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2025赛季日职联赛进入尾声,本赛季日职联赛即将走向终点,在联赛还剩下2轮的情况下,三支降级球队已经出炉——他们分别是垫底的新泻天鹅,以及倒数第二、第三的湘南丽海和再次“一轮游”的横滨FC。

日本联赛进入最后冲刺
不过在冠军争夺方面却仍保有一丝悬念,鹿岛鹿角目前以1分的优势领先第二的柏太阳神,手握争冠主动权。最后两轮联赛,鹿岛鹿角将在客场对战东京绿茵和收官战回到主场面对横滨水手;而柏太阳神则要在客场面对已经降级的新泻天鹅以及收官战主场面对町田泽维亚。目前来看,日职本赛季的冠军悬念依然不小。
无论最后是谁夺冠,相信本赛季的冠军都将是日职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值得铭记的冠军,事关在本赛季之后,将告别自1993年以来一直沿用的自然年赛制,转而采用全新的跨年赛制。因此,本赛季的日职冠军,将是日职联赛最后一个自然年赛季的冠军得主。

日职、日乙、日丙都将进入全新阶段
2025年10月末,日本职业足球联盟的一纸公告划破东亚足坛的平静:自2026/27赛季起,运行33年的自然年赛制将正式退场,日职、日乙、日丙三级联赛全面转向跨年赛制,新赛季将于2026年8月8日启幕,至次年6月6日收官。
日本足协主席野野村芳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日职联赛下一个三十年规划的起点。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在这三十年内,将日职联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联赛。”
对于日职来说,从自然年赛制改成跨年赛制,并不是拍脑袋形成的决策,而是历经近三年筹备、兼顾短期衔接与长期战略的系统性变革。其改革逻辑清晰地围绕"国际接轨"与"竞技优化"两大核心展开,展现了成熟联赛的治理能力。
为确保改革落地,日本职业足球联盟展现了极强的统筹能力与资源投入。针对北海道、新潟等降雪地区的办赛难题,联盟设立50亿日元专项补助金,用于俱乐部供暖系统与气膜场馆改造,单支受助俱乐部可获约3.8亿日元支持,彻底化解气候阻力。
当然,为了填补2026年上半年为改制产生的“空窗期”,日本职业足球联盟官方宣布决定将2026年2月至6月举行的特别赛事命名为 “明治安田百年构想J联赛”,以作为一个历时4个月的过渡性赛事。

百年构想联赛
届时,日职联赛将分为东西两区,各10支球队参赛;日乙、日丙则按照东西南北进行分区对抗。季后赛阶段则将安排在5月下旬与6月上旬进行,由东西(或各区)同名次球队之间对阵决定最终排名。这项赛事不设置升降级,但是日职联赛的冠军将会与2025赛季日职联的冠亚军一起参加26/27赛季亚冠精英联赛。“百年构想联赛”作为过渡赛事,既保持比赛强度,又通过亚冠资格奖励(冠军直通亚冠精英联赛)激励球队投入。
这种"专项补贴+创新过渡"的组合拳,使得改革在60家俱乐部投票中获得52票支持,反对票仅1张。
就此,日本的足球联赛将会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而这也给整个亚洲足球、或者说中国足球,带来了全新的冲击。
这一历史性变革不仅让日本成为东亚首个全面采用跨年赛制的足球强国,更将中国中超联赛推上风口浪尖——当亚冠精英联赛早已完成跨年转型,近邻韩足协也已启动改革论证,仅剩中超仍在自然年赛制的轨道上徘徊。这场赛制选择的分化,背后是不同足球发展阶段下,现实条件与战略诉求的深度博弈。
改革动因:亚冠倒逼与留洋刚需的双重驱动
2023年亚足联对亚冠体系的跨年改造,成为压垮日职自然年赛制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采用自然年赛制的J联赛球队需在每年3-12月的密集赛程中,额外穿插次年2-5月进行的亚冠赛事,导致核心球员全年无休,2024赛季川崎前锋因多线作战导致联赛排名暴跌至第11位的案例,成为改革的直接催化剂。

日职球队在夏季间歇期找来了多支欧洲豪门进行热身
同时夏季的酷暑也会导致球员表现下滑,据数据显示,日职球员在夏季(6到9月份)的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明显下降,而改成跨年赛制,能有效避开炎热的夏季影响,同时也不再需要在未来的世界杯年,出现联赛因为世界杯而“停摆”的情况出现。
竞技生态与商业价值的双重升级
除此之外,改革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日本足球的发展生态。跨年赛制使日职联赛与欧洲主流联赛周期完全同步,球员冬歇期转会、国家队集训安排将不再受制于赛程冲突,前日本国脚冈崎慎司直言"与旅欧球员的交流和衔接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
要知道,随着三笘薰、久保健英等越来越多日本制造的球星在欧洲赛场站稳脚跟,自然年赛制造成的转会窗口错位愈发刺眼——当欧洲夏季转会窗关闭时,日职联赛正处赛季中段,俱乐部往往不愿放行核心球员,无形中阻碍了日本足球人才的全球化流动。而与欧洲相同的转会期,也会让更多欧洲俱乐部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日本的球员,提升日本球员的转会价值,也能让日职各支球队的财政在无形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除此之外,对于想要留洋的日本球员来说,赛制改革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决策。毕竟对于欧洲的俱乐部来说,尽管对比之前,日本球员不仅会成为一些顶级联赛中下游球队的即战力补充,同时也是挖掘潜力的地方。就像高井幸大、藤田让瑠、佐野海舟、町野修斗等球员,他们都是在夏窗离队登陆欧洲。然而他们与其他夏窗新援相比,他们由于仍处于日职赛季中期离队,因此缺少恢复时间和融入新球队的时间,因此他们也很可能因为疲劳+适应新的高强度环境下出现受伤的情况,前面提到的今年加盟热刺的20岁中卫高井幸大,刚加盟不久就在训练受伤,目前仍未有复出时间表,这对于一位刚刚登陆欧洲的年轻球员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打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职联赛能与欧洲主流联赛完成“接轨”,那么这些对于一些想要旅欧的日本球员来说都将不再是问题。
商业层面,联盟为过渡赛事设置总计21亿日元的奖金池,仅日职过渡联赛冠军就能斩获1.5亿日元,配合与国际赛事周期匹配的转播权益,预计将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入局,推动联赛商业价值迈上新台阶。
同时,对于各支日职球队背后的投资方来说,日职改制也还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随着世界经济的转型,无论是国内的资本对于球队的建设抑或是外来资本的投资,都正在无形地改变着联赛的架构。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企业正在接替昔日制造业资本控股的状况,目前像排名榜首的鹿岛鹿角身后的大股东Mercari作为电商巨头已经接替了之前的日本制铁,成为了球队的“话事人”、此前财大气粗的神户胜利船目前大股东则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另一家电商——乐天、川崎前锋的大股东则是软件行业的富士通、以及游戏巨头CyberAgent也成为了本赛季亚冠球队町田泽维亚的最大股东。科技企业的入股为日职联赛俱乐部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维,同时也让这部分球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排名日职前六的俱乐部背后大股东则全部涉及IT技术、半导体或电子商务等高新科技板块。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恰恰是我们中国的联赛体系。目前无论是中超抑或是是中甲联赛,多数俱乐部由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控股。拿中超举例,16支球队里面有12家俱乐部由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控股,仅4家为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更别提在中甲的新军广州豹,这支意欲取代恒大成为广州城老大的球队,更是由广汽集团联合广州港、白云山文化等六大国企共同控股。正因是这样强大的背景支撑下,他们本赛季在中甲就以升班马的身份收获联赛第三的战绩,差点就逆转重庆铜梁龙,完成“四级跳”。

中甲升班马广州豹背靠多家国企取得季军
目前排名联赛前三的球队均由国资企业操控,更别提山东泰山、北京国安这样的老牌劲旅。恰恰4家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的球队——梅州客家、青岛海牛、深圳新鹏城以及云南玉昆,除了升班马云南玉昆之外,其余3队本赛季都是保级球队,他们普遍面临资金压力,战绩也自然不会好得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日职和中超的鲜明对比下,不难看出新兴资本对于足球环境的推动升级改革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不同于国企资本或者旧有资本对于投资足球的动机,足球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品牌实践或者说是政府的政绩工具,而是实实在在要为其带来利益的一门生意,因此推动日职联赛在经济收入和商业曝光度上不断提升,成为了这些投资俱乐部的资方需要切实关注的课题。因此日职联赛赛制的修改,让他们能在球员转会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俱乐部也能增加收入。同时海内外资本的同步,也是确保日后围绕日本联赛乃至日本足球的投资能呈现出可持续的增长环境。
与日职的果断变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超联赛的跨年改革已连续两年被搁置。2025年11月公布的2026赛季赛程显示,中超仍将延续3月6日开赛、11月8日落幕的自然年安排,跨年制甚至未能进入联赛工作会议的正式议题。这种停滞并非主动选择,而是气候、资金、制度等多重现实阻力的必然结果。
先天制约:气候鸿沟与场地短板的硬性障碍
中国幅员辽阔的地理特征,构成了跨年赛制的天然屏障。东北、华北等北方地区11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常低于零度,沈阳、长春等城市的球场草皮在低温下难以存活,即便铺设地热系统,单块场地改造费用就高达千万元人民币,这对财政状况普遍紧张的中超俱乐部而言堪称天文数字。
2024赛季末轮,北京国安主场-2℃的低温导致比赛观赏性骤降,上座率不足往常的40%,更印证了冬季办赛的现实困境。这种气候差异远非日本可比——即便北海道札幌冬季多雪,日职联赛也只需针对性补贴10余家俱乐部,而中超仅北方赛区就有8支球队面临类似问题。

延边中甲收官战主场已被大雪覆盖
后天瓶颈:资金链与制度惯性的双重束缚
"金元足球"退潮后,中超俱乐部的财务状况成为改革的最大掣肘。日职联赛方为跨年改革准备了108亿日元专项资金,而中足联至今未能拿出类似的配套方案,甚至连"补贴资金应拨付给俱乐部还是场地业主"的基础问题都无法明确。
更棘手的是制度惯性带来的连锁反应:目前中超球员合同、赞助商协议、转播合同均以自然年为周期签订,若强行改为跨年制,仅合同重签产生的法律成本和违约金就可能超过亿元。2025赛季,某北方俱乐部曾测算,仅调整球员合同周期就需额外支出3000万元,这对于年营收不足亿元的中小俱乐部而言足以致命。
自然年赛制已成为中超竞技水平提升的隐性枷锁。在亚冠精英联赛采用"8月至次年5月"跨年周期的背景下,中超球队需在每年3-4月的联赛备战期参加亚冠小组赛,10-11月的联赛冲刺期应对亚冠淘汰赛,2024赛季山东泰山因赛程冲突导致联赛崩盘的教训尤为深刻。而今年中超三强在亚冠精英联赛的表现则更为直观。
在中超本赛季进入争冠冲刺之际,三支参加亚冠的球队恰恰就是中超联赛的前三名球队,三队为了最终的冠军可以说是厮杀到最后几轮的赛事,目前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仍保留着最后的冠军悬念。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亚冠精英联赛的积分榜上,中超三支球队的排名刚好排在了倒数三名的位置。

亚冠精英联赛东亚区积分榜
对于中超的球队来说,金元足球浪潮的退潮以及国内人才断档的背景下,想要应付联赛+亚冠的双线作战确实非常吃力,而且刚好亚冠的赛程与联赛冲刺阶段的赛程重叠,中超三强的教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除了国内联赛的困境之外,更严重的是人才流动的滞后——当日本球员可在冬歇期无缝衔接欧洲联赛时,中超球员若想登陆欧洲,往往需等到赛季结束的12月,错过欧洲俱乐部的冬季补强窗口,这也导致近三年中超球员旅欧人数降至历史低谷。
日职的主动变革与中超的谨慎坚守,本质上是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理性选择。两种赛制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强国至今仍采用自然年赛制,而日本的改革也面临文化冲击(传统"春季开幕战"仪式感消失)等潜在问题。但从东亚足坛格局来看,赛制分化可能引发新的连锁反应。

对日本而言,跨年制将进一步巩固其"亚洲足球枢纽"的地位。与欧洲同步的转会窗口和赛事周期,不仅能吸引更多南美、非洲外援在冬歇期短期加盟,更能提升日职联赛的国际转播价值,目前已有英超转播商提出购买日职联赛跨年赛季的转播权。对中超而言,短期的坚守虽符合现实,但长期来看需寻找折中路径:可借鉴日本联赛的过渡经验,先在亚冠参赛队中试点"弹性赛程",将其主场比赛集中在3-5月和9-11月进行;同时推动北方球场基础设施改造的政策性补贴,为未来改革储备条件。
中国足协某内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跨年制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能改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先解决俱乐部财务健康、场地标准化等基础问题,否则再好的改革方案也只是空中楼阁。"这或许正是中超当前最清醒的认知——在足球改革的漫长赛道上,赛制选择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与联赛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阶段性注脚。
当日职联赛的球队已开始为2026年8月的跨年赛季备战时,中超的2026赛季仍将在春日里启幕、寒冬前落幕。这场时间差的背后,是两种足球发展路径的真实映照,而时间终将检验,谁的选择更能契合足球发展的本质规律。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