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在美国留过学就等于是人才的代名词。
可偏偏中国就有这么一位牛人,完全没接受过西方的教育,却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无数世界性的难题,就连美国人都纳闷——于敏,究竟是怎么想出来于敏构型的?
对曾经的科学界来说,美国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明珠。毕竟在这里,有全球最聪明的一批人,有全球最好的实验设备和最浓厚的学术氛围。
你想想上世纪的那么多大牛,多少人都是美国人?
也因此,曾经的我们以去西洋留过学为荣,其中又以美国为最高大上的存在,只要是美国回来的统统都是人才。
毕竟你想想,人家40年代就搞出来原子弹了,可中国那时候连识字率都没提上来,全国不少人都是文盲,更别说高等教育了。
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
但偏偏,就是有一个中国人横空出世,直接打碎了国内对西方的崇拜滤镜。
他就是于敏,一个尘封许久的名字。
1926年,于敏在天津出生了,最早的时候其实没展露出来多少惊人天分,和很多天才、神童相比,于敏显得很普通。
当然,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大器晚成。
于敏虽说小时候不显露山水,可他却有股钻研的劲来,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并且一定要刨根问底。
一直到了高中时候,于敏才终于一鸣惊人,他的成绩慢慢攀升到了全校的第一名,并且长期保持,于是不用多说,44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并最终转入了自己喜爱的物理系。
于敏在北京大学留影
毕业后,他就加入了研究所成了一名物理学家,并且纯粹靠着自己取得了不少成就。
上面眼看自己这里出了一个天才,自然是对此高度重视,大约在51年的时候,于敏已经是我国物理领域小有名气的大师了,他也因此被调入了中科院,并最终接触到了核学。
在这个领域,他爆发出了惊人的天分。
核科学,上世纪才慢慢兴起的一门学科,最初的发展方向主要就是原子弹,后期才逐渐转向民用的核发电等等。
而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上世纪的中期,正是我们决定要大力发展国防的时候,原子弹的计划也是从那时定下来的。
而于敏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展露出了自己的强大天赋,才接触没多久就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这可是我们核能领域的重大突破。
也因此,大约在61年的时候,于敏受到了来自于钱三强的邀请,在他的介绍下,于敏秘密参加了氢弹项目——这个足以改变他一生的事业。
于敏与邓榢先(左)在核试验基地
为了氢弹,于敏究竟付出了多少呢?
第一个就在于名望和财富上,氢弹作为我们的绝密项目,是绝对不容许泄密的存在,甚至就连他的家人都不能告诉。
而于敏这个名字,也注定只在极小范围内才会有人知道,换言之,或许直到他死,世人才能知道于敏为了国家都做了什么,他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等等。
对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情,人只有一生,很多人都会想要波澜壮阔的一生,可选择了氢弹,那就注定你这辈子和这些光鲜亮丽的东西无缘了。
其次,氢弹研究很危险,也很艰巨——它和原子弹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
原来,虽说两个都是核武器,但氢弹的威力可比原子弹大多了,并且双方的基础原理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而原子弹虽然神秘,但在二战和后续冷战的背景下,特别是还有来自于苏联的帮助,其实不少关键地方都已经泄露的差不多了,我们对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又会有什么危险性把握的是比较清楚的。
可氢弹不同,它的问世时间更短,掌握它的国家更少,特别是因为它恐怖的威力,所有掌握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决定严格保密,绝不可能对外泄露一点。
所以,我们当时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可终究是如何做到的?
中间又有什么危险就是完全的一窍不通了,于敏在这个时候能接过重任,不得不说实在是心志强于常人。
最终,他也没有让我们国家失望,仅仅在原子弹后的2年8个月,氢弹就顺利在我国诞生了——速度是美苏两国的数倍不止。
特别是在氢弹的形态上,我们还巧夺天工般弄出来了一个于敏构型,让美国人至今不理解。
于敏构型到底长啥样?没人知道,这是我们的最高机密之一。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于敏构型在小型化上远胜美国,举个例子,他们同规格的氢弹或许重达数吨左右,而我们就可以做到体型和重量只有美国的几分之一,甚至有可能更低。
这在战略上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美国人对于敏构型可以说是眼红许久,他们甚至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一个构型会出现在中国。
是啊,当时的美国在科技上是真的一家独大,就连苏联在不少领域都落后他们半步,全球科学家更是以美国为科技圣地。
但于敏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点,他打碎了我们旧时候对美国的滤镜,告诉我们外国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中国人也能弄出属于自己的世界第一。
这对于当时的士气而言,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彻底提振了国人的士气和精神。
毕竟,曾经的我们虽说要赶超美国,实现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之梦,可究竟能不能做到?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但漫长的过程中,怀疑是一个很可怕的拦路虎,而于敏的出现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去相信中华民族崛起之未来!
所以说,于敏院士是很伟大的。
于敏与夫人孙玉芹
一直到氢弹工程陆续解封,于敏才终于被我们大众知晓,这中间,他整整隐姓埋名了28年,甚至有时候都无法与家人正常联系。
这中间,他经历了多次生死危机,三次与辐射感染擦肩而过!
让我们对这位伟人致敬,更要学习于敏这种敢于人先、自信自强的精神!
参考资料:
1.国之脊梁!这个名字曾绝密28年——上观新闻
2.弘扬科学家精神丨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曾是国家最高机密——于敏——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