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绕到33到39岁才想明白,可这时候早就被家庭、房贷、老人孩子捆得死死的,想翻身都没力气。
反观那些“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18到25岁就把社会规则摸得门儿清——这些普通人踩破鞋底都找不到的真相,不过是他们家几代人传下来的“生存手册”。
人生最亏的不是乱花钱,而是认知跟不上,把好时光全造没了。
普通人像在大雾里瞎转悠,熬了一整晚刚摸到点门道,天就亮了;紧接着就得揣着那点家底,慌慌张张上了生活的“赌桌”,最后输得底朝天。
说白了,人和人的差距,本质就是“醒得早”和“醒得晚”的差距。
20多岁多金贵啊!女生身边不缺追求者,男生找工作也容易被“多看两眼”。
可偏偏很多人揣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劲,根本没把“搞钱能力”当回事,也从没主动练过怎么抓资源、攒人脉。
等青春一晃而过,30+的年纪一到,女生身边的人少了,男生在职场也没了“年龄优势”,再撞上孩子要奶粉钱、老人要医药费,才突然拍大腿:“原来钱这么重要!”
但这时候再发力,人家早就跑出去十万八千里了,追起来能累到吐血。
有个36岁的普通妈妈,在商场里看到一幕直接破防了:一个外卖小哥等着接单的空当,坐在公共钢琴前弹得有模有样,琴声好听,可怎么听都透着股无奈。
她突然想通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学琴棋书画,是为了混圈子、提气质,最后成“富二代”;
咱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学这些,大多是被培训机构割了韭菜——会弹钢琴又怎样?
照样得风里来雨里去送外卖;画得好又如何?还不是天天996当策划;棋下得再牛,该跑销售还得跑。
培训机构就爱给家长画大饼,说“学这个能逆天改命”,却绝口不提一个真相:那些高大上的技能,全是“有钱才能玩的锦上添花”,根本不是咱们普通人的“救命稻草”。
这位妈妈立马给孩子停了所有艺术班,她的想法特别实在:普通人家的娃,先学好怎么挣钱生存,比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格调”管用一百倍。
认知这东西,是会“遗传”的。普通人家的长辈,一辈子都在为吃饱穿暖操心,能催着孩子好好读书就不错了,哪懂什么社会逻辑;
可公务员、做生意的家庭不一样,孩子从小听的就是“怎么整合资源”“怎么换人情”,认知自然甩同龄人一条街。
对普通人来说,想早醒只能靠“意外”:要么20岁就摔个大跟头,逼自己爬起来;要么运气好、脑子灵,能从杂七杂八的信息里抠出真相。
社会从不会等你“想明白”,它只会推着你往前跑。
说到底,搞钱的本质就是“认知变现”——你把社会规则、人性那点事看透多少,就能挣多少钱。
这场认知的赛跑,谁醒得早,谁就赢了。毕竟在生存这条路上,早一步开窍,就早一步站稳脚跟。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