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经济在2025年面临多重考验,上半年通胀率超过65%,外债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0%。
外汇储备持续下滑,九月中旬美元对比索汇率突破1:1500大关,央行三天内抛售11亿美元勉强稳住局面。农业出口成为阿根廷获取外汇的核心渠道,大豆及其制品原本税率在24.5%到33%之间。
作为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阿根廷试图通过调整政策吸引国际买家。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每月需求约400万吨,主要来源包括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其中阿根廷占比约3.9%。在全球贸易环境中,中国始终注重供应链多样化,以应对外部波动。

九月二十二日,阿根廷政府颁布临时政策,将大豆、玉米、小麦及其制品出口税率降至零,直至十月三十一日或出口申报额达到70亿美元。这一举措旨在快速注入外汇,缓解国内压力。政策出台后,中国企业立即行动,当天订购至少10船大豆,次日追加相同数量,总量达130万吨以上。
船队从中国港口出发,前往阿根廷主要出口港如罗萨里奥,确保货物及时装载。这种响应速度体现了中国采购体系的效率,与以往相比,此次贸易更注重价格优势,因为零税率让阿根廷大豆竞争力提升,远低于原税负下的成本。

贸易过程中,人民币结算机制发挥关键作用。中国银行在阿根廷举办跨境业务推介活动,鼓励当地出口商直接接受人民币,避免美元中间环节带来的汇率风险。这与今年三月续签的1300亿元中阿货币互换协议相衔接,当时协议帮助阿根廷偿还部分外债并稳定汇率。
现在,通过人民币直接兑换比索,阿根廷出口商减少了波动损失,中国企业也降低了结算成本。相比以往美元主导的贸易模式,这种方式简化流程,交易时间缩短显著,费用节省可观,推动中阿合作向更高效方向发展。

阿根廷农户在零税期内加速收获和收购,库存快速转向出口。数十万吨大豆进入贸易链,中国订单覆盖老季和新季作物,部分用于十一月发货。政策刺激下,阿根廷大豆出口申报量在2024/2025年度达到1226万吨,同比增加175%,创七年新高。
这反映出短期激励对市场的放大效应,但也暴露了阿根廷政策设计的局限性。原计划维持到十月底,却仅三天后于九月二十五日恢复税率,因为出口额迅速达标70亿美元。这一突然变动导致部分中国订单陷入困境,已签订合同的货物需补缴税款,船队部分掉头调整航线,转向巴西或其他来源。

恢复税率后,阿根廷本地压榨业面临挑战,测算显示零税期造成税收损失1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0.2%。农户库存积压,出口商履约压力增大。与之前政策相比,此次零税更侧重应急,而非长期优化农业结构。
过去几年,阿根廷税率较高时,出口竞争力不如巴西,此次短暂刺激虽注入外汇,却未解决根源问题,如通胀和债务负担。中国采购方通过对比巴西的无税优势,灵活调整策略,确保供应连续性。

全球大豆市场竞争激烈,美国因贸易摩擦影响对华出口,2025年新作物营销年对华销售为零。中国转向南美供应,巴西和阿根廷份额增加。阿根廷此次政策虽短期获益,却因反复变动影响信任。
相比三月货币互换的框架性支持,这次贸易注入更注重即时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各国出口商主动寻求合作,美国甚至在十月推出价格补贴试图抢回份额,但中国采购始终以多元化为核心,减少单一依赖。

十月,阿根廷大豆对华出口持续强劲,预计2025/2026年度达1260万吨,同比近三倍增长。中国从阿根廷购入超过600万吨,填补供应缺口。
十一月六日最新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有所缓和,中国暂停部分对美关税,但南美占比已升至90%以上。阿根廷外汇压力缓解,央行储备短暂回升,却暴露政策不稳的短板。中国进口保持稳定,自身储备充足,确保粮食安全不受干扰。

人民币结算比例在事件后继续上升,覆盖更多订单,减少汇率敞口。过去美元波动常导致额外成本,此次直接兑换机制推动效率进步,贸易额增长15%。阿根廷农户获益于订单增加,但政策反复促使转向本地加工,豆粕和豆油出口调整。中国通过货比三家,维护利益平衡,避免被单一来源制约。
这一过程标志着中阿合作从债务援助向贸易结算的深化。三月互换规模庞大,此次零税虽短暂,却验证了实时应用,推动更新换代,向数字化结算转型。中国企业分析税率影响,锁定低价合同,船队从变动中适应,强化全球布局。

阿根廷大豆政策翻转虽带来挑战,却让中国供应链更具弹性。农户在波动中调整种植,过去依赖税率稳定,此次促使探索新路径。中国进口覆盖多品种,增强谈判筹码。与美国市场对比,后者份额下降,中国转向南美,提升整体韧性。
人民币角色从补充到核心,进步在于风险降低,推动中阿贸易融合。恢复税率后,贸易节奏放缓,但机制留存,促进后续合作。中国订单适应新税,继续执行,显示强大适应力。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