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无法征服的大江,水能超三峡,却没有一座水电站

编辑|朝暮古今

中国有一条大江,水能蕴藏量超过三峡,流域内巨大的落差堪称一座天然水电站。

二十多年前,工程师们初见其潜力便两眼放光,很快勾勒出 “两库十三级” 的开发蓝图,规划总装机量高达2132万千瓦。

但是最后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

论水能,它稳居全国榜首,论开发难度,它也创下了全国之最。

就是这样一条集巨大价值与风险于一身的江河,为何成了谁也动不得的 “禁区”?

2000年,云南省为了发展经济,组织专家对省内的水资源进行考察规划。

怒江,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西部的大河,进入了水利工程师们的视野。

他们发现怒江水流湍急,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个“充满了电能”的地方。

到了2003年,云南省完成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

这个规划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方案:在怒江中下游修建“两库十三级”一共15座水电站。

这些电站如果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132万千瓦,甚至比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还要多出300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超过1000亿度。

而且,怒江所在的地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002年时,怒江全州的财政收入只有1.05亿元。

水电开发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电力,据测算建成后每年还能为地方增加27亿元的财政收入,仅怒江州每年就能增加10亿元。

这不仅能显著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个计划一经公布,就遭到了强烈反对。

最重要的原因是地震,怒江位于横断山脉地震活跃带,地质结构极为复杂,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带。

历史上,这一地区地震、滑坡频发,仅20世纪以来,云南地区5.5级以上地震就发生333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多达13次。

在这种地质环境下建设大型水坝,无疑增加了工程的风险。

水库对周边的地质确实有重大影响,这已被证明。

虽然水电诱发地震的案例在国外也有,但一般都是近距离的小范围影响,级别大多在4级以下。

但专家担心,在如此活跃的地震带上修建高坝大库,可能会加剧地质不稳定性,引发滑坡、崩塌甚至诱发地震。

例如,山体主要靠岩石之间裂隙的摩擦力来支撑保持稳定,如果山体被水浸泡,摩擦力就会降低,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

更危险的是,滑坡涌浪可能带来巨大灾难,瞬间涌入水库的山体可能掀起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巨浪,甚至可能把坝掀翻。

这样的风险让决策者在怒江主干道上建设水电站时不得不格外谨慎。

还有一重要的原因,怒江所在的“三江并流”区在2003年7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这里是全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全国25%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动物,包括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

怒江下游还保存着中国最完好的30公顷野生稻种群,是珍贵的基因库。反对者担心,大坝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这些独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怒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区。在高山峡谷区修建干流大型电站,可能会加剧地质灾害风险。

怒江还是中国与东南亚淡水鱼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坝会破坏鱼类的洄游路线。

当时云南大学一位主任就指出,怒江等大河沿断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在此修建大型电站必须关注可能的地震灾害危害,工程的经济寿命可能远较预期设计短。

这场争论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200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怒江水电规划报告作出了“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的批示。

随后,怒江主干流的水电开发计划被暂时搁置了。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争论的十几年间,尽管主干流的大坝没建起来,但怒江的许多支流却已悄然建起了众多小水电站。

到2008年,已有45家企业进驻怒江开发中小水电,协议开发65条河流。到2016年,怒江66条支流上已建和待建的小水电站约有90座。

同时,一些为未来大水电开发做准备的前期工作,如架桥修路、县城搬迁等,也在低调进行。

2010年后,情况又出现一些变化。国家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再次将怒江水电基地建设列入其中。

当时的规划也从最初的“两库十三级”调整为“一库四级”。看来怒江水电开发似乎出现了转机。

但到了2016年,事情又有了新的发展。当时的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表示:“怒江小水电全部叫停,不再开发。”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电力需求也有所下降,电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同时,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时至今日,怒江仍然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在干流上修建大型水电站的大河。

这条奔腾的江河得以保持其自然的流淌状态。当地民众现在正依靠“生态资源”走绿色富民之路,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旅游业。

2023年春节期间,怒江就接待了游客26.9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5亿元,“峡谷怒江,养心天堂”正逐渐成为当地旅游的名片。

如今,长江黄河这些大河早就梯级开发了,发电、防洪、灌溉效益明显,但怒江就这么一路自由奔流,从青藏高原冲到云南,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这在当今中国确实少见。

很多人都觉得,这太可惜了,怒江水流湍急,蕴藏的巨大水能白白流失,要是建了水电站,能给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说不定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老百姓生活。

但另一方面,怒江所在的横断山脉是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被称为“物种基因库”。

一旦筑坝截流,可能会破坏独特的生态环境,影响珍稀鱼类洄游,甚至改变沿岸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我觉得这事就像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选择题。过去我们更注重开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长远价值。

也许暂时不开发干流是一种留白,给未来保留更多可能性。现在技术不断进步,说不定将来有更环保的水电开发方式,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水电需求。

总之怒江没建大坝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幸运。它让我们有机会思考发展和保护之间如何平衡,毕竟一条自由流淌的大河本身就是无可替代的自然遗产。

澎湃新闻——《政协委员:怒江再建小水电站已不合适,且无必要》

华夏时报——《怒江水电10年后复活 被搁浅原因+多方博弈暗中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科技   水能   水电站   大江   我国   怒江   大河   电站   水电   地区   云南   地质   大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