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之战”开打,高市早苗代表日本,站到了必败的那一边

10月28日,特朗普和高市早苗签署稀土合作协议,试图联手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

但本质上,日本是站在了“失败的一边”,美日看起来雄心壮志,实则漏洞百出,高市早苗的选择不仅未能增强日本的战略安全,反而可能让日本在这场稀土博弈中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主导的格局,日美难以撼动

中美“稀土战”背后,是一条极度不对称的产业链现实,中国控制了近70%的全球稀土产量,更掌握了超过90%的精炼能力。

换句话说,全球绝大多数的稀土原料,最后都要在中国加工处理后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稀土不是煤炭铁矿,不是挖出来就能用,它的真正“门槛”在于精炼与分离,而这恰恰是日美“联手”最薄弱的环节。

美国几十年来将中游产业拱手外包,中国则在这期间持续深耕,从政策到技术,从环保投入到人才培养,逐步构建了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的稀土产业体系。

不是没有国家尝试绕开中国,但结局几乎无一例外都以高成本、低收益告终,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虽然有稀土资源,但精炼上依赖中国的现实没有改变。

面对这样的格局,日本和美国的合作更多是政治意味大于产业逻辑,高市早苗此时高调入场,看似是在加强日美合作,但实质是把日本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个未成型、甚至注定无法成型的供应链上,这种“政治姿态”在短期内或许能赢得掌声,但在产业层面,却可能成为日本的风险源头。

美日的稀土协议中,提出要共建强韧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六个月内确定投资,180天内召开部长级会议推动项目落地,听上去步步为营,但细看内容,几乎都是计划书,没有实质性突破。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日本承诺对美投资的5500亿美元,这个数字非常震撼,但问题是,这些钱将投向哪里?是开采上游资源?还是建设中游精炼设施?

又或者,是在美日两国之间搭建完整的加工网络?没有答案,当前全球稀土产业最难啃的骨头,恰恰是中游精炼和尾端应用,而不是开采矿石。

更何况,精炼稀土不仅技术门槛极高,环保成本同样惊人,中国深知其战略价值,花了将近三十年才把这条产业链从“污染重地”变成“高技术堡垒”。

日美短时间内想复制这条路径,不仅缺乏技术积累,更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生态配套。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的5500亿投资,更像是对美国的一种战略“买单”,但这笔买卖,日本真的划算吗?

在中美稀土争斗尚未有定论的时候,高市早苗就急着押注美国,这种“提前下注”的做法,其实比赌一场还要危险。

因为一旦失败,日本不仅要承担经济损失,更可能在未来被排除在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之外。

中美暂时“休战”,日本却主动站进风口浪尖

就在日美签署协议的同时,中美之间悄然达成了一份“临时休战协议”,美国暂停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则缓一缓稀土出口管制。

这不是和解,但至少是一次短期“停火”,而在这个时候,日本却选择高调站边美国,实在耐人寻味。

从战略角度看,这种时机选择几乎是糟糕的,中美都在为各自争取谈判空间,而日本却急于表态,把自己送上了谈判桌边作为“筹码”。

高市早苗想借此提升日本在中美之间的话语权,但现实可能正好相反,在中美看向彼此时,日本不过是一个可以被置换的变量。

更重要的是,美国与中国的稀土谈判最终落点,极可能会绕过日本,这不是假设,而是现实操作层面的问题。

中国面对美方让步,选择执行为期一年的出口宽限期,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内,美国仍将部分依赖中国稀土。

而日本却以5500亿美元的代价换来一个不确定的合作前景,代价与回报之间的落差,实在太大。

更别提,美国本土目前的稀土替代能力几乎为零,就算矿石能自给,精炼依旧要靠外部。

而日本国内同样缺乏完整配套,未来如果中国进一步收紧出口,真正受冲击的,很可能就是这些“站在一边”的盟友。

日本在稀土问题上的“最大误判”,不在于和美国合作,而是对中国控制力的低估。

中国不仅掌握资源,更掌控整个产业链的定价权和技术节奏,只要中国今天调整出口策略,全球市场立刻震荡。这种能力,不是靠协议就能替代的。

日本政府似乎寄希望于“快速脱钩”,但现实是,稀土产业链的构建周期至少需要5到10年,而且是以数百亿美元为单位的持续投入。

即使以日本的资金实力,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从开采到精炼再到终端的全链条重建,更别说,市场接受度、价格波动、环保审批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在等待着这个“纸上计划”的落地考验。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日本战略被动性,在全球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真正的强国选择的是“自主掌控”,而不是“依附合作”。

日本在稀土问题上没有选择独立发展的路径,反而把自己嵌入到美国主导的体系之中,等于是放弃了主导权,如果未来美中再起波澜,日本很可能成为最先被牺牲的那个。

高市早苗政府或许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证明日本的“存在感”,但在一个技术主导、产业为王的时代,仅靠政治表态是无法撼动现实格局的。

稀土产业不是外交舞台,而是硬碰硬的科技和资本战场,站错了队,不仅输掉的是一场合作,更可能是一个国家的产业未来。

日美稀土合作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在中国牢牢掌控全球稀土产业链的现实下,试图绕开中国重建体系,无异于逆流而上。

高市早苗选择站队美国,看似是对抗依赖,实则是战略上的误判,当产业逻辑与政治选择发生冲突,最终决定胜负的,只会是现实本身。

在中美“稀土之战”打打停停的情况下,日本就已经走上了一条注定艰难的路。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财经   中美   稀土   日本   代表   中国   美国   日美   精炼   产业   现实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