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香山的石阶上,一根粗糙的木棍斜倚在青石旁。52岁的王军霞抹了把额头的汗,指尖还沾着草叶的清香——这是她徒步时随手捡的“登山杖”,像极了四十多年前,她在吉林农村田埂上攥着的那把挖野菜的镰刀,一样的质朴,却都藏着一股子往前闯的劲。
没人能把眼前这个穿着速干衣、笑起来眼角有细纹的女人,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赛道上那个风一样的姑娘完全重叠。那年她23岁,身披五星红旗绕场时,红色绸缎在风里展开的弧度,比所有奖牌都耀眼。
14分59秒88的成绩,让“东方神鹿”的名号刻进中国田径史,可她当时不知道,比起10000米的赛道,人生这场没有终点线的奔跑,才更需要耐力。
田埂上的“跑鞋”:被命运选中的奔跑者
王军霞的童年,是踩着吉林农村的泥土长大的。那会儿她还不知道“长跑”是什么,只知道每天天不亮就要挎着篮子出门,沿着田埂挖野菜、采蘑菇,太阳升到头顶时,篮子里的重量能压得胳膊发酸。
上学要走三公里土路,雨天里鞋底沾着泥,每一步都像绑了沙袋,可她从没喊过累——农村孩子的韧劲,是在田埂上一步步踩出来的。
12岁那年,全家搬到大连,她才算真正见到“操场”。中学运动会上,体育老师看她动作麻利,硬拉着她报了800米。她站在起跑线上,看着身边穿着运动服的同学,攥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衣角,心里直打鼓。可发令枪响的瞬间,她像突然找回了田埂上的节奏,风从耳边掠过,脚下的塑胶跑道竟比土路还轻快。冲过终点时,老师跑过来拍她的肩膀:“丫头,你是块跑步的料!”
15岁,当地体育学院的教练找到她,说要带她练长跑。第一次穿上专业跑鞋时,她对着镜子看了半天——鞋尖是白色的,鞋底有弹性,比家里的胶鞋舒服太多。可训练的苦,远超她的想象: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绕着操场跑20圈,跑完步还要练力量,杠铃压得肩膀生疼,晚上躺在床上,腿像灌了铅。有次练到一半,她躲在器材室里哭,可想起爸妈在工地打工的样子,又擦干眼泪回到跑道——她知道,这双跑鞋,是她走出困境的唯一机会。
12天的训练,她的1500米成绩从5分多钟提到4分48秒;18岁,她被马俊仁教练选中,进了辽宁队。1993年,她迎来“封神时刻”: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她冲过10000米终点线时,计时器停在29分31秒78——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跑进30分钟的女性。站在领奖台上,她看着升起的五星红旗,突然想起小时候在田埂上奔跑的自己,原来那些年踩过的泥土,早为她铺好了通往世界的路。
人生赛道的“弯道”:在爱里学会重新起跑
1996年奥运会后,王军霞退役了。23岁的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以为离开赛道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可命运却给她设了好几个“弯道”。
第一次婚姻,是和前足球运动员战宇。同为体育人,他们聊起训练的苦、比赛的紧张,总有说不完的话。2001年的婚礼上,赵本山担任主持人,台下掌声雷动,她穿着婚纱,以为这就是幸福的终点。
可婚后的日子,却渐渐没了当初的默契:战宇爱热闹,朋友聚会总少不了他;王军霞却喜欢安静,训练后只想在家看书、做饭。沉默越来越多,直到有天晚上,她看着丈夫在客厅里和朋友说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2006年,她提出离婚,没要房子,没要存款,只带走了儿子的抚养权——她知道,比起物质,她更需要“能做自己”的空间。
离婚后的第二年,她在一场宴会上认识了黄天文。对方是音乐圈的人,会弹钢琴,说话温温柔柔,总能在她情绪低落时讲笑话逗她开心。她以为这次找到了“对的人”,半年后,两人举办了蒙古族特色婚礼,婚后定居美国。
女儿出生时,她抱着孩子,看着身边的丈夫,觉得终于有了安稳的家。可这份安稳,很快被控制欲打破:黄天文不允许她出门见朋友,甚至在家装了摄像头,美其名曰“担心她的安全”。有次她想回国内看儿子,对方却摔了她的护照:“你是我的妻子,就得听我的!”
那天晚上,她坐在窗边,看着美国的夜空,突然想起赛道上的自己——当年不管遇到多大的风,她从不会偏离跑道。第二天,她收拾好行李,抱着女儿回了中国,哪怕离婚官司打了一年多,哪怕外界质疑声不断,她也没回头。她知道,人生赛道上,比起“不摔倒”,更重要的是“摔倒后能重新站起来”。
2013年,朋友给她介绍了李辉阳。这次,她没敢说自己是“世界冠军”,只说自己叫“王霞”,是个喜欢跑步的普通人。他们在线上聊了三个月,从天气聊到孩子,从跑步技巧聊到家常菜,她渐渐发现,这个男人从不会打断她的话,会认真听她讲训练的故事,会在她提到儿子时说“有空带孩子一起吃饭”。第一次见面,她鼓起勇气坦白身份,李辉阳却笑了:“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我喜欢的,是和我聊天的‘王霞’,不是冠军王军霞。”
2014年,他们办了两场婚礼:一场在美国,邀请了当地的朋友;一场在厦门,李辉阳的老家,亲戚们围着他们,给孩子发红包。
婚后,李辉阳会陪她晨跑,会在她分享跑步技巧时帮她拍视频,会在孩子们吵架时说“有话好好说”。三个孩子,一个姓战,一个姓黄,一个姓李,却都喊他们“爸爸妈妈”。有次儿子问她:“妈妈,我们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她抱着儿子,笑着说:“不一样才好呀,就像跑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52岁的“新赛道”:把热爱活成日常
如今的王军霞,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绕着社区跑五公里。她不再追求速度,只是慢慢跑,感受风的温度,看路边的花开了又谢。周末的时候,她会带孩子们去徒步,儿子帮她背水,女儿跟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地说学校的事,李辉阳走在最后,拿着相机拍他们的背影。
2020年,她开通了社交账号,开始分享跑步技巧。视频里的她,穿着简单的运动服,在公园的跑道上示范动作:“新手跑步别弯腰,肩膀要放松,呼吸跟着步伐走,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有网友问她“五十岁还能开始跑步吗”,她回复:“跑步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想跑,现在就是最好的时间。”她还会拍一些家常菜的视频,教大家做东北乱炖、西红柿炒蛋,镜头里的厨房有点乱,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
今年10月,她去徒步香山,没带登山杖,捡了根木棍就往上爬。爬到山顶时,她对着远处的风景喊了一声,声音里满是畅快。她把这段视频发到网上,配文:“人生就像徒步,不用急着登顶,慢慢走,沿途的风景才最美。”评论区里,有人说“还记得你夺冠的样子”,有人说“姐姐好有活力”,她都会一一回复,像和老朋友聊天。
有人问她,后悔过移居美国吗?她摇摇头:“哪里有家人,哪里就是家。我在美国会想家,所以经常回国;我在国内会想孩子们,所以会尽快回去。”有人质疑她“三次婚姻不负责”,她笑着说:“我只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错了就改,没什么丢人的。”
其实,王军霞从未真正离开过赛道。只不过从前的赛道是塑胶的,有终点线,有计时器;现在的赛道是生活的,没有终点,却有更多的温暖——是孩子们的笑声,是丈夫的陪伴,是网友的鼓励,是每天清晨跑道上的风。
52岁的她,不再是那个风驰电掣的“东方神鹿”,却活成了更动人的样子:她知道如何在挫折中重新起跑,懂得在平淡中寻找热爱,明白幸福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跟着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跑向属于自己的旷野。
就像她常说的:“跑步不是为了赢别人,是为了不辜负自己。人生也是这样,只要不停下脚步,每一步都有意义。”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