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
【右图】重庆谈判结束前,蒋介石举办了一个招待宴会,宴会上,蒋介石向毛泽东举杯敬酒。他在宴会上一直显得很开心。但毛泽东却并不领他的情,只是礼貌性地与他碰了碰杯,未喝一口酒,正是应了那句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相互敬酒。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
但是,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特殊的身份,使他也不免常常要面对各种应酬场合,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下,永远少不了酒。
喝,还是不喝?对毛泽东来说,绝大多数时候,这都不成为问题。因为,他只有一个标准:酒逢知己千杯少,舍命相陪;话不投机半句多,绝不应酬。
1945年9月2日,毛泽东就“舍命”陪了一回。那期间他正在参加重庆谈判。张澜先生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宴请他。酒宴上作为主人之一的鲜英先生尽地主之谊,特意取出了封存多年的家酿枣子酒,款待客人。本来不擅饮酒的毛泽东当时就说:“特生先生献家宝喽!我不胜此物,但今天定要领这个情,一醉方休!”席间,张澜引用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举杯向主席敬酒:“会须一饮三百杯!”诗思敏捷的毛泽东立即征引陶渊明的《饮酒》诗,举杯相邀道:“且共欢此饮!”然后一饮而尽。
这一回畅饮山城,毛泽东来者不拒,大醉而归。
也是在此期间,他的诗词力作《沁园春·雪》在重庆《新民晚报》发表,轰动一时,一个豪迈诗人的形象由此树立。
《沁园春·雪》
而这场明知会醉却舍命陪君子的痛饮,则让在场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叹服于这位共产党领袖的真诚与坦荡。毛泽东的重庆之行,用酒赢得了人心,也由此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对朋友坦诚相待的形象。
几天后,毛泽东又坐到了酒桌旁,这一回,他对面坐着的,换成了蒋介石。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几次宴请毛泽东,酒自然是必不可少。那天,蒋介石举杯向毛泽东敬酒时,毛泽东回应以“祝蒋先生长寿,干杯”,不过他并没有“干杯”,只是用嘴唇沾了沾酒 已。无论国民党方面的官员怎么劝酒,毛泽东总是意思意思,摆个样子,根本没有几天前开怀痛饮的兴致。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无论是与民主人士的举杯痛饮,还是和蒋介石的逢场作戏,酒桌上的毛泽东,没有“应酬”一说:要么真喝,要么不喝,率性而为的他,绝不作违心之举。
不过,也是因为特殊的身份,毛泽东确实也遇到过“喝,还是不喝都会成为“问题”的时候。怎么办?
睿智如毛泽东,自然有自己的应对办法。
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不按常理出牌。他请人家吃辣子。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