冠上明珠”的邮轮,两者并行建造的场景,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宣告。

这不是单一技术的胜利,也不是某个环节的突破,用数据来说话,在外高桥造船厂的订单中,有90%的订单都来自海外。

这背后是一种全新的“系统能力”在发力,这种能力,到底是什么?

系统化的竞争优势

上海外高桥造船厂为意大利格里马尔迪集团建造的9000车位PCTC船不仅配备了零排放的岸电系统,还为未来可能使用的氨燃料预留了技术接口。

这意味着,船只在未来20年内可以根据全球航运燃料的变化,灵活调整其动力系统,保持长期的技术领先。

而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的成功,首先体现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上,过去,船舶的建造通常是按传统流水线方式进行,施工过程紧密依赖长时间的线性作业。

但外高桥造船厂引入了与高铁“动车组”类似的并行生产模式,将船舶的建造拆解为多个独立模块并行处理。

这种方式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尤其是对于11.4万吨级油轮的建造,外高桥只需要80天完成,比韩国船厂快了近40天,比日本的效率高了一倍。

这种并行生产模式的核心在于其细化的生产环节管理,在外高桥造船厂,每一个生产过程都进行了精准的优化和管理。

从设计、材料采购到船体安装,每一步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时间和误差,这样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得船舶的质量得到保障。

此外,生产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也是该厂的一大亮点,工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个环节的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几乎不依赖人工操作即可完成高精度的生产任务。

在这种高效、智能的生产模式下,外高桥造船厂的钢材利用率从过去的65%提高到了92%,这意味着船厂能更节省材料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而且,工厂内的生产流程管理也采用了高度系统化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通过数据化手段进行监控和优化,确保船只的质量与交付时间能够严格符合要求。

中国船舶产业的生态圈

除了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外,中国造船业的成功之处还体现在高效的供应链和协同能力上。

我们都知道,造一艘油轮所需的钢材、电缆和精密零部件,数量极其庞大,并且还要必须要求产品质量严格。

而中国的钢铁企业——宝钢、武钢等,不仅能够为船厂定制专用钢板,而且还能在7天内交货,这种效率使得中国船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重要地位。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船舶配套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几乎所有船舶需要的零部件都能在短时间内从本地供应商那里拿到。

这样的供应方式让中国船厂的生产效率和交货速度远超日韩同行,与中国相比,日本和韩国的船厂在许多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上依然依赖欧洲进口。

这不仅拉长了供应链的时间,也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使得他们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越来越成为船舶制造业的重要竞争因素。

中国引领全球航运趋势

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的成功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造船业的崛起,2024年,全球74.1%的新船订单涌向中国。

令我们骄傲的是,这个数据也代表着我国造船业已连续15年领跑全球,这背后不仅仅是技术和产能的提升,更多的是其远见卓识和战略布局。

中国造船业的目标不单单是应对当前市场需求,而是通过持续创新和前瞻性的规划,提前锁定未来航运市场的需求。

此外,中国船舶业正在大力推进智能船舶的研发,致力于提高航行效率和降低能耗。

中国开发的智能示范船配备了能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船舶的能耗情况,并根据气象数据优化航行路线,使船只的航行效率提升了15%。

如今,中国已经主导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智能船舶标准,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中国在航运技术上的竞争力,也让中国在全球航运规则的制定中占据了话语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财经   船东   油轮   意大利   中国   订单   全球   造船厂   船舶   造船业   船厂   航运   格里   海外   韩国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