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安徽 60 后阿姨造出全球最牛光刻设备,年入几亿闯港股

合肥芯碁微装的车间里,59 岁的程卓正盯着激光直写设备的显示屏,眉头微蹙。屏幕上,一道细如发丝的线路正在晶圆上 “生长”,精度达到 2 微米 —— 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开 20 份。“这批给华为供应商的设备,线路误差不能超过 0.5 微米。” 她转头对工程师说,语气里带着机械厂老师傅特有的严谨。而此时,港交所的招股书刚刚递交完毕,这家由她掌舵的中国光刻设备公司,即将开启港股上市征程。

一.从拍卖师到光刻机掌门:59 岁阿姨的跨界传奇

1984 年的安徽通用机械厂车间里,20 岁的程卓正跟着师傅学习操作车床,铁屑溅在蓝色工装裤上烫出小窟窿。谁也想不到,31 年后,这个在机械厂干了 14 年的姑娘,会闯进被称为 “半导体工业皇冠” 的光刻设备领域。

“拍卖师看标的眼光和工程师看图纸的专注,本质上是一回事。” 程卓后来常对员工说。1998 年她转行创办拍卖公司,练就了在繁杂信息中抓核心价值的本事。2015 年,当朋友邀请她加入刚成立的芯碁微装时,49 岁的程卓盯着那些复杂的电路图,突然想起机械厂师傅的话:“再精密的机器,原理都是通的。”

她做的第一个关键决策至今被老员工津津乐道。当时团队争论要不要做传统光刻机,程卓却力排众议选择直写技术:“中国半导体不能总在‘盖章’,得学会‘手绘’。” 传统光刻机像公章盖章,先做昂贵模具再批量生产;而直写光刻就像用激光笔手绘,灵活改设计,特别适合小批量高精度需求。这个决定让芯碁微装避开了与 ASML 的正面竞争,在 PCB(印制电路板)设备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二.“激光笔” 打败 “公章”:藏在车间里的技术密码

在芯碁微装的展示厅里,两台设备的对比特别有意思:左边是德国海德堡的传统光刻设备,庞大的机身连着复杂的掩模系统;右边是芯碁微装的激光直写设备,小巧的激光头正在自动校准。“就像从活字印刷升级到了 3D 打印。” 技术员小王总爱这样给参观者解释。

程卓的 “撒手锏” 是独门的 “分区对位” 技术。在 2.5D 先进封装车间,记者看到激光头在晶圆上灵活移动,镜头下的线路细到几乎看不见。“传统光刻机受掩模尺寸限制,大芯片得拼接,我们的设备能像拼图一样精准对位,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王总监指着屏幕上的线路图,“华为的 Chiplet 订单就靠这技术,能把好几块小芯片‘粘’成大芯片,性能提升 40%。”


这种灵活性让芯碁微装在全球 PCB 设备市场抢到 15% 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 PCB 直接成像设备供应商。更厉害的是,它是全球唯一同时覆盖 PCB、IC 载板、先进封装和掩膜版四大领域的公司,全球十大 PCB 制造商有七家都在用它的设备。车间墙上的订单看板写着:2024 年营收 9.54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就飙到 6.54 亿,同比增长 45%,利润跟着涨了 41%。

三.年入 9.54 亿的秘密:跟着 Chiplet 风口起飞

“这台设备要发往昆山,客户等着赶 iPhone 16 的 PCB 订单。” 车间主任老李指挥着叉车,设备外壳上贴着 “芯碁微装” 的红色 logo。在 PCB 设备领域,芯碁微装的产品占营收七成以上,但程卓看得更远:“不能总吃 PCB 的饭,半导体才是星辰大海。”

2025 年上半年,半导体设备营收占比突然从 11.5% 跳到 21.1%,背后是 Chiplet(芯粒)技术的爆发。就像把大蛋糕切成小块分别烘焙再拼起来,Chiplet 能降低芯片制造难度,但对载板线路精度要求极高。传统设备做不了亚 5 微米的超细线路,芯碁微装的激光直写设备却能轻松搞定,甚至能画出 2 微米的线路。


“去年接待了 30 多波来自武汉、上海的半导体客户。” 销售总监回忆,最忙的时候程卓带着技术团队在客户工厂蹲了半个月,现场调试设备。这种 “接地气” 的服务让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快速打开局面,现在不仅国内大厂下单,连台积电的供应商都开始采购。

四.三大新赛道:AI 要给光刻机装 “大脑”

在研发部的电脑屏幕上,AI 正在模拟激光曝光路径,原本需要 3 小时的优化过程现在只要 20 分钟。“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算法工程师小周展示着新系统,“传统设备按固定程序走,AI 能根据线路复杂程度自动调整,效率提高 60%。”

程卓给团队定了三个主攻方向:一是 Chiplet 封装用的高精度直写设备,跟着国产替代风口走;二是光子芯片制造设备,这种芯片靠复杂光波导结构工作,正好发挥直写技术的灵活性;三是 AI 辅助系统,未来要实现 “云端设计→直写制造→自动检测” 的数字工厂闭环。


全球直写光刻设备市场现在有 12 亿美元,预计 2033 年能涨到 25 亿美元。但这块蛋糕不好抢,海德堡、莱兹、迈康尼三家就占了 51% 的份额。程卓的策略是 “农村包围城市”:在巨头看不上的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再慢慢渗透高端市场。就像她常说的:“当年在机械厂学的,就是把细活儿做精。”

总结

1.跨界传奇:从机械厂学徒到拍卖公司老板,59 岁程卓用工业经验 + 商业嗅觉,在高科技领域闯出天地,证明专业积累比行业壁垒更重要。

2.技术破局:避开传统光刻机红海,专攻激光直写技术,用 “手绘” 优势在 PCB 和 Chiplet 领域抢占 15% 全球份额,成为隐形冠军。

3.未来机会:AI 辅助直写 + 光子芯片 + 先进封装三大赛道齐发,跟着 25 亿美元市场风口,国产光刻设备有望再进一步。

车间的灯光下,程卓轻轻抚摸着设备外壳,上面还留着她当年亲手画的校准标记。这个从安徽机械厂走出来的 60 后阿姨,正带着中国光刻设备,一步步改写全球半导体装备的格局。就像她最喜欢的那句话:“精密制造,拼到最后拼的是耐心。”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文章内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认真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科技   光刻   安徽   阿姨   没想到   设备   全球   领域   基金   半导体   机械厂   激光   芯片   技术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