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直播间,一位妈妈正在哭诉:"我儿子刚上初一就说作业太多压力大,我立刻找老师让他少写作业;后来他说同学都穿名牌鞋,我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堆;再后来要手机,我虽然担心还是给了...现在他动不动就威胁辍学,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一句话点醒了她:"你不是在满足孩子,是在放纵孩子!"
一、无底线的隐私空间
想起两个真实故事:
李雪琴高中时,妈妈发现班主任让查看她手机,却主动道歉:"我觉得不该看你的隐私"
另一位妈妈偷看女儿手机,发现整晚刷小说后崩溃:"尊重隐私换来的是放纵!"
正确做法:
1. 先管住自己的好奇心,别当"侦探家长"
2. 多留意孩子细微变化,比如突然爱锁门、作息紊乱
3. 像朋友一样聊天:"最近看你常熬夜,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
记住:尊重≠放任,适度的关心是父母的责任!
二、随意支配的金钱
《变形计》里有个男孩,父母只会用钱表达爱,结果他张口闭口只有"给钱"。评论区一针见血:"让孩子过早掌握大额金钱,是父母的失职!"
可怕后果:
花钱如流水,沉迷即时满足
误以为"钱=爱",价值观扭曲
欲望越来越大,最后欲壑难填
建议这样做:
✓ 根据年龄给适量零花钱
✓ 大额支出必须商量
✓ 教孩子记账,明白"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三、完全放手的社交
一位单亲爸爸的教训:因工作忙,对女儿交"社会姐"朋友不闻不问,直到班主任来电才知道女儿参与校园霸凌!
血泪教训:
毒友谊比没朋友更可怕
孩子的判断力有限,需要家长把关
可以这样说:"你那个朋友总逃课,妈妈有点担心..."
关键点: 了解孩子的朋友圈,不是控制,而是用人生经验帮他们避开陷阱。
四、随时可得的电子设备
我女儿曾手机成瘾,后来我把客厅改造成书房,到处放满书。现在她主动和我约定:
设使用时间密码
每次用完卸载APP
周末才能看1小时短视频
实测有效的方法:
✔ 用有趣的活动替代刷手机
✔ 讲明沉迷危害:"长时间看屏幕眼睛会像煮熟的鸡蛋"
✔ 父母先放下手机,带孩子爬山、做手工
写给焦虑的父母们
复旦教授说得好:"不要求孩子情绪稳定,但要教会他们稳定地表达情绪。"当孩子哭闹要东西时:
1. 共情:"妈妈知道你很想要..."
2. 立规矩:"但咱们说好一周只能买一次玩具"
3. 转移注意力:"不如先去公园放风筝?"
记住: 真正的爱不是有求必应,而是在满足与拒绝间找到平衡。守住这四条底线,别等孩子被宠坏了才后悔!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